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星计划,您可以享受以下权益:

  • 创作内容快速变现
  • 行业影响力扩散
  • 作品版权保护
  • 300W+ 专业用户
  • 1.5W+ 优质创作者
  • 5000+ 长期合作伙伴
立即加入
  • 正文
    • 那些最会做大芯片的厂商都在入局Chiplet
    • Chiplet推动产业链变革,凭什么?
    • 行业很火,但真正意义上的Chiplet市场还是一片空白
    • Chiplet将优先落地三大领域
    • 谁将成为推动IP芯片化的“第一人”?
    • 写在最后
  • 相关推荐
  • 电子产业图谱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谁将成为中国Chiplet落地“第一人”?

2023/04/06
4898
阅读需 18 分钟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近几年Chiplet的概念很火,海内外头部厂商纷纷入局,包括AMD、英特尔、英伟达、苹果、华为、寒武纪、芯原股份、芯动科技、壁仞科技、龙芯、北极雄芯等。

那些最会做大芯片的厂商都在入局Chiplet

作为Chiplet领域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017年AMD推出第一代EPYC(霄龙)服务器CPU,采用了同构Chiplet的方式实现了多个Die的互联,降低了整体成本并提高了良率;2019年AMD推出第二代EPYC数据中心CPU,将芯片功能拆分成运算带和I/O带,采用了异构Chiplet的方式集成到一起,由于不同的Chiplet采用了最具性价比的制程,进一步降低了成本,减少了I/O面积,提升了良率,并辅助降低了延迟;2022年AMD推出游戏GPU -RX 7900系列显卡,采用异构Chiplet的方式,将一个“GCD”小核心和多个“MCD”小核心连接,降低了非高频运算组件的制程,降低了成本;2023年AMD进一步将Chiplet技术引入AI芯片,推出数据中心芯片Instinct MI300,首次通过3D堆叠的方式将CPU和GPU集成封装在一颗芯片内部(9个5nm Chiplets堆叠4个6nm Chiplets,HBM3内存环绕两侧)。

可以说,AMD EPYC的成功让世界看到了Chiplet技术,而Instinct MI300的发布意味着AMD在其CPU、游戏GPU、数据中心GPU三大产品系列和ZEN、RDNA、CDNA三大系列架构上均引入了Chiplet技术。

当然,除了AMD之外,前面提到的那些厂商也均已发布采用Chiplet技术的产品,包括英特尔的第四代Intel Xeon可扩展处理器和Max系列、英伟达的Grace CPU Superchip和H100 GPU、苹果的M1 Ultra和M2芯片、华为的鲲鹏920处理器、寒武纪的第三代云端AI芯片思元370、芯原股份的高端应用处理器平台、芯动科技的服务器级显卡GPU“风华 1 号”、 壁仞科技的BR100系列GPU、龙芯的服务器CPU 3D5000和北极雄芯的AI芯片“启明 930 ”等。

Chiplet推动产业链变革,凭什么?

凭什么推动产业链变革?凭的当然是优势。但在讲优势前,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Chiplet?

Chiplet又被称为芯粒或小芯片,被认为是超越摩尔定律的关键技术路线,它通过把不同 Die(裸芯片)的能力模块化,利用新的设计、互联、封装等技术,在一个封装的产品中使用来自不同技术、不同制程甚至不同工厂的芯片,形成一个系统芯片。简单理解来说,就是硅片级别的“解构-重构-复用”

Chiplet的优势很多,比如:

  • 提升芯片的性能和集成度

通过2.5D/3D堆叠的方式,可以实现单位面积上晶体管数量的增加,从而提高算力;同时通过异构互联,还可以进一步满足芯片的复杂度需求,提升其集成度水平。

  • 提高芯片的制造良率

芯片良率与芯片面积、工艺制程等息息相关,传统形式下单颗芯片面积很难超过800 mm²,且随着芯片面积的增大、工艺制程的缩小,其良率会不断下降,而采用Chiplet的芯片可以通过降低部分小芯片的工艺制程,加上提前测试保障每一个小模块的良率,来改善大芯片整体的良率。

  • 降低芯片的设计和制造成本

Chiplet是模块化思维的设计,可以重复运用在不同的芯片产品当中,相比大规模的SoC而言更容易迭代,成本也低一些。在制造侧,工艺制程越先进、芯片组面积越大、小芯片数量越多,Chiplet封装较SoC单芯片封装的成本就越有优势。

根据白皮书《Chiplets Gain Rapid Adoption:Why Big Chips Are Getting Small》显示,Chiplet技术可以将大型7nm设计的成本降低高达25%;而在5nm及以下工艺制程情况下,节省的成本将更大。

  • 降低芯片的设计复杂度

类模块化的设计可以降低芯片的整体设计复杂性,对于很多中小型公司而言,可以加速其产品上市的周期,而对于一些系统级厂商而言,可以降低其自研芯片的准入门槛。此外,由于采用了集成异质化和介质层重新连线,芯片I/O增量化变得更为容易。

