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 什么是DSP芯片?
    • DSP芯片的发展历程
    • 芯片的主要应用场景
    • DSP芯片主要玩家盘点
    • DSP芯片的四大技术趋势
    • 集成化趋势下,DSP芯片会被取消或边缘化吗?
  • 相关推荐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产研:集成化趋势下,DSP芯片会被取消吗?

原创
2024/09/29
8521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什么是DSP芯片?

DSP芯片(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数字信号处理器)是一种能够实时处理数字信号的微处理器,其核心优势在于通过专门设计的硬件架构和指令集,能够快速高效地完成复杂的信号处理任务。与传统的CPU中央处理器)和GPU(图形处理器)相比,DSP芯片在处理特定类型的信号时表现得更加高效,尤其是面对复杂的乘法、除法运算和多算法任务时。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迅猛发展,DSP芯片作为现代电子设备的核心器件,已经深入应用于通信计算机消费电子工业控制等诸多领域。特别是在图形图像处理、语音处理和信号处理方面,DSP芯片的需求持续增长,并在系统控制、数据处理等方面展现出强大的功能和灵活性。无论是智能手机、家电产品,还是汽车控制、高速铁路,甚至是复杂的无人机系统,DSP芯片无处不在,为这些设备的高效运作提供了强大的计算支持。

DSP芯片的关键优势在于其对并行数据处理的出色表现。现代DSP芯片通常支持浮点运算和SIMD(单指令多数据)指令,这使得它们能够处理大量并行数据任务,极大地提升了复杂运算的速度和效率。此外,DSP芯片通常采用改进的哈佛结构和多总线设计,使得指令和数据能够同时处理,从而进一步提高系统的运算能力。尽管DSP芯片的功耗相对较高,但随着低功耗技术的引入,越来越多的DSP芯片开始应用于便携式设备和无线终端,为这些设备的高效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根据QYResearch预测,预计2029年全球DSP芯片市场规模将达到60.4亿美元,未来几年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6.5%,中国市场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DSP芯片应用市场之一。近年来,随着国内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本土厂商逐渐在成本控制、产品设计等方面占据优势。通过优化设计和生产流程,国产DSP芯片降低了功耗和生产成本,在诸如手机、消费电子、工业设备等市场中逐渐赢得了更大的市场份额。

DSP芯片的发展历程

DSP芯片的重要发展历程,来源:与非研究院整理

DSP芯片的发展历程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微处理器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信息处理需求,催生了DSP芯片的诞生。DSP理论和算法在此时已经成熟,但早期的DSP系统通常由分立元件组成,应用领域局限于军事和航空航天。

1978年,AMI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片单片DSP芯片S2811,尽管它缺乏硬件乘法器。同年,Intel发布了2920,这是一款商用可编程DSP芯片,但同样没有硬件乘法器。1980年,日本NEC公司推出了μPD7720,成为首款具有硬件乘法器的商用DSP芯片,这标志着单片DSP器件的真正起步。两年后,德州仪器(TI)推出了其第一代DSP芯片TMS32010,采用NMOS技术,性能远超同时期的微处理器,成为DSP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TMS320系列DSP因其低成本、强大功能和易用性,逐渐成为业界最具影响力的处理器系列之一。

进入90年代,DSP芯片的运算速度、集成度和应用领域不断提升,第四代和第五代DSP芯片相继出现。第五代芯片将DSP内核与外围组件集成在单片上,采用了流水线、并行指令和多核设计,使其性能大幅提升。与此同时,DSP芯片的应用从传统的通信和军事领域逐渐扩展至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等多个行业。

21世纪初,第六代DSP芯片的问世带来了性能上的全面飞跃,更多基于特定应用需求的DSP分支逐渐形成,应用领域扩展至医疗设备、机器人技术和在线监控等新兴行业。如今,德州仪器(TI)、模拟器件(Analog Devices)和摩托罗拉(Motorola)等公司是市场上主要的DSP芯片供应商。

