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hahahahahawaca

射频阻抗调节疑问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9-2-19 20:36:25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到:
cariban 发表于 2019-2-19 16:08
1. 由无源线性元件,比如电阻,电感和电容组成的网络一定是互易的。一般含有有源器件(比如放大器),和由各 ...

关于互易网络我有个疑问:
如下图所示网络,Z1和Z2分别由无源线性器件构成,PORT1是芯片输出端口,PORT2是经过匹配网络后的链路末端。
我们测试S22时一般在PORT2进行。这里我假设Z1在待测频带上为极高的阻抗,而Z2在待测频带上为75ohm,和意图匹配到的阻抗一致。
那么,我们测的S22是否为完全匹配?即S22很小。按|S22|^2 + |S12|^2=|S11|^2 + |S21|^2 = 1易知S12=1,但Z1此时又很大,按道理来说,S12应该非常小才对。
我这个逻辑错在哪呢?
Z.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9-2-19 20:43:47 | 显示全部楼层
cariban 发表于 2019-2-19 16:28
补充一句,你的这个应用情况和下载包里的应用实例几乎完全匹配(细微的区别是实例里是输入端口匹配,频段 ...

非常感谢。这周末我找空闲时间去公司试验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9-2-20 16:26: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ariban 于 2019-2-20 16:42 编辑
hahahahahawaca 发表于 2019-2-19 20:36
关于互易网络我有个疑问:
如下图所示网络,Z1和Z2分别由无源线性器件构成,PORT1是芯片输出端口,PORT2 ...

首先给楼主的钻研精神点个赞!工程师需要这种钻研的精神。
|S22|^2 + |S12|^2=|S11|^2 + |S21|^2 = 1 这个公式直接来至于能量守恒,只适用于无损网络的情况。对于有损网络,公式应该扩展为:
|S22|^2 + |S12|^2 + E_loss2=|S11|^2 + |S21|^2 + E_loss1 = 1
注意选择不同的端口输入信号,能量损耗一般也不同。
1. 如果信号从port1 输入,因为Z1很大,反射系数接近1,所有的能量都反射回去了,S11=1, S21=0, E_loss1 = 0;
2. 如果信号从port2 输入,因为Z2=75而Z1很大,反射系数接近0,所有的能量都被Z2吸收了,S11=0, S21=0, E_loss2 = 1;

但是S12仍然和S21相同,因为互易的性质。

实际上这个网络的散射参数可以直接推导出来:
S11 = (Z1*(Z2+75) - 75^2) / (Z1*Z2 + 75*(Z1+2*Z2+75))
S22 = (Z1*(Z2- 75) - 75^2) / (Z1*Z2 + 75*(Z1+2*Z2+75))
S12 = S21 = (2*75*Z2) / (Z1*Z2 + 75*(Z1+2*Z2+75))

不难看出当Z1 -> 无穷, Z2 = 75的时候,S11 -> 1, S22 -> 0, S12 = S21 -> 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9-2-20 17: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hahahahahawaca 发表于 2019-2-19 20:43
非常感谢。这周末我找空闲时间去公司试验下!

你的电路图是自己画的还是参考电路?这个匹配电路用了好几个电阻,肯定会损失一些功率。如果你的信号要并入有线网络,邻道干扰和谐波都有严格的要求。如果采用有损匹配网络,在最终输出功率一定的条件下,放大器的输出信号功率必然加大,邻道干扰和谐波都会相应增大,这对通过测试是不利的。所以建议优先使用无损匹配网络,实在不行再用电阻。IMNLab在进行有损网络优化的时候,可以设定允许的最大损耗, 选择附图里面的第二个优化选项,可以从0.5dB最大损耗开始试探。通常1dB的功率损耗可以减少2-3dB的回波发射。

重新强调一下,优先使用无损匹配网络!
loss_constraint.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9-2-20 22:24:04 | 显示全部楼层
cariban 发表于 2019-2-20 16:26
首先给楼主的钻研精神点个赞!工程师需要这种钻研的精神。
|S22|^2 + |S12|^2=|S11|^2 + |S21|^2 = 1 这个 ...

那是不是可以说,只要使用无源器件接入到地端,那这个网络就必然是有损网络?因为一部分能量必然从接地的无源器件中流失了。
实际工程中,像wifi的π型匹配网络实际也是有损网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9-2-20 22:29:28 | 显示全部楼层
cariban 发表于 2019-2-20 17:10
你的电路图是自己画的还是参考电路?这个匹配电路用了好几个电阻,肯定会损失一些功率。如果你的信号要并入 ...

这个电路图是demo上的,后面由于不好调试S22,我在100nf电容前加了一个3.9nh电感。现在S22全频带在-16db左右。
调试中,我发现芯片的低频端输出阻抗大约在55-65ohm左右,如果要使用电感进行匹配,必然感值很大,对高频1G是不利的。后面对地并的R26也是强拉阻抗,实在不好调试。
您这边对这个电路有什么优化建议呢?周末我也会去公司再调一下这个电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9-2-21 16:08: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ariban 于 2019-2-21 18:53 编辑
hahahahahawaca 发表于 2019-2-20 22:24
那是不是可以说,只要使用无源器件接入到地端,那这个网络就必然是有损网络?因为一部分能量必然从接地的 ...