  • 降低芯片功耗

芯片越大,线从一端跑到另一端,功耗上也是个大问题,而Chiplet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该问题。

对于中国来说,Chiplet除了拥有前面提到的优势以外,还被赋予了另一层任务——辅助中国半导体在逆全球化的现实中实现更多的芯片设计、制造国产化

芯原股份创始人戴伟民表示:“28nm、14nm、5nm将是三个长命工艺制程,Chiplet基本上有这三种工艺制程就够了,当前14nm在设备、材料上会有一点限制,我认为这个限制两年之内会取消,因为卖设备的也要卖嘛,但5nm、7nm用的EUV五年之内很难取消,如果我们采用Chiplet,那么28nm、14nm都有了,唯一就缺5nm,而5nm只会是其中的一小块,相对来说依赖性会好一点。”

而笔者认为,即使在国产14nm产能为存量的局面下,Chiplet也能够增加14nm工艺制程大芯片的良率,并降低其设计、制造和封测成本。

当然,对于为什么要做Chiplet,站在不同的位置,大家的动机各不相同。ARM公司企业应用市场经理 Winnie Shao曾在《Chiplet小芯片的研究报告》一文中总结道:“Marvell最初说的是Mask太贵,赛灵思(已被AMD收购)是突破Die尺寸上限,AMD说良率问题,英特尔上来就是mix-and-match,而Darpa、Facebook等要的是第三方Chiplet的开放繁荣市场。”而就是有这么多的巨头参与其中,才引领了半导体产业链的又一次变革。

行业很火,但真正意义上的Chiplet市场还是一片空白

经过五年多的市场教育,不管是企业面还是投资面,对Chiplet技术的认同感已经非常强。

在“2023中国IC领袖峰会”上,芯耀辉董事长曾克强表示:“Chiplet应用在芯片中的时间还不长,但自2020年开始发展非常快,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6.4%。”而根据IPnest发布的数据显示:到2031年,整个Chiplet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70亿美元,2021年-2031年十年期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36.4%左右,而亚洲将占据超过半数的Chiplet市场。此外,IPnest预测,到2026年,D2D IP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24亿美元,2021年-2026年五年期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50%左右。

图源:IPnest,芯耀辉

Chiplet在释放芯片IP化需求的同时,真正能让Chiplet给整个芯片行业带来活力的是IP芯片化。这似乎听起来有些绕口,事实上如果大家仔细观察前面推出Chiplet产品的公司会发现,他们基本都是在做自己的大芯片产品,对于他们来说可以将大芯片内部的各个模块进行IP化来降低研发成本、提升产品性能和能效比等。但这些企业存在一个共性,那就是Chiplet自研自用,暂时都不对外开放。而真正意义上的Chiplet绝非仅仅自用,IP芯片化将成为大势所趋,但目前该市场一片空白。

曾克强预测:“Chiplet的发展将分为几个阶段,2023年之前的2-3年是Chiplet生态早期阶段,芯片公司对芯片进行分拆,并寻找先进封装组合,各家都按自己的定义协议来做产品,该阶段并未形成统一的标准;进入到2023年,随着工艺制程进入3nm接近物理极限,属于Chiplet的新时代正在开启,设计厂商对自己设计的Chiplet进行自重用和自迭代,同时工艺逐渐成型,互联标准日趋统一;预计到2027年,Chiplet生态将进入成熟期,真正进入IP芯片时代,届时会诞生一批新公司,包括Chiplet设计公司、集成Chiplet的大芯片设计公司、有源基板供应商和支持集成Chiplet的EDA公司等,主要参与Chiplet生态链的四个重要角色包括EDA供应商、IP厂商、封装厂和Fab厂。”

Chiplet将优先落地三大领域

Chiplet在哪里?如果跳开落地谈发展那是耍流氓。针对Chiplet产业化,戴伟民指出:“自动驾驶、数据中心、高端平板电脑三大领域有望率先实现落地。

图源:芯原股份

  • 自动驾驶

域处理器在自动驾驶中比较需要迭代,如果每次都要做个大SoC,过车规级验证是很困难的,如果采用Chiplet就比较容易迭代。此外,汽车电子对安全的要求很高,两颗Chiplet同时坏的概率比较小,可以用它来做冗余设计。

  • 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要集成很多通用的高性能计算模块,但做GPU强的厂商不一定它的视频转码和AI能力就强,为了给云服务商提供更好的产品,常常需要将各种模块做最优的异构结合,此时Chiplet是个很好的选择方向。

  • 高端平板电脑

平板电脑需要各种不同功能的异构处理IP,苹果在高端应用处理器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其Mac系列产品上的M1/M2芯片均采用了Chiplet技术。

谁将成为推动IP芯片化的“第一人”?

