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星计划,您可以享受以下权益:

  • 创作内容快速变现
  • 行业影响力扩散
  • 作品版权保护
  • 300W+ 专业用户
  • 1.5W+ 优质创作者
  • 5000+ 长期合作伙伴
立即加入
  • 正文
  • 相关推荐
  • 电子产业图谱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细说赵海军的半导体人生,能扛起中芯国际这杆大旗?

2017/08/03
53
阅读需 36 分钟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今年 5 月份,中芯国际宣布一条人事变动消息:“首席运营官赵海军接替邱慈云担任中芯国际首席执行官,邱慈云将留任副董事长、非执行董事。”往期的《芯领袖》,与非小编已经和大家分享了邱慈云的故事,临危受命、战功赫赫。这新一任的 CEO 又是怎样的来历呢?这一期故事跟大伙聊一聊赵海军。

赵海军的半导体人生

赵海军是八十年代初考入清华大学半导体专业,他的博士导师李志坚院士和副导师李瑞伟教授都是在 1958 年就开始在国内从事半导体研究,而当时的清华大学也是在 1960 年送出了第一批半导体专业毕业生。在清华大学期间,赵海军就深深感受到了中国在集成电路时代跟不上节奏。虽说在那个年代(八十年代)中央和地方政府一直不遗余力地重视和支持这个产业,引进了很多条三吋生产线。

赵海军

在上大学之前,赵海军似乎对半导体行业就有不一样的情愫,在一次采访中可以看出,他对家乡辽宁阜新市的一个晶体管厂仍然印象深刻。赵海军表示:“我小的时候去那里买过二极管三极管,装的单管半导体收听本地的中波电台效果很好。”

赵海军从清华大学微电子系毕业后,先后在新加坡微电子研究院、美国德州仪器公司、新加坡 TECH 半导体有限公司担任管理职务。在清华大学微电子研究所和新加坡国家微电子研究院从事了 6 年 CMOS 与 BiCMOS 器件与工艺研发和科研先导线的管理后,在国外最先进的晶圆厂从事集成电路前沿制造技术和生产管理 15 年。

这 15 年里,先后担任晶圆厂和整个公司生产及技术的最高主管,其中 6 年为 12 英寸晶圆厂,经验涵盖从 0.35 微米至 40 纳米的主流技术,包括 DRAM,FLASH,CIS 及 SoC 等。回国前在中国台湾茂德科技有限公司(ProMOS)任负责存储器事业群和大中华事业群的副总裁。并拥有四项国外专利。

2010 年,中芯国际要进行改革,向赵海军发出了邀请,赵海军第一时间就做了回来的决定。赵海军上任一年就将中芯国际扭亏为盈,前瞻布局芯片生产线,将中芯国际的制造实力大幅提升。当时采取了三大措施,一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二是挖掘产线潜力,增强灵魂性,优化产品结构。三是细化管理提升生产效率。四是以市场为纲,全面提高客户服务品质。

中芯国际官网中赵海军的介绍

在回国之前,可以说赵海军在 12 英寸晶圆厂极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技术与生产管理领域有丰富的研发管理经验和独特的背景;是新加坡半导体界少数几位来自中国的副总裁级主管之一;也是中国台湾半导体界唯一一位在中国台湾本土担任中国台湾知名半导体企业副总裁的“中国大陆人”。

2013 年 4 月,赵海军博士获委任为中芯国际的首席运营官兼执行副总裁。

2013 年 7 月,赵海军博士获委任为中芯北方集成电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下称“中芯北方”)总经理。中芯北方成立于 2013 年 7 月,是中芯国际与北京市政府共同投资设立的 12 寸先进制程集成电路制造厂。目前中芯北方具备两座月产 3.5 万片的 300mm 晶圆厂。第一座晶圆厂主要生产 40 纳米和 28 纳米 Polysion 工艺产品;第二座晶圆厂具备 28 纳米 HKMG 工艺及更高技术水平(厂房在建中)。

2016 年 11 月起,赵海军博士亦担任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浙江巨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的独立董事。

说到自己的工程师生涯,赵海军在采访中表示:“我是从生产线上的工程师一步一步做上来的,感受最深的是工厂里的任何一环都要非常精准,每个细节都要精细化。我们拧个螺丝,并不是说拧紧了就行了,而是要用手指拧到拧不动了,拿标记笔画好一个九十度线,然后再用量身打造的扳手精准地拧到位。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就是在生产线里做事要一次做对,相当于在餐厅里把盘子刀子叉子一次放好,没有一点儿叮叮当当的响声。把生产化技术做到位并不容易,100 次试验必须成功 100 次,而且这 100 次的结果要一模一样,好一点坏一点都不行。没有这样精准的执行,多好的技术成果都没办法做出一流的产品。”

 

