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编码是数字图像处理领域中,通过将图像转换为数字形式,实现图像的存储、传输和处理。在图像编码中,采用不同的编码方式和处理过程可以影响图像的质量、压缩率和复原精度。
1. 图像编码的基本概念
1.1 图像编码:
- 图像编码是将模拟图像转换为数字信号序列的过程,以便于数字化处理、传输和存储。
1.2 编码目的:
- 提高图像数据的压缩率,减少存储和传输成本。
- 保持图像质量,减少信息丢失。
2. 图像编码的常见编码方式
2.1 无损编码:
- 无损编码保留所有原始图像信息,在解码时能够完全还原原始图像。
- 常见的无损编码包括无损JPEG、PNG等。
2.2 有损编码:
- 有损编码通过牺牲部分图像信息来提高压缩率,可能导致图像质量下降。
- 常见的有损编码包括JPEG、MPEG等。
3. 图像编码的处理过程
3.1 图像采样:图像采样是将连续的模拟图像转换为离散的数字图像的过程,通常使用二维矩阵表示。
3.2 量化:量化是将连续的采样值转换为离散的量化级别的过程,降低图像数据的表示精度。
3.3 预测编码:预测编码利用图像内部的相关性进行编码,通过预测残差来减小数据量。
3.4 变换编码:变换编码通过对图像进行变换操作,如离散余弦变换(DCT)、小波变换等,将能量集中在少数系数上,实现更高的压缩率。
3.5 熵编码:熵编码根据数据出现概率设计对应的编码表,使得出现频率高的数据用较短的编码表示,进一步提高压缩效率。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