Chiplet谁来做?Chiplet谁先做?Chiplet谁付钱?面对这三个问题,戴伟民曾在接受与非网2022年度专题采访中表示:“Chiplet的供应商首先要有IP,因为那是IP芯片化;其次,Chiplet不是软IP,做好了以后还可以改,可以组合再做芯片,所以做好就是infix,因为Chiplet一定是通用的,一家用不够还要多家用,那多家能不能大家都喜欢这样一个定义呢?这就是个问题。所以这家Chiplet供应商不仅要有足够的IP,最好还要会做芯片,做过大芯片,做过先进工艺,懂封装和制造的事情。至于谁来付钱?最好还是众筹一下,所以这家公司的商业模式要比较中立,最好不是产品公司。

综上,戴伟民认为:“芯原股份作为中国大陆排名第一、全球排名第七的半导体IP供应商,拥有除CPU以外的图形/神经网络/视频/数字信号/图像/显示六大类处理器IP核,同时已推出基于Chiplet架构所设计的高端应用处理器平台,因此芯原股份很可能是全球推出第一批Chiplet的公司,去解决鸡和蛋的问题,等第一批出来以后,其他的Chiplet自然会越来越多。”

与此同时,芯片重构也是国产EDA的导入良机,包括建立统一的EDA设计工具的国产统一标准等。曾克强表示:“由于Chiplet加入了更多的异构芯片和各类总线,相应的EDA覆盖工作就变得更加复杂,需要更多的创新功能。国内EDA企业需要提升相关技术,应对堆叠设计带来的诸多挑战,例如对热应力、布线、散热、电池干扰等的精确仿真。”

图源:芯耀辉

对此,合见工软产品工程副总裁孙晓阳透露:“Chiplet会有很多的需求给到合见工软等EDA厂商,而除了内部大量验证以外,合见工软将跟客户一个比特一个比特地去磨,一个功能一个功能地去磨,来打造满足客户需求的好产品。”

此外,在制造和封装侧,Chiplet也需要2.5D和3D先进封装技术支持。当前,通富微电、长电科技和华天科技等国产封测龙头在Chiplet领域已实现技术布局,其中通富微电已为AMD大规模量产Chiplet产品,长电科技的4nm Chiplet技术也已经实现量产。戴伟民认为:“封装是产业发展接下去会遇到的问题,而面板级封装将根本性解决封装问题,大大降低封装的费用。”

写在最后

事实上,Chiplet面临的最关键问题是接口问题,把几块silicon连起来,怎么连?自己连自己好说,要连别人就会有限制。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确立国际接口标准,2022年3月2日,十大国际一流的公司,包括foundry、芯片原厂和IP厂商等,已经联合起来推出了统一的互联标准——UCIe。

戴伟民说:“UCIe听上去就像PCIe,在计算机行业里面,如果没有PCIe接口标准,不可想象,UCIe实际上就提醒大家,它将像PCIe那样对整个产业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解决接口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国际标准外,中科院计算所也牵头成立了中国计算机互连技术联盟,CCITA联合集成电路企业和专家共同主导定义了Chiplet接口总线技术要求,并且这是中国首个原生的Chiplet标准,在去年12月15日已经通过了工信部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的审定并发布。

那么,我们真的需要推Chiplet中国标准吗?是否只要遵循国际标准就够了呢?曾克强认为是有必要的,他表示:“中国要发展自己的Chiplet生态链,也需要有自己的标准。我们自己定义的标准和UCIe有两点不同,UCIe只定义了并口,我们的Chiplet标准既定义了并口,也定义了串口,协议层自定义数据包格式也不同,但是与UCIe是兼容的,直接使用已有生态环境,物理层是兼容UCIe并口,同时增加一个串口,使物理层应用范围更加全面。在封装上面,UCIe支持英特尔、AMD等使用的先进封装,而国内封装水平普遍不够,我们直接使用UCIe在国内产业环境当中是不利于产业发展的,所以CCITA定义的Chiplet标准主要采用国内可实现的技术。”

芯原股份

芯原股份

芯原微电子(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芯原股份,688521.SH)是一家依托自主半导体IP,为客户提供平台化、全方位、一站式芯片定制服务和半导体IP授权服务的企业。在芯原独有的芯片设计平台即服务(Silicon Platform as a Service, SiPaaS)经营模式下,通过基于公司自主半导体IP搭建的技术平台,芯原可在短时间内打造出从定义到测试封装完成的半导体产品,为包含芯片设计公司、半导体垂直整合制造商 (IDM)、系统厂商、大型互联网公司和云服务提供商在内的各种客户提供高效经济的半导体产品替代解决方案。

芯原微电子(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芯原股份,688521.SH)是一家依托自主半导体IP,为客户提供平台化、全方位、一站式芯片定制服务和半导体IP授权服务的企业。在芯原独有的芯片设计平台即服务(Silicon Platform as a Service, SiPaaS)经营模式下,通过基于公司自主半导体IP搭建的技术平台,芯原可在短时间内打造出从定义到测试封装完成的半导体产品,为包含芯片设计公司、半导体垂直整合制造商 (IDM)、系统厂商、大型互联网公司和云服务提供商在内的各种客户提供高效经济的半导体产品替代解决方案。收起

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

电子产业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