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 相关推荐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芯思想 | 格芯落户成都,改变晶圆代工格局

2017/02/14
22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2017 年 2 月 10 日,重磅消息从成都传出迅速扩散至中国乃至世界,全球第二大晶圆代工厂格芯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GlobalFoundries)在此宣布,正式启动建设 12 英寸晶圆成都制造基地,推动实施成都集成电路生态圈行动计划,投资规模累计超过 100 亿美元,其中基础设施是 93 亿美元,其余为基础设施和生态链的建设,力争打造中国大陆单一逻辑产品产能最大的 12 寸工厂。

成都相关人士表示,格芯半导体成都项目的开工契合《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填补了中国西南地区 12 英寸先进工艺晶圆生产项目的空白,将进一步壮大成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有效提升成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生态,助推成都市打造全球知名集成电路产业基地,推动成都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那么下面就跟随笔者来一探格芯半导体布局成都的内因。

代工版图扩张计划

2017 年 2 月 9 日全球第二大晶圆代工公司格芯半导体(GlobalFoundries)公布其全球晶圆代工制造业务版图的扩张计划,以满足全球客户对其专有尖端技术的迫切增长的需求。扩张计划包括三部分,一是在美国和德国继续投资其现有的先进晶圆制造厂,二是在新加坡扩充其成熟技术产品的产能,三是在中国成都设立全新晶圆制造工厂以积极发展中国市场。

格罗方徳是目前全球第二大晶圆代工提供商,为全球 300 余家客户提供晶圆代工服务。目前在全球运营 11 座晶圆厂(5 座 8 寸,6 座 12 寸),其中 8 寸晶圆厂有 4 座位于新加坡(原特许半导体),1 座位于美国(原 IBM);12 寸晶圆厂有 2 座位于新加坡(原特许半导体,其中一座是 8 寸升级而来),2 座位于美国(1 座是原 IBM),2 座 12 寸位于德国(原 AMD 的 FAB 36 和 FAB 38,现统称 FAB1),工艺节点从 0.6µm~14nm。

图 1:格芯半导体扩产计划
(图片来自格芯媒体活动 PPT 中截图)

美国方面,格罗方徳计划把在纽约 Fab8 晶圆厂的 14nm FinFET 工艺产能提升 20%,并将于 2018 年初启用一条全新的晶圆生产线。在过去八年期间,格罗方徳在美国的投入高达 130 亿美元,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本次扩张计划。其中纽约工厂将继续是格罗方徳在 7nm 工艺和极紫外(EUV)光刻等先进技术开发的核心,并计划在 2018 年第二季开始 7nm 工艺生产。

德国方面,格芯半导体计划在德累斯顿 Fab 1 晶圆厂增加 22FDX®工艺的生产,以满足日新月异的物联网智能手机处理器汽车电子和其他电池供电的无线连接应用的发展需求。预计至 2020 年,工厂整体产能将提升 40%。作为 FDX®技术研发的核心,目前工程师正在开展新一代 12FDX®的技术研发,预计将于 2018 年第四季度或 2019 年第一季度开始投产。

新加坡方面,格罗方徳计划将 12 英寸晶圆厂的 40nm 工艺产能提升 35%,在 8 英寸生产线的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扩大 0.18/0.13µm 工艺的产能,同时将为业内领先的 RF-SOI 技术投入全新产能。

中国方面,格芯半导体携手成都市建立全新的合资晶圆制造厂。合作双方计划建设 12 英寸晶圆厂,不仅配合中国半导体市场的强劲增长趋势,促进全球客户对 22FDX®先进工艺的额外需求。工厂将于 2018 年第四季度首先投产成熟工艺产品,主要是 0.18/0.13µm 工艺,并计划二期厂房于 2019 年第四季度投产 22FDX®的先进工艺产品。

格罗方徳首席执行官 Sanjay Jha 表示:“为满足全球客户群的需求,我们将不断在产能和技术上进行投资。从应用于无线互联设备的世界顶级 RF-SOI 平台,到占据科技前沿的 FD-SOI 和 FinFET 工艺路线图,这些均见证了市场对于我们主流工艺和先进工艺技术的强劲需求。新投资将有助格芯半导体扩张现有的晶圆制造厂。通过此次在成都的合作计划,我们将稳固,并进一步加速在中国市场的发展。”

 

格芯半导体经营现状

格芯半导体的前身是超微半导体(AMD)的晶圆制造部门,2009 年 AMD 将晶圆制造部门独立,并和阿联酋阿布扎比先进技术投资公司(ATIC)联合投资成立专注晶圆代工的公司,公司成立之初,主要承担超微半导体的处理器和图形芯片的制造;2010 年 1 月收购当时全球第三大晶圆代工服务提供商新加坡特许半导体(Chartered Semiconductor,CSM),开始全方位提供晶圆代工制造服务;2012 年 3 月,AMD 出售所持有的股份,格芯半导体成为真正独立的第三方晶圆代工公司;2015 年 7 月完成收购 IBM 微电子部门的两座晶圆制造厂,从而获得了一系列 RF、ASIC 的差异化技术,加强了公司在增长型市场中的产品组合。

