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一休 张沐泊
出品 I 芯潮 IC
ID I xinchaoIC
每年金九银十,关于大厂发展趋势和年轻人找工作的话题总会被推上热搜。在今年低气压的就业现实里,芯片行业也维持着它的流动:
● IBM基础设施决定撤出IBM中国系统中心(CSL)与IBM中国开发中心(CDL)两个业务在中国的所有研发工作;
● 估值超150亿的国产GPU大厂象帝先,近期宣布公司面临一定市场调整压力,计划进行组织结构和人员配置优化;
● 英特尔控股的自动驾驶企业 Mobileye宣布,将终止内部开发下一代用于自动驾驶系统的调频连续波(FMCW)激光雷达;
● IC设计大厂联发科近期宣布2024年上半年度的员工分红计划,平均每名员工分红约有105W新台币;
● 国产人工智能芯片“独角兽”企业壁仞科技和上海燧原正式官宣启动上市辅导……
一个两级分化的世界,正在向我们呈现芯片行业更具象的那一面。
01、当“不能暴富”成为芯片圈的一种共识
“今年行情,你觉得如何?公司发展达到预期了吗?”
此刻距离2024年结束不到110天,在芯潮IC近期的采访中,超过三分之二的公司高管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否定的,而“危机感”则是诸多芯片圈人都提到的关键词。和历史周期律一样的商业周期规律,正在无差别地影响着每个身处其中的人。
在风口上起舞的年代,危机感往往是稀薄的,那个时候芯片大厂等于财富自由者的孵化器。根据芯东西报道,2021年A股共有10家芯片设计公司上市,总市值超2500亿元,4个月捧出近20位亿级富翁,其中格科微创始人曾身价一天暴涨200亿。在这些乘风而起的故事里,甚至有人手握多个offer,才毕业就能拿到接近百万的年薪。但这几年,行情确实有些变化:
近几年,频出裁员不再是芯片大厂的“丑闻”,却在一点点构建我们的恐惧,还没消化完英特尔裁员1.5万人并暂停派息的消息,就很快看到英飞凌在全球裁员1400人的动态……
近几年,申请破产清算好像变得更常见,仅今年上半年,就见证了华夏芯公司、重庆信慕半导体、上海梧升半导体、江苏格立特电子公司、苏州隆芯微电子等多起破产清算事件。
IPO政策阶段性收紧叠加全球半导体行业周期性低迷,半导体企业上市融资之路在2024年变得艰难,有潜力/没潜力的公司,目前不得不放缓节奏,接受市场更为严格的考察了。
半导体项目的募、投、管、退各个环节更是变得难上加难,地方政府被禁止给予上市奖励,在地方如何发展半导体产业上也引出了更多值得探讨的话题。各种补贴、IPO奖励取消,三免两减半取消,甚至倒查前期补贴,也让本土芯片产业数年来积累的热度快速消减。
起风的时候,扩张业务、招兵买马都是新故事;当风慢慢停歇,有的故事可能就已变成了代价。几个春秋冬夏过去,把目光放到现在,好像增长的乏力、对未来的焦虑,已经无差别地传导到每家大厂和每一个人头上。
越到年末,越是企业认清现实、重建危机感的时间。在这里,不讨论这些现象的对错得失,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明确——一场更深度地自上而下,自内而外的变革即将拉开帷幕。
怎么治“大公司病”,是很多芯片大厂高管在慎重考量的事情。裁员或者控制团队规模,是很多公司今年年底的规划。提高人效,也是每家公司现在的固定议题。而这些,都关系我们每一个人。
动辄几千几万员工的体量下,人数变多带来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真金白银的投入也切实关系到行业、国家乃至民族未来的。以目前A股市场中市值最高的芯片公司之一海光信息(688041.SH)为例,根据财报,2023年海光信息研发人员数量1,641人,人均薪酬85.44万元,仅研发人员薪酬合计就超过78,000万元;2023年海光研发投入28亿左右,这个数字,甚至超过了广东省云浮市上半年26.99亿元的财政收入。
时间真像一只沉默着飞速奔跑的巨兽,我们好像在一直和它对抗着什么,又好像在被它吞噬着什么。
02、如果不躺平,哪些芯片大厂值得进?
尽管都说大厂只是一站,或长或短、总会到站。但外部环境跌宕起伏,在现在这样一个快节奏到让所有人都疲惫的时代,站在没那么摇晃的船只上,也许能更好远航。
因此,芯潮IC结合行业资讯、公开报道及智联招聘数据,为大家整理了公司人数1000+,目前发展情况良好的50余家芯片大厂,供大家参考,期待与你一起交流行业金九银十的情况。
就业市场齿轮的变化是随着行业行情而转动的:前几年的芯片行业,让很多年轻人抓住机遇实现了财富积累和地位跃升;尽管现在已经过了那个“幸运的风口上站一站吹一吹就光芒万丈”的时候,但个人和公司是相辅相成、相互成就的,我们仍然可以押注那些有潜质的大厂和百年企业,让行业发展得更好。
相信,真正身处芯片行业里的我们,能够计算好足以让我们养家糊口和这以外真正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