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9-2-21 16:52: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ariban 于 2019-2-21 17:04 编辑
我没有见过你这个板子的layout, 就先假设所有匹配元件物理距离都很近,可以看成一个集中参数网络。我直觉你这个匹配网络有改善的空间,并联一个180欧姆的电阻带来大约3dB的损耗,影响了整个系统的性能。
我的建议:
1. 首先去掉所有的并联元件C37, L13, R25, R26。保留D11,这是保护二极管,必须连接。不过最好检查一下D11的datasheet, 看看它的等效电容是不是足够小,越小对电路的影响越小。最新的保护二极管电容可以小至0.1pF。如果大于0.5pF,就得考虑换保护二极管;
2. 把R21从27R改成0R电阻;
3. 把L12换成0R电阻。C38, C33和C34是隔直电容,不做改动。
4. 用calibration kit校正矢量网络分析仪(VNA),如果已经校正过就跳过这一步;
5. 测量J3 (应该是type-F)的反射系数,存为一端口*.s1p文件。这个文件就是以后输入到IMNLab的"LOAD"文件;
6. 移除R21, 从新测量J3的反射系数,存盘为*.s1p文件。这个文件就是以后输入到IMNLab的"OPEN"文件;
7. 从R21右边的pad焊接两个0R电阻(最好一上一下)到GND,电阻接地点越solid越好,有可能的话直接焊接在GND穿孔上。 再测量J3的反射系数,存盘为*.s1p文件。这个文件就是以后输入到IMNLab的"SHORT"文件;
8. 从R21右边的pad焊接两个150R电阻(最好一上一下)到GND,同样尽量保证电阻接地点solid。 再测量J3的反射系数,存盘为*.s1p文件。这个文件就是以后输入到IMNLab的"MATCH"文件;
9. 运行IMNLab, 输入以上得到的四个文件,提醒一下把端口类型设为输出,系统阻抗设为75欧姆。然后可以从三阶的无损PI型匹配网络开始。把电阻的上下界都设为0(也就是没有电阻)。并联分支的电容界限设为0.1 - 20pF, 串联分支的电容设为1-100pF,。并联分支电感界限设为0-50nH, 串联分支电感界限设为0-20nH, 然后优化试试。根据优化结果再调节元件界限。
以后的工作就看情况而定,如果无损网络匹配达不到要求,就考虑加入电阻。软件使用问题可以参考那个例子,也可以发消息给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