图 2:格芯半导体 2010-2016 年收入情况

也就是在 2015 年,格芯半导体超越联电,爬上了全球晶圆代工公司二哥的位置。但对于格芯半导体来说,仅仅一个二哥的位置是远远不够的。

事实上,自从 2009 年从 AMD 分拆出来之后,格芯半导体一直表现不佳,营收一直在成长,但每年净利润率始终是负数。2016 年上半年更是跌入谷底,达到 -54%。公司每年亏损额在十几亿美元。

由于格芯半导体是一家非公开上市公司,我们只能从其母公司的报表略窥一二,根据其母公司 2016 年上半年度财务报表显示,其半导体技术事业分部(主要是格芯半导体)净亏损达 13.5 亿美元。截止至 2016 年 6 月 30 日为止,格芯半导体的资产总额为 203 亿美元,负债总额 43 亿美元,其负债比约 27%。

在成都当媒体问及亏损的时候,格芯半导体首席执行官 Sanjay Jha 表示,这是在公司整体战略的计划之内,并没有任何意外的财务状况。因为半导体代工厂需要巨大的投资,要不断的进行工艺研发,才能持续产生差异化。比如说公司的双路线图策略,不单只是在 14nm 和 7nm 有巨大的研发,还启动了 FD-SOI 工艺研发,来提供针对移动行业的需求。双路线图策略加大了研发投入,所以亏损在计划中,外界不需要担心。

因此格芯半导体要多种方式求变。

双线发力,实施弯道超车计划

目前半导体工艺已经从 2D 晶体管转向 3D 晶体管,英特尔台积电三星电子以及格芯半导体都在做,谁能胜出,这个就要看各家的绝活了。

格芯半导体 2014 年与三星联合生产 14nm FinFET 工艺,2015 年推出 14nm LPP FinFET,并获得超微半导体的 CPU/GPU 的订单,2016 年 9 月与 AMD 修改晶圆供应协议,有效期间延长至 5 年,一直到 2020 年为止,协议附带条款确定两公司将合作发展 7 nm FinFET 工艺。

2016 年公司宣布进军 12nm 工艺了,不过这次不是 FinFET 工艺,而是 FD-SOI 工艺。格芯半导体正在德国德累斯顿 Fab 1 晶圆厂推进 12FDX 工艺的研发,预计 2019 年上半年完成首批流片,并在当年投入量产。

大家都知道,格芯半导体除了拥有 FinFET 工艺,还拥有 SOI 工艺。SOI 是当年超微半导体和 IBM 合作开发的,可以将工艺提高半代水平,其优秀表现也是有目共睹的。虽然超微半导体进入 32nm 之后抛弃了 SOI,不过独立后的格芯半导体一直在进行 SOI 技术研发,并在 2015 年获得了 IBM 的相关 SOI 技术,IBM 的 Power 8 采用 22nm SOI 工艺制造的,最新的 Power 9 采用 14nm FinFET SOI 工艺制造的。

2015 年格芯半导体成成功推出 22nm FD-SOI 工艺平台,性能功耗指标与 22nm FinFET 不相上下,但是制造成本与 28nm 相当,适用于物联网、移动芯片、射频芯片、网络芯片等,已经拿下 50 多家客户,2017 年第一季度量产。

 

2016 年,格芯半导体又宣布了全新的 12nm 12FDX 工艺平台,计划 2018 年第四季度或 2019 年第一季度开始投产。

格芯半导体表示,12nm FD-SOI 工艺的性能等同于 10nm FinFET,但是功耗和成本低于 16nm FinFET,相比现有 FinFET 工艺性能提升 15%,功耗降低 50%,掩膜成本比 10nm FinFET 减少 40%。提供业界最宽泛的动态电压,通过软件控制晶体管大大提升设计弹性,在高负载时可提供最高性能,静态时则具备更高能效。

图 3:格芯半导体全球设计解决方案部门副总裁 Subramani Kengeri 在发布 22FDX 平台时表示,FinFET 由于工艺复杂,制造成本将并不会按照摩尔定律所述价格下降,反而是会上升。Kengeri 给出一组数据,证明 0.4V 是最效率最佳点。(恨自 2015 年 Kengeri 演讲 PPT)

12nm FD-SOI 平台是针对低功耗的,包括移动计算、5G 互连、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等,中国中科院上海微系统研究所、恩智浦半导体、芯源微电子、CEA Tech、Soitec 等都参与了合作。

