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通社 zhangtongshe.com
10月12日,致力于引领移动出行智变的纽劢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Nullmax”)宣布完成约7.8亿元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岩山科技(深交所股票代码:002195)领投,老股东Stonehill Technology Limited追加投资,其他投资者跟投。
这是Nullmax成立以来的第5轮融资,2017年,Nullmax成立之初就获得富通信息的天使轮融资;2018年,获得由岩山投资投资的战略融资;2019年,获得德赛西威的Pre-A轮融资;2021年,获得FutureX天际资本的A轮融资。
随着新一轮融资的落地,Nullmax正式驶入全新发展阶段,Nullmax将有序扩大团队规模,提升交付能力,满足行业客户快速增长的智驾量产需求,并深化和扩大产品技术研发,巩固机器学习、视觉感知等核心技术优势,为新产品、新业务、新市场的开发和落地。
2022年以来,由于自动驾驶“长尾问题”难以解决,导致商业落地困难,投资人失去兴趣,融资大幅缩水。据公开资料统计,披露的融资额度由2021年的1591.9亿元锐减至205亿元,直接缩减至原先的13%,行业进入寒冬。
作为895创业营(第十一季)未来车专场的优质项目之一,Nullmax为何能在行业寒冬时仍获得巨额融资?今天我们就来一探究竟。
01、缘起特斯拉,海归硕博强强联合开启自动驾驶产业
Nullmax创始人兼CEO徐雷博士毕业于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计算机科学专业,拥有多年的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研发经验。曾是特斯拉Autopilot研发团队核心成员及Tesla Vision深度学习负责人,从零开始领导搭建Tesla Vision深度学习网络,成功取代了特斯拉第一代产品中使用的Mobileye视觉系统。
Nullmax联合创始人宋新雨在东北大学完成本科学习后前往美国深造,在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具备15年以上汽车电子产品研发和工程化经验,曾任特斯拉研发质量和供应链部门高级经理,是Autopilot及娱乐系统开发团队骨干成员,深度参与Autopilot 1.0和Autopilot 2.0系统开发和产品化的过程,并负责Model S/X/3产品前期供应商开发、采购、制造、测试、品质和可靠性整套系统规划和执行。
有缘的是,宋新雨还在特斯拉遇到了志同道合的伙伴——徐雷,两人之后一起创立了Nullmax。
Nullmax在2016年成立于硅谷。2017年初,怀抱着将世界领先的理念、技术和经验带回中国的愿望,Nullmax团队来到了上海,并将总部设在了张江,将国内作为自动驾驶研发和落地的主战场。基于创始人们在特斯拉的一线就职经验,让Nullmax坚定选择了渐进式自动驾驶路线,打造以视觉感知为主的智能驾驶系统。公司立足中国开展自动驾驶的研发和落地工作,为全球客户提供安全、高效、经济的自动驾驶产品。
在近七年的时间里,Nullmax从量产赛道的孤行者成为了智能驾驶普及的有力推动者。无论是技术的研发还是产品和商业的进展,Nullmax在细分领域都形成了独特优势,当前汽车产业开始放量式的智能驾驶增长,为Nullmax带来了一个更大的量产舞台。
02、行泊一体方案拔得头筹,专注自动驾驶渐进式路线
自动驾驶的实践路径主要有两大技术流派,第一大流派,是以特斯拉为代表的视觉感知为主、多传感融合的技术路线;第二大流派,是以Waymo为代表的重激光雷达、重高精地图的技术路线。
与特斯拉深厚的渊源,让Nullmax团队对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有着远比大多数同行深刻的理解,从一开始便选择了以视觉为主的“渐进式”自动驾驶技术路线,将摄像头作为最主要的传感器进行软件算法的开发,并利用海量数据推动系统自我迭代升级,不断扩展应用场景,最终实现无人驾驶目标。
宋新雨回忆,从公司创立到完成行泊一体方案的雏形,Nullmax花费了两年半的时间,之后再经过一年多的验证和优化,才正式获得了量产项目的定点。
早在2021年,Nullmax就官宣了某知名车厂的TDA4行泊一体量产项目;2022年6月,Nullmax还阶段性交付了某造车新势力的Orin平台行泊一体项目;7月,Nullmax又官宣了基于Orin-X平台的行泊一体视觉算法量产项目。
