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于 2005 年的博士传感器公司是博世集团的子公司,也是全球进入 MEMS 传感器领域比较早的公司之一,其产品线主要是四大类:运动类传感器、环境类传感器、智能传感器和光学微系统器件。
日前,博世传感高级产品经理杜镔在接受<与非网>慕尼黑华南电子展直播专访时表示,博士传感器产品的重点发展方向主要是面向未来的消费领域,包括智能手机、AR,VR、智能穿戴等,以及目前比较火爆的一些 IoT 的一些领域。
博世传感器在 2008 年就进入了中国市场,耕耘了 12 年,“截止到2020 年,博世传感器在中国的出货量已经超过了 20 亿颗,占据很大的市场份额。” 杜镔说,“我们的消费类市场主要是智能手机和智能穿戴。除了单体产品,我们也投入人员和资源,提供更多方案,推动客户采用我们更多的产品。”
智能化推动需求
随着系统的智能化升级,设备对传感器的需求越来越多,类似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机器人、智能家居、工业和物联网等不同的应用对传感器呈现不同的需求。杜镔认为,整个智能化的过程推升了很多不同的需求。举例而言,从 2008 年的智能手机开始,传感器经历了数量化提升和品类化提升。从数量化提升来看,一个智能手机在 08 年到 10 年,其使用的传感器只有一个触摸传感器,一个加速度传感器,和一个地磁传感器,总量也就三五颗。而现在的智能手机中,传感器数量大大增加,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地磁,还有 RGB 传感器、接近传感器、光感等,甚至还有环境传感器,在数量提升的同时,品类也在不断的提升,其背后的驱动因素是多样性应用的需求,这是传感器发展的一个共性的要求。
多元需求驱动创新
多样性应用的需求影响着传感器技术的发展,传感器归属于半导体行业,其产品的升级,基本和半导体器件一样,沿着提升性能和降低功耗两个方向进行。但传感器又不同于半导体,它更多的要被应用需求所驱动,杜镔认为,这个驱动使得传感器向两个方向演进:
一是多传感器的辅助融合。以前说到创造性融合,大家会想到加速计、传感器和陀螺仪可以做一个传感器的融合,但实际上有很多新生的应用,都依赖于传感器的融合,“一个典型的例子是 TWS 耳机。从 2016 年到现在,耳机功能发展非常迅速,如入耳检测功能,一般会采用一颗接近传感器,对入 / 出耳进行检测,但实际效果不太理想,如果与加速度传感器进行融合,那么不仅降低了接近传感器的功耗,同时也提升了识别精度,”杜镔说,“类似这样的应用方向,是典型的 1+1>2 的效果。博世传感器今年有推出一个基于接近传感器和加速传感器的融合算法,可以提高入耳检测的精度。”
第二个方向是智能化。智能化的发展依靠传感器驱动,目前智能音箱、智能家电等都搭载传感器,连接云,通过云计算的集中的资源来处理一些复杂的应用,但这样会增加很多数据链的占用,如果能针对一些不需要云处理的应用,在本地就能进行处理,既提高了响应频率,又降低了系统功耗,那么传感器的节点就需要变得更智能,从而实现边缘计算的功能,“这也是我们博世智能传感器的目标。”杜镔说道。
市场主导产品和服务
传感器在行业应用中有不同的需求,供应商需要根据这些需求对产品和服务进行规划。杜镔表示,产品的迭代周期需要重点考虑。比如手机可能半年就要迭代升级,而工业类或者物联网系统,生命周期可能长达 10 年,所以不能用前者的产品来覆盖后者的需求。例如针对工业物联网需求,博士传感推出了一个长期供货计划,保证在十年内,客户不用担心供货和产品一致性的问题。该计划主要包括三个产品: BMA490L 加速度传感器、BMP 390 L 气压传感器和 BMI090L IMU。
博士传感关注在消费领域,杜镔认为,从明年的市场热点看,手机还是以 5G 为核心亮点,运动传感器、环境传感器在智能穿戴类,如耳机、手表、手环等都会有一个很好的表现。TWS 耳机会是一个重点,除了主动降噪,3D 音效这个应用将带来新增机会。
另外,在 TWS 耳机中,基于传感器的 AI 应用也是一个热点。如可以通过判断耳机所在的环境——室内还是是室外、嘈杂还是安静等——来动态地调整降噪。
除了音质,TWS 耳机传感器的另一个重要机会人机接口,即通过优化控制来提升用户体验。
看点反映市场热点
此次慕尼黑华南电子展期间,博世传感重点展示了三大类应用,反映出市场的热点:一是气压传感器,主要应用于扫地机场景,通过楼层判断结合地图来提高清扫效率。同时,利用气压传感器来识别滤网的寿命,方便使用者正确更换滤网。
第二个应用是智能门锁方案。虽然现在智能门锁发展迅猛,但还缺少门锁防撬功能,而通过侦测传感器能实现这个功能,同时还能识别是正常敲门还是恶意砸门。
第三个应用是基于博世智能传感的智能穿戴设备的机器学习方案。该方案可以实现通过动作识别来识别设备的使用场景,提高用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