芯片的主要应用场景

DSP芯片的主要应用场景,来源:与非研究院整理

DSP芯片在多个领域的应用,推动了现代科技的进步,特别是在复杂多维信号处理中的不可替代性,虽然市场宣传上较为低调,但其在电机控制、图像处理、通信等特定领域表现卓越。主要应用场景包括:

新能源汽车

DSP芯片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应用主要集中于电机控制和电池管理系统,提供精确的动力调控和高效的能量管理,推动新能源汽车性能的提升,且随着该市场的发展,DSP芯片的需求也逐步扩大。

储能及光伏领域

在光伏储能逆变器中,DSP芯片通过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提供高效的电能管理,在光伏和绿色能源应用中,DSP芯片的需求量逐步增长。

通信领域

通信是DSP芯片最大的应用领域,占全球市场份额的56.1%。DSP芯片广泛用于无线通信基站卫星通信设备中,确保了高效、稳定的数据传输。例如,国内首款通信专用DSP芯片“动芯矢量DSP”已在4G基站和卫星通信设备中成功应用。

消费电子领域

DSP芯片在智能手机、蓝牙耳机等消费电子产品中,用于音频、视频处理,如降噪、压缩解码等。智能设备的普及推动了对高性能DSP芯片的持续需求增长。

工业控制领域

工业控制也是DSP芯片的重要应用场景,应用于电机控制、变频器、伺服驱动器等设备中。相较于传统MCU,DSP提供更高的响应速度和控制精度。

机器人控制领域

DSP芯片在机器人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电机控制和路径规划上,例如支持FOC控制算法的DSP芯片在高性能机器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防军工领域

DSP芯片广泛应用于相控阵雷达、预警机等军用设备中。国产高端DSP芯片助力新型JY-26雷达,显著提升了探测能力和抗干扰性能。

光模块领域

DSP芯片在光模块中负责信号补偿和调制,特别是800G光模块,成为高性能通信的核心组件。随着光模块带宽和功耗要求的提高,DSP技术至关重要。

物联网智能家居领域

物联网和智能家居推动了DSP芯片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在智能摄像头、家用电器、安防设备等设备中,提供了实时信号处理和智能识别能力。

DSP芯片主要玩家盘点

DSP芯片部分供应商盘点,来源:与非研究院整理

全球DSP芯片(DSP Chips)主要生产商包括了德州仪器 (TI)、亚德诺半导体ADI)、恩智浦NXP)、STMicroelectronics、Cirrus Logic、Qualcomm、ON Semiconductor、DSP Group,Inc.、AMD、中国电科第38所和NJR Semiconductor,这几家生产商占到全球DSP芯片市场份额的大约72%。中国地区是全球DSP芯片最大的消费市场,其市场份额大约为45%,再者是北美和欧洲地区。

在国产DSP中,华为海思的DSP芯片以其ARM+IVE架构在图像处理和AI计算中表现出色,尤其在4K/8K视频处理和边缘计算领域有着独特的竞争力。海思的Hi3519AV200芯片支持2.5TOPS INT8 NN加速和高性能的4K60图像处理能力,使其在智慧家庭、高清监控、直播摄像等领域广泛应用。同时,Hi3796CV300集成独立NPU和双核HiFi3音频DSP,结合边缘智能计算能力,满足了多媒体处理对高性能和低功耗的需求。此外,华为还展示了自主研发的800G光通信DSP模块,这显示了其在通信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前瞻性布局。

与德州仪器(TI)的DSP芯片相比,海思的ARM+IVE架构在功耗和运算效率上具有优势,IVE的功耗仅为传统DSP的1/5,运算速度提升了一倍。这种架构设计尤其适合需要长时间运行和高效处理的应用场景,如视频监控和AI计算,使海思在中国市场占据了重要地位。