经过前期一系列的开发和打磨,Nullmax完成了整套MAX自动驾驶软件技术体系的完整构建,包括自动驾驶车端系统Max Platform与云端系统Max Cloud,可以满足自动驾驶所有的产品和技术需求。其中,车端系统提供感知、规划、控制的完整上层应用和中间件,实现平台化应用与定制化开发,云端系统打通数据大闭环,高效驱动自动驾驶。
基于强大的MAX技术体系,Nullmax还推出了行泊一体化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Max Drive和强大的视觉感知解决方案Max Vision,满足不同量产需求,并实现了大规模商业化应用。
可以说,Nullmax独一无二的竞争力,根植于其领先的技术研发和储备:一是AI全流程的技术布局,超前的机器学习优先技术(MLF),研发成果全球领先;二是依托全栈自研平台化设计的MAX自动驾驶软件技术体系与数据驱动的自主成长系统,形成核心技术壁垒;三是顶级视觉算法和深度学习网络技术,最先进的视觉仿生神经网络架构,核心感知能力领跑全行业。
回望公司的早期发展历程,宋新雨将其形容为一个“爬坡”的过程,但回过头来看,这是一条难而正确的道路,如今成果颇丰。
03、智驾赛道趋于白热化,Nullmax在量产之路上继续前行
目前,国内智驾赛道仍处于高增长周期,但同时随着前装渗透率的持续上升,终端新车销量变化开始产生联动效应。而对于中小型初创公司来说,由于去年下半年以来一级市场融资行情不佳,智能驾驶赛道价格竞争白热化,以及车企自研(弱化供应商议价能力)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降低估值、裁员、业务收缩等现象也在持续蔓延。同时,更大的市场不确定性风险正在发酵。
那为何Nullmax能从一众厂商中拔得头筹?其实,早在“行泊一体”概念大火之前,Nullmax就已入局。宋新雨谈到,“我们和合作伙伴在2019年就提出来这个方案。当时有一个预研项目,我们在规划可量产的落地方案时,就提出‘行泊一体’这个概念,2020年,Nullmax将技术和产品进一步完善,对市场主流芯片平台进行适配和优化,顺利拿下了国内知名车厂的行泊一体项目量产订单。”
按Nullmax的理解,行泊一体产品形态有1.0到4.0的演变。
在传统的分离式架构中,行车和泊车是两套相互独立的系统,就像两个独立的司机一样,一个负责开车,一个负责停车,即“1.0形态”。
在“2.0形态”方案中,泊车和行车的芯片集成到一个控制器内,但本质上仍是两套独立的系统,传感器接到各自的SoC上,计算资源没有真正共享,不仅性能没有提高,成本也没有大幅降低。
在“3.0形态”方案中,是用一套系统完成行车、泊车,且单块芯片深度复用,但传感器无法深度复用,只能实现某些功能局限的基础ADAS。
而真正融合的行泊一体,是用一套系统完成行车、泊车的所有工作,即Nullmax所说的“4.0形态”,也只有真正融合的行泊一体,才能带来性能体验的全面升级,以及硬件成本的大幅降低。
目前,Nullmax拥有MaxDrive卓行和MaxVision远见两大产品线,可以为客户提供完整的智能驾驶系统和定制化的视觉感知模块。依托于平台化的技术架构,Nullmax的产品既能通过高中低的不同配置满足差异化的量产需求,也能以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成本为客户交付功能完善、性能优异的智能驾驶系统。
同时,Nullmax与多家知名汽车厂商和一级供应商建立了面向量产的深度合作,先后获得多家行业客户的定点量产项目,合作伙伴包括上汽、奇瑞、江铃等知名汽车制造商。
现阶段,Nullmax正在有序推进各项量产项目的交付工作,推动高竞争力新量产方案的上车,以及Ultimate Self-Driving(终极自动驾驶)等高阶功能的落地。进入新的阶段,Nullmax将持续深耕智能驾驶领域,并推动自动驾驶业务和技术快速发展。
新一轮融资之后,Nullmax将继续致力实现引领移动出行智变的品牌愿景,朝大规模无人驾驶的量产之路继续前行。
从大方向上来看,国家对自动驾驶是非常重视和支持的,自动驾驶规模化落地的真正难点在于技术。而Nullmax要做的,是把整套自动驾驶系统打磨好,通过全方位的先进技术推动产业智变,让自动驾驶惠及更多人群,用市场成绩来说明资本的对Nullmax的青睐绝非空穴来风!
关于895创业营
895创业营是张江高科(SH.600895)重磅打造的全公益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依托张江科学城的生态优势,895创业营征集和甄选优质创业项目,采用独特的“孵投贷联动”的新型模式,旨在扶持和培育一批独具潜力的本土引擎“独角兽”企业。
至今, 895创业营已成功举办12季,入营项目近400家,60%的企业获得了融资,孵化了纽脉医疗、达观数据、傅利叶智能、智驾、钛米机器人、卓道医疗、黑芝麻智能、伟测半导体、赛默罗生物、瑶芯微电子、昆易电子等一系列明星企业。
文字:李贝妮
编辑:刘程星
校对:任甄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