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集成电路(Large Scale Integration Circuit,简称LSI),指将数万个或数十万个 晶体管 集成在一个晶片中的电路。LSI是半导体行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之一,随着技术进步,后续又有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超高密度互连、超深次微米加工等技术应运而生。
1.第一代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特点
第一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诞生于1960年代末至1970年代初期,以二进制门电路为基本单元,每个芯片可容纳几百或几千个晶体管,相比于早期的离散元件电路,可以实现更小、更轻与更稳定的电路系统。然而,第一代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精度有限,并且可靠性不高,寿命短,仅能应用于早期的微型计算机、数字钟表和电子游戏等领域。
2.第二代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特点
第二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诞生于19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期,采用贴片封装技术,每个芯片可容纳成千上万个晶体管。该代规模更大,功耗更低,速度更快,种类更多,且可靠性得到显著提高,可以应用于通信、控制、家用电器、计算机等领域。
3.第三代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特点
第三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诞生于19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采用Submicron工艺制造,每个芯片可容纳百万级晶体管。该代具有更高的集成度、更高的工作速度、更低的功耗以及更稳定的性能。第三代大规模集成电路广泛应用于多媒体、网络通信、移动通讯、汽车电子、医疗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