中科昊芯专注于基于RISC-V指令集架构的DSP芯片研发,致力于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推动国产替代。其HX2000系列产品广泛应用于光伏、储能、新能源汽车、数字电源等工业控制领域,尤其是在数学优化型内核方面表现出色。该系列芯片在矢量计算、三角函数和浮点计算方面,速度提升了50%至100%,与国际同类产品相比有明显优势。

中科昊芯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RISC-V架构,解决了知识产权和生态壁垒的问题,为国内客户提供了更具性价比和灵活性的DSP解决方案。此外,中科昊芯的HX2000系列还具备丰富的外设支持和强大的片上存储资源,使其适应各种工业场景。通过加快新产品的研发和上市,中科昊芯逐步成为国内工业控制领域的重要玩家。

湖南进芯电子通过自主研发,成功推出32位工业控制DSP芯片,并实现了批量供货,填补了国内高端工业控制DSP市场的空白。进芯电子的ADP32系列芯片兼容TI的方案,并在主频和功耗控制方面表现优异。其ADP32F035和ADP32F10产品被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智能工业和消费电子领域,为国内DSP芯片的国产替代进程作出了重大贡献。

进芯电子还积极探索在汽车电子领域的应用,如开发了适用于新能源车控制的adm32f735e和adm32f735d芯片,显示出其在汽车电子和工业控制领域的强大研发实力。进芯电子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逐步奠定了在国内32位工业控制DSP市场中的领先地位。

中国电科14所和38所在DSP芯片的自主研发和国产化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14所推出的“华睿1号”和“华睿2号”DSP芯片,填补了我国在高端多核DSP领域的空白,并成功应用于十多型雷达产品中,打破了长期依赖进口DSP芯片的局面。“华睿2号”基于40nm工艺,采用8核异构设计,支持高实时性计算,适用于雷达、通信和人工智能领域。其每秒4000亿次的浮点运算能力,使其成为高端DSP领域的重要里程碑。中国电科38所研发的“魂芯”系列DSP芯片在军用和民用领域同样取得了显著成就。特别是“魂芯二号A”在性能上相对于“魂芯一号”提升了6倍,单核性能超越了国际同类产品4倍,适用于雷达信号处理、电子对抗和工业机器人等高密集计算场景。“魂芯”系列DSP芯片标志着中国在高性能浮点DSP领域的重大突破,为我国自主高端DSP产品谱系的构建奠定了坚实基础。

总的来看,国产DSP芯片产业正逐步打破国外厂商的长期垄断,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目前国产DSP芯片仍面临技术追赶、生态建设以及市场认可度提升等多重挑战。构建完善的工具链和生态系统是当前国产厂商必须攻克的难题。在面对国外企业的技术封锁和专利限制的同时,国内DSP厂商还需要依赖本地化的技术创新,以提升产品竞争力。此外,随着国际市场对高性能雷达系统、无线通信和智能控制系统的需求日益增长,DSP芯片的技术要求不断提高,这为国内厂商带来了更大的技术突破压力。

DSP芯片的四大技术趋势

DSP芯片的主要技术趋势

  1. 集成度与多功能化

随着技术的进步,DSP芯片的集成化趋势愈加明显,未来将更加频繁地与MCU(微控制器)、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等芯片集成,形成系统级芯片(SoC),以满足复杂的应用需求。DSP与MCU的集成可以通过dsPIC® DSC架构来实现,该架构通过修改哈佛总线架构,将DSP功能与MCU功能结合在一起,优化了执行效率。dsPIC架构中的DSP引擎包括一个40位的算术逻辑单元(ALU)和两个40位的饱和累加器,使得DSP芯片能够以更高效的方式处理复杂的算法任务。

此外,DSP与FPGA的集成也广泛应用于数字控制电路中。DSP主要处理复杂的逻辑算法,而FPGA负责接口扩展功能,两者相辅相成,以提高系统性能。这种集成方式不仅提升了DSP芯片的灵活性,还利用了FPGA的高性能优势,使得芯片系统能够更加高效地处理复杂的数据任务。

