加入星计划,您可以享受以下权益:

  • 创作内容快速变现
  • 行业影响力扩散
  • 作品版权保护
  • 300W+ 专业用户
  • 1.5W+ 优质创作者
  • 5000+ 长期合作伙伴
立即加入
  • 正文
  • 相关推荐
  • 电子产业图谱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趣科技 | 先进制程玩数字游戏,英特尔10nm为何还离谱的迟到

2017/01/21
8
  • 2评论
阅读需 25 分钟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曾经,在半导体制程工艺上英特尔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但如今,现在台积电和三星的 10nm 量产且在积极筹划 7nm,而英特尔 10nm 似乎依然是个迷,Intel 一直坚持的“Tick-Tock”发展模式也在遭受挑战,新工艺、新架构能否依然每年交替到来也成了未知。

计划与现实对比,可发现英特尔动作延迟,被戏称为“牙膏厂”也不为过。

英特尔,这个半导体制程工艺的丰碑,真的要倒了?议论纷纷之时,英特尔高级院士 Mark Bohr 用半导体行业权威刊物《IEEE Spectrum》的撰文作出回应。关于自家 10nm 工艺,他表示在技术、成本方面都有巨大优势,10nm 工艺的晶体管密度不但会超过现在的自家 14nm,还会优于其他公司的 10nm,也就是集成度更高,栅极间距将从 14nm 工艺的 70nm 缩小到 54nm,逻辑单元则缩小 46%,这比以往任何一代工艺进化都更激进。并强调 10nm CannonLake 定于今年年内出货。
 

对于台积电、三星、英特尔 16/14 nm 曾进行过比较,发现三者 14/16nm 制程节点“数字”都灌水了,实际线宽其实都没达到其所称的制程数字。

本期《趣科技》,与非网小编就来讲讲半导体先进制程的“数字游戏”。

每当新一代 CPU 问世时,人们都会热衷于讨论它采用了多少微米或纳米制程。每一次制程工艺的进步都会对芯片制造业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并演绎一个个经典的传奇。而制成工艺与摩尔定律又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摩尔定律是由英特尔创始人戈登摩尔提出的,集成电路所包含的晶体管每 18 个月就会翻一番。
 

1965 年英特尔推出的 10μm 处理器后,从芯片制造工艺遵循着摩尔定律一路走来,经历了 6μm、3μm、1μm、0.5μm、0.35μm、0.25μm、0.18μm、0.13μm、90nm、65nm、45nm、32nm、22nm 直到今天的 14nm、10nm。

这些数字看似毫无规律,其实却有着自己的计算公式:当前处理器的制程工艺乘以 0.714 即可得出下一代 CPU 的制程工艺。

XX nm 指的是什么或者说这些数字又是什么含义?
 

这代表晶体管和晶体管之间导线连线的宽度,即 CPU 的上形成的互补氧化物金属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栅极的宽度,也被称为栅长。
 

晶体管由源极、漏极和位于他们之间的栅极所组成,电流从源极流入漏极,栅极则起到控制电流通断的作用。


随着制程微缩,这组“数字”的变得魔幻起来,制程节点不再与栅长相符合。据 Linley Group 与 Techinsights 分析的结果,台积电、三星、英特尔 16/14 纳米看上去“灌水”明显。


Linley Group:

Techinsights:

关于这场数字游戏,调研 The Linley Group 创办人暨首席分析师 Linley Gwennap 曾表示这与市场营销是相关的,尽管节点名称不再与实际栅长相符合,不过,差距也不会太大。


 

 

上面的数字是否能证明相同工艺要比三星、台积电厉害?
 

这个还不能很确定的回答,Gwennap 认为台积电与三星目前的制程节点仍落后于英特尔,以三星而言,14 nm 制程称作 17nm 会较佳,而台积电 16 nm 制程其实差不多是 19 nm。而工艺数字的不同程度“美化”,实际上是商业策略。但也有权威专家认为英特尔、三星甚至台积电在三者 14/16 nm 制程差距或许不大。

这场数字游戏背后还隐藏了什么?
 

栅长可以分为光刻栅长和物理栅长,物理栅长是光栅孔径的绝对长度,对应参数所要求的栅长;光刻栅长则是由光刻技术所决定的。
 

由于在光刻中光存在衍射现象以及芯片制造中还要经历离子注入、蚀刻、等离子冲洗、热处理等步骤,因此会导致光刻栅长和实际栅长不一致的情况。一般光刻栅长要大于物理栅长。另外,同样的制程工艺下,实际栅长也会不一样,比如三星的 14nm 与英特尔的 14nm 制程芯片的实际栅长依然有一定差距。

针对“数字”不对号的问题,我们也许可以这样理解:

16/14/10nm 应该是用物理栅长来衡量的,经过光的衍射,实际形成的光刻栅长要长一些且不同厂商的会有所不同。

物理栅长上是否存在灌水现象依然是一个未知的问题,只能说有可能。还有一种可能,对于先进制程而言,节点名称并非与物理栅长相符,但一直遵循着“乘以 0.714”的命名规则。


当栅极长度逼近 20nm 大关时,对电流控制能力急剧下降,漏电率相应提高。传统的平面 MOSFET 结构中,已不再适用。芯片制造商的晶体管从平面型进化到 FinFET 工艺(鳍式场效应晶体管),将电路通道升高为鲨鱼鳍形状,三面与栅极接触,降低漏电和动态功率损耗,改善功耗和发热。FinFet 可以解决平面型设备的短沟道问题。FinFET 成为当今的主流。
 

所以,现如今线宽也并非衡量半导体制程的唯一条件,也并非半导体厂技术能力的唯一评定标准。

当热衷于这场数字游戏的时候,也许我们需要去看看背后的工艺,比如前栅极和后栅极工艺。45nm 以下必要的 HKMG 技术中 Gate-first/Gate-last 成型工艺各有优劣。
 

后栅极(Gate-last)成型 HKMG 技术制造的芯片,功耗更低、漏电更少,高频(即高性能)运行状态也更稳定;但是生产制造技术复杂、良品率低、初期很难大规模量产;(在没有采用 3D 晶体管结构前)管芯密度低,对晶圆的利用不够经济;真正实用时,还需要用户层面的配合,即客户厂商根据需求配合修改电路设计

英特尔为了追求未来的性能增长选择 Gate-last,其他厂商则选择整体难度较小、眼下更容易实用的 Gate-first。英特尔从 45 纳米开始用后栅工艺,4 年后台积电 28 纳米采用后栅极工艺,而三星 28 纳米依然采用前栅工艺。

摩尔定律面临挑战的今天,制程微缩仍然会继续,这已经不是一场单纯的数字竞赛,新工艺、新材料都会加入。如果英特尔 10nm 真如 MarkBohr 表达的“比以往任何一代工艺进化都更激进”,那这场竞赛将变得更加有看点。

与非网原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趣科技》原创专栏:

英特尔

英特尔

英特尔在云计算、数据中心、物联网和电脑解决方案方面的创新,为我们所生活的智能互连的数字世界提供支持。

英特尔在云计算、数据中心、物联网和电脑解决方案方面的创新,为我们所生活的智能互连的数字世界提供支持。收起

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

电子产业图谱

与非网编辑,网名小老虎。通信工程专业出身,喜欢混迹在电子这个大圈里。曾经身无技术分文,现在可以侃侃电子圈里那点事。喜欢和学生谈谈心情、聊聊理想,喜欢和工程师谈谈生活、聊聊工作。不求技术“上进”,只求结交“贵圈”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