无源器件中的电容,电感,变压器,传输线等都是无损的(当然实际元件多少有些可以忽视的损耗),电阻是有损的。如果网络中只包含无损元件(充分但是非必要条件),不管是什么样的拓扑结构,一定是无损网络。接地并不一定会损失能量,无损元件工作过程就是不断地积蓄/释放能量。

如果有电阻(必要但是非充分条件),那么就有可能是有损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9-2-21 16:52: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ariban 于 2019-2-21 17:04 编辑
hahahahahawaca 发表于 2019-2-20 22:29
这个电路图是demo上的,后面由于不好调试S22,我在100nf电容前加了一个3.9nh电感。现在S22全频带在-16db ...

我没有见过你这个板子的layout, 就先假设所有匹配元件物理距离都很近,可以看成一个集中参数网络。我直觉你这个匹配网络有改善的空间,并联一个180欧姆的电阻带来大约3dB的损耗,影响了整个系统的性能。

我的建议:

1. 首先去掉所有的并联元件C37, L13, R25, R26。保留D11,这是保护二极管,必须连接。不过最好检查一下D11的datasheet, 看看它的等效电容是不是足够小,越小对电路的影响越小。最新的保护二极管电容可以小至0.1pF。如果大于0.5pF,就得考虑换保护二极管;

2. 把R21从27R改成0R电阻;

3. 把L12换成0R电阻。C38, C33和C34是隔直电容,不做改动。

4. 用calibration kit校正矢量网络分析仪(VNA),如果已经校正过就跳过这一步;

5. 测量J3 (应该是type-F)的反射系数,存为一端口*.s1p文件。这个文件就是以后输入到IMNLab的"LOAD"文件;

6. 移除R21, 从新测量J3的反射系数,存盘为*.s1p文件。这个文件就是以后输入到IMNLab的"OPEN"文件;

7.  从R21右边的pad焊接两个0R电阻(最好一上一下)到GND,电阻接地点越solid越好,有可能的话直接焊接在GND穿孔上。 再测量J3的反射系数,存盘为*.s1p文件。这个文件就是以后输入到IMNLab的"SHORT"文件;

8. 从R21右边的pad焊接两个150R电阻(最好一上一下)到GND,同样尽量保证电阻接地点solid。 再测量J3的反射系数,存盘为*.s1p文件。这个文件就是以后输入到IMNLab的"MATCH"文件;

9. 运行IMNLab, 输入以上得到的四个文件,提醒一下把端口类型设为输出,系统阻抗设为75欧姆。然后可以从三阶的无损PI型匹配网络开始。把电阻的上下界都设为0(也就是没有电阻)。并联分支的电容界限设为0.1 - 20pF, 串联分支的电容设为1-100pF,。并联分支电感界限设为0-50nH,  串联分支电感界限设为0-20nH, 然后优化试试。根据优化结果再调节元件界限。

以后的工作就看情况而定,如果无损网络匹配达不到要求,就考虑加入电阻。软件使用问题可以参考那个例子,也可以发消息给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9-2-21 22: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cariban 发表于 2019-2-21 16:52
我没有见过你这个板子的layout, 就先假设所有匹配元件物理距离都很近,可以看成一个集中参数网络。我直觉 ...

好的,再次感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9-2-23 20:08:18 | 显示全部楼层
cariban 发表于 2019-2-21 16:52
我没有见过你这个板子的layout, 就先假设所有匹配元件物理距离都很近,可以看成一个集中参数网络。我直觉 ...

1、我将测得数据导入软件后,发现S22曲线和矢网仪上的S22测量曲线有区别(即load模式下的S22曲线)。中频段(300-600MHZ)要比矢网仪上的第3-4db左右,高频段也不太一致。附件是测的的阻抗数据。2、使用理想3阶模型去跑反射损耗,最好的结果是-12.2db反射损耗,但是我现在实际电路已经调到-16db左右。继续增加阶数,没跑出来结果。3、我尝试将链路焊接为load模式,测得smith圆图;然后在链路上串联4.7nh电感,又测得smith圆图;继续增大串联电感至10nh,再次测得smith原图(此时1Ghz移动到白色箭头所指处)。测量的结果见下图。可见高频1Ghz处的移动并不是按理论上串联电感的顺时针圆方向移动。我觉得很困惑。



串联电感.jpg

阻抗测量结果.rar

20.1 KB, 下载次数: 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注册/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小黑屋|与非网

GMT+8, 2025-2-2 13:10 , Processed in 0.199349 second(s), 33 queries , MemCache On.

ICP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176  苏ICP备14012660号-2   苏州灵动帧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公网安备 32059002001037号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