未来,DSP与CPU、GPU以及AI专用芯片的融合将成为主流,这种趋势将进一步推动DSP芯片在诸如AI、智能控制等领域的广泛应用。通过多核架构和高度集成的设计,DSP芯片能够更好地适应复杂应用场景,尤其是在需要大规模数据处理和实时响应的应用中。

  1. 个性化定制与差异化

随着消费电子产品的不断升级,DSP芯片逐渐向个性化定制和差异化方向发展,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尤其是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动下,DSP芯片在大规模数据处理和高速运算中的需求进一步增加。未来的DSP芯片将更加注重特定应用的定制化解决方案,以便更好地满足如智能设备、物联网等应用领域的独特需求。

这种个性化的定制化趋势使得DSP芯片能够提供针对具体需求优化的性能和功耗,从而在不同的行业和应用中获得更广泛的市场接受度。特别是在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和工业控制领域,DSP的定制化方案已成为竞争的关键因素。

  1. 可编程性与定点DSP

可编程DSP芯片由于其强大的灵活性,能够通过软件编程实现不同的功能,适用于复杂的数字信号处理任务。相比之下,定点DSP芯片则因为硬件固化,通常成本低、功耗小,适合于资源受限的环境,如工业控制和汽车电子。浮点DSP虽然在高精度和高动态范围的运算中表现优异,但由于其成本高、功耗大,在某些领域的应用受到限制。

未来,定点DSP芯片将继续占据市场的主流地位,而可编程DSP芯片也将逐步取代部分硬件固化的DSP产品,成为高性能数字信号处理的核心工具。这种趋势反映了市场对灵活性与性能平衡的需求,尤其是在智能设备、自动驾驶汽车等场景中,DSP的可编程性将进一步推动其广泛应用。

  1. AI与DSP芯片的结合

人工智能技术的崛起显著推动了DSP芯片在大规模数据处理中的应用。通过专门优化的处理器核心(如乘法累加单元MAC)和指令集,DSP芯片在AI任务中的表现尤其出色。它能够高效处理语音识别、图像处理等任务,并且在物联网和自动驾驶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新一代DSP芯片引入了超长指令字(VLIW)和单指令流多数据流(SIMD)架构的组合,使得其计算性能显著提升。这些架构不仅提高了运算速度,还增强了运算的精度和灵活性,尤其在AI应用中,DSP芯片通过与AI加速器相结合,提升了神经网络的处理能力。

然而,AI技术对DSP芯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AI算法的快速变化使得DSP需要在设计和架构上进行创新,以适应未来神经网络的发展。例如,在嵌入式AI推理设备中,DSP与MCU的结合可以提供灵活高效的计算平台,满足智能设备的复杂需求。

集成化趋势下,DSP芯片会被取消或边缘化吗?

随着计算处理器技术的不断发展,DSP芯片逐渐面临市场、技术和产业等多方面的挑战,其核心地位正在逐步被替代或边缘化。

 从市场来看,DSP芯片在过去几十年中一直是许多信号处理应用的核心,但近些年来其市场需求发生了明显变化。

例如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技术的快速进步使得DSP芯片的市场份额逐渐缩小。FPGA集成了DSP的功能,不仅能够灵活适应不同应用,还提供了比传统DSP更高的计算性能。例如,Xilinx的FPGA能够达到1280亿MAC(乘加运算)每秒的处理能力,这远远超越了传统DSP的性能。因此,FPGA作为一种灵活性更强且性能更高的技术,正在逐步替代传统的DSP芯片。

此外,市场上的通用处理器(如CPU和GPU)性能逐步提升,使得DSP芯片在某些通用计算领域的竞争力减弱。CPU和GPU的结合能够提升整体系统的处理效率,并且减少了对专用DSP芯片的需求。特别是在边缘计算和物联网等场景中,低功耗、高效率的解决方案更加受到青睐,DSP芯片在这些领域的市场竞争力有所下降。