在 SOI 方面,格芯半导体不仅成功推出 22nm FD-SOI 平台,并且在 RF-SOI 方面也是成果辉煌。对于机机交流,互联网可穿戴设备,RF-SOI 技术也可以实现更高程度的 RF 集成。作为 RFSOI 技术和发展的领导者,公司与全球 85%以上的顶端模块供应商达成紧密合作,已向全球交付的产品超过了 200 亿件。不过对于 RF-SOI 技术,由于衬底要求现在市场主流还是在 200mm,每月市场规模超过 10 万片 200mm 晶圆;而 300mm 一般是在对高性能需求的通讯领域,目前月产大约 5000 片 300mm 晶圆。格芯半导体的 RF-SOI 在 200mm 与 300mm 晶圆制造方面有相当多的经验且产能在几年内完全能满足市场需求。

图 4:格芯半导体战略路线图
(图片来自格芯半导体媒体活动 PPT 中截图)

格芯半导体现在进行双线发力:低功耗方面主打 22/12nm FD-SOI,尤其 12nm FD-SOI 可以替代 10nm FinFET;高性能方面直接就是 14/7nm FinFET。

布局成都,打造生态体系
 
作为我国中西部重镇,成都在集成电路产业链布局方面,以高新区为核心聚集区,已吸引包括英特尔、德州仪器、超微半导体、联发科、展讯等在内的企业布局,形成了 IC 设计、晶圆制造、IC 封装测试完整的产业链。格芯半导体的建立,对成都半导体产业链形成强大推力。

图 5:格芯半导体成都工厂鸟瞰图


成都工厂按计划分两期进行。一期 12 寸厂将从新加坡厂引入 0.18/0.13µm 工艺,预估 2018 年第四季投产;二期将导入 22nm FD-SOI 工艺,预估 2019 年第四季投产。

一期 12 寸厂引入 0.18/0.13µm 工艺,月产 2 万片,笔者分析有四:一是由于电源与射频产品的需求;二是正好将 2014 年前收购的茂德科技的 12 寸成熟(二手)设备用起来,三是将新加坡厂的部分成熟(二手)送到中国厂生产,为新工艺升级腾出空间;四是采用成熟(二手)设备,降低成本,有利于公司和其他 8 寸晶圆代工商进行竞争。

 

二期为 22nm FD-SOI 工艺,月产 65000 片,2018 年开始从德国 FAB1 转移,计划 2019 年投产。22nm FD-SOI,德国厂先验证,成熟后转移到成都厂大批量生产。格芯半导体之所以采用双厂路线策略有二:一是出于安全考虑,预防天灾人祸,如一个厂出现问题,可以快速转移到另一个厂生产;二是可以接更高比例的订单,通常大客户在一个 FAB 的产量不能超过 25%,而双厂策略可以接更高比例(40%)的订单。

图 6:格芯半导体成都工厂情况介绍
(图片来自格芯半导体媒体活动 PPT 中截图)

从图 5 可以看出,公司特别提到要构建 22FDX 代工制造生态体系,包括各种 IP、EDA 和设计服务,这也许将是格芯半导体带给中国半导体产业最好情人节礼物。

小结

成都厂的成败将对格芯半导体的团队合作是个考验。有内部人士表示,公司由于多种文化融合,欧洲、北美、东南亚、印度的人员行事风格各异,无法形成合力,各个 FAB 之间各自为战,内部 FAB 之间转换工艺时间也很长,希望从新加坡 FAB 往成都 FAB 转移时能够上下齐心,以快速转换,加强公司凝聚力。

其全新的中文名称“格芯”。首字为“格”,和公司现有中文名称的第一个字相同,亦有“探究事物原理,而从中获得智慧”的含义。次字是“芯”,表达“芯片”之意。两个字合在一起发音与“革新”相同,寓意着重生、振兴与改革。“格芯”不仅将极大改变晶圆代工行业的格局,更会为中国半导体产业带来全新视角。

让我们共同期待“格芯”为中国半导体产业带来全新视角,改变晶圆代工行业的格局。

本文授权转载自“芯思想”,如需转载请联系“芯思想”微信公共帐号。

相关推荐

登录即可解锁
  • 海量技术文章
  • 设计资源下载
  • 产业链客户资源
  • 写文章/发需求
立即登录

“芯思想semi-news”微信公众号主笔。非211非985非半导体专业非电子专业毕业,混迹半导体产业圈20余载,熟悉产业链各环节情况,创办过半导体专业网站,参与中国第一家IC设计专业孵化器的运营,担任《全球半导体晶圆制造业版图》一书主编,现供职于北京时代民芯科技有限公司发展计划部。邮箱:zhao_vincent@126.com;微信号:门中马/zhaoyuanchu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