中芯国际的 4 任 CEO

赵海军于 2017 年 5 月 10 日起升任中芯国际首席执行官,然而中芯国际自 2000 年成立以来已经经历了 4 任 CEO。

第一任 CEO 张汝京

张汝京是一位台藉华人(2004 年曾因在大陆中芯国际的投资,而被迫放弃台籍)。中芯国际在他手上完成了建构上海、天津、北京版图布局,同时 2004 完成美国香港两地挂牌上市。

莫大康在一篇名为《张汝京的功不可没》文章中,是这么评论他的:

“2000 年时张汝京毅然决定在上海兴建中芯国际,客观地回顾至少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卓越成绩,为日后中芯国际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采用非国有化体制,注册在开曼群岛,在那个年代能看清中国半导体业发展的体制因素,并能勇于实践,更是难能可贵兼并天津的美国摩托罗拉芯片厂在上海兴建中国第一条 12 英寸硅片生产线在纽约与香港两地同时上市从建厂算起四年内销售额达 10 亿美元的企业,截止目前中芯国际是大陆的第一家(外资不计在内)。”

然而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还是其与台积电多年的侵权纠纷,战局一路延烧到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 ITC 法院,双方最终在 2009 年和解。但中芯却付出惨重的代价两亿美元费用,以及过程中“主战派”与 “主和派”之争内耗。

当时,张汝京为此引咎辞职,孤臣无力可回天,未获得董事会的支持,令他心灰意冷。

第二任 CEO 王宁国

曾一度被视为中芯的再造之机。因为以王宁国半导体圈的“高辈分”,综横美国硅谷、中国台湾地区与中国,当时确实被视为接任张汝京的最佳人选。

当时中芯国际董事长江上舟(上海芯片行业的奠基者、大飞机项目启动者之一已故),找来王宁国。但仅两年,江上舟因故病逝,中芯因管理层内斗浮上台面,而闹得满城风雨。

虽然之后 CEO 王宁国与 COO 杨士宁双双离职,却已冲击中芯当时的对外投资人信心与研发体系。中芯好不容易才从与台积电官司和解后缓过一口气来,却又元气大伤。

第三任 CEO 邱慈云

在 2001 年,邱慈云追随中芯国际创始人张汝京建立中芯国际,担任该公司高级运营副总裁,一度被视为张汝京身旁最重要的副手。直到 2011 年 8 月 5 日,中芯国际宣布,任命半导体前高管邱慈云为公司新任 CEO,并成为公司执行董事。

关于邱慈云的详细介绍可以参考与非小编写的这篇《扩产能稳坐晶圆代工三哥?解读中芯国际背后功臣——邱慈云》

邱慈云自 2011 年担任中芯国际 CEO 后,快速稳定了中芯国际的员工队伍、扭转了亏损的局面。

在接近 6 年的时间里,中芯国际年销售额从 13 亿美元左右增长到 2016 年的 29 亿美元,其它诸如股票市值、资本投资、产能等等指标也是成倍增长。

可以说,在邱慈云的带领下,中芯国际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

赵海军凭什么能接棒中芯国际呢?

在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快速发展的当下,中芯国际的销售额却环比出现了下滑,这一方面可能是其产品组合调整以及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疲软等因素所致,另一方面,中芯国际晶圆代工先进制程尤其是 28 纳米制程的布局进度缓慢也难辞其咎。

不过公司的瓶颈当真与邱慈云有关?这不见得,毕竟一代功臣功不可没。然而中芯国际势必要突破发展瓶颈才能创造更辉煌的未来,而这一重担必须由更加年富力强、且有着丰富工厂运营和制程开发经验的人来引领,赵海军正是这样的人选。

这些年,中芯国际通过对市场的精准判断,不断扩大投资布局,实现了快速增长。可以说,中芯国际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几个可以提供完整的从成熟制程到先进制程的晶圆制造解决方案的纯晶圆代工厂之一。中芯国际 0.35 微米到 28 纳米工艺制程都已进入量产,而且 14 纳米 FinFET 工艺正在研发中。在未来,赵海军能否带领中芯国际快速突破,我们拭目以待。

最后用莫大康的一句话收尾“先进技术是用钱买不到,用市场换不来,唯有加强研发才是出路。”

与非网原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往期经典回顾:

三兄妹勇闯半导体行业,戴伟民、戴伟进、戴伟立都有啥故事?

巾帼志,且看芯片业的中国“六钗”

在中星微赢得一身“光环”,邓中翰还能续写传奇?

上能与 Intel 合作、下能与民“撕逼”,瑞芯微走到今天全凭励民“开了光”的嗅觉

“四重身份”加身,丁文武能否用千亿资金成就中国集成电路未来?

浅谈微电子所所长叶甜春,一路晋升都因“耐得住性子”?

与龙芯有说不尽的“缘”,胡伟武的长征还在路上

扩产能稳坐晶圆代工三哥?解读中芯国际背后功臣——邱慈云

“中国芯”开拓者却在大唐黯然离场,解读魏少军其人

靠收购造就芯片帝国,深扒紫光赵伟国的发家史

干掉联发科 / 高通只是说说?展讯 CEO 李力游实力几何

相关推荐

电子产业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