 从技术的角度来看,集成化趋势明显。如今,现代芯片设计趋向于将多种处理器核(如CPU、GPU和DSP)集成在一块芯片中,这样既能提升性能,又能降低系统的功耗和成本。例如,Xilinx推出的FPGA通过集成DSP功能,使得FPGA能够在信号处理领域替代单独的DSP芯片架构。FPGA在处理速度和灵活性上都具有显著优势,尤其在复杂信号处理、机器学习等领域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技术是CPO(共封装光学)技术。CPO通过将光模块与交换芯片集成封装,极大地缩短了信号传输路径,减少了延迟和功耗。相比于传统的可插拔光模块技术,CPO不再依赖DSP芯片进行信号处理,而是通过优化封装结构达到提升性能的效果。CPO技术通过将光模块和交换芯片封装在一起,减少了对DSP的依赖,从而降低了系统功耗和成本。特别是在高性能计算场景中,CPO展示了显著的优势。相比于传统的DSP芯片,CPO的延迟更低、功耗更小,能够更好地满足AI计算中心、智能驾驶等领域的需求。CPO在未来800G、1.6T以及3.2T传输速率的场景中,将逐渐成为主流,进一步削弱DSP的市场份额。

LPO方案的介绍,来源:Credo

在光模块领域,LPO(线性驱动可插拔光模块)方案的出现大幅削弱了传统DSP芯片的作用。LPO技术通过去除传统DSP芯片,采用线性直驱技术,实现了显著的功耗和成本优化。这一技术牺牲了部分传输距离和误码率性能,但在短距离数据中心应用中,LPO表现出色。根据市场研究机构QYResearch的预测,LPO技术的市场预计将在未来几年内以年复合增长率27.0%的速度增长,到2029年达到6.8亿美元。这显示了DSP芯片在光通信领域的需求正在减少。此外,LPO技术通过去除DSP芯片,在光模块领域展示了更低功耗和延迟的优点。这一技术的出现标志着DSP芯片在高性能数据传输中的作用正在减弱。LPO虽然在传输距离和误码率方面有所牺牲,但其在数据中心、AI计算中心等短距离高带宽需求的场景中表现出色,逐渐成为主流技术。

最后,DSP芯片产业也面临着供应链和政策方面的挑战。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紧张局势,以及中美贸易冲突带来的不确定性,使得DSP芯片产业的发展受到了限制。尽管国内一些企业在努力研发国产DSP芯片,但国际市场仍然由国外厂商主导,尤其是高端工艺技术仍主要掌握在国际大厂手中。这增加了DSP芯片产业的不确定性。

从技术趋势来看,未来DSP芯片的发展将朝着多核架构、高性能、低功耗以及系统集成的方向迈进。随着AI技术的不断成熟,DSP芯片与神经处理单元(NPU)的结合成为一种重要的发展路径,能够显著提升其在智能设备和复杂计算任务中的表现。矢量DSP的并行计算能力在结合NPU后,将在无线通信、图像处理、AI推理等领域具备更大的潜力。

笔者认为,尽管GPU、FPGA等硬件在某些任务中展现出更强的并行计算能力,但DSP芯片在特定高端应用场景(如音频处理、无线通信)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未来,DSP芯片将继续在这些领域扮演重要角色,并通过技术创新和生态建设逐步提升其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

德州仪器

德州仪器

德州仪器 (TI) 设计和制造模拟、数字信号处理和 DLP 芯片技术,帮助客户开发相关产品。从连接更多人的经济实惠的手机到支持远程学习的教室投影仪到可信度、灵活度和自由度更高的修复器械 - TI 技术均采用了新的理念,产生了更好的解决方案。

德州仪器 (TI) 设计和制造模拟、数字信号处理和 DLP 芯片技术,帮助客户开发相关产品。从连接更多人的经济实惠的手机到支持远程学习的教室投影仪到可信度、灵活度和自由度更高的修复器械 - TI 技术均采用了新的理念,产生了更好的解决方案。收起

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