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星计划,您可以享受以下权益:

  • 创作内容快速变现
  • 行业影响力扩散
  • 作品版权保护
  • 300W+ 专业用户
  • 1.5W+ 优质创作者
  • 5000+ 长期合作伙伴
立即加入
  • 正文
  • 相关推荐
  • 电子产业图谱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从苏州之冷看全国半导体投资之热,兼驳中国半导体威胁论

2016/12/20
41
  • 4评论
阅读需 53 分钟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从天风证券统计的一张表格中可以看到,自 2014 年至 2016 年,中央与地方宣布成立的集成电路产业基金总规模已经超过了 5000 亿元人民币。虽然业内人士表示,该表中统计的是预期规模或规划目标,已投项目的承诺金额或实际出资额远小于 5000 亿,但中国人要大搞半导体的名声已经远播海外,大基金(Big Fund,指国家集成电路投资基金)甚至成为了一个专有名词,连美国人听多了都紧张起来。

中国半导体自给率无明显改善
11 月初美国商务部长普利茨克(Penny Pritzker)公开批评中国的半导体发展政策,表示政府主导的产业投资将严重干扰正常的市场秩序,会对全球半导体生态系统造成破坏。为应对所谓的中国威胁,美国总统顾问委员会准备组建半导体工作组。据莫大康先生考证,美国只有在上世纪 80 年代日本半导体统治全球时,才于 1987 年成立了一个产学研组织“半导体制造技术战略联盟(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简称 SEMATECH)”,由十三家美国公司组成,运行到 1995 年时 SEMATECH 已经帮助美国半导体产业夺回了世界第一的宝座。

美国商务部长普利茨克(Penny Pritzker)

其实,中国半导体威胁论毫无道理。虽然从 2014 年《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算起来,新一轮半导体产业推进政策已经颁布两年多,但中国半导体自给率低的状况并没有改善。

在苏州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年会上,赛迪顾问副总裁李珂表示,集成电路进口金额超越石油已经不是新闻,从 2015 年的数据来看,集成电路进口金额接近石油进口金额的两倍,与进口商品排行榜上第二名至第四名(依次为石油、铁矿砂和粮食)之和相当。

2016 年集成电路进口占全部进口额的比重又增加了。李珂指出,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由于集成电路进口金额增长,而总进口金额下降,2016 年 1 至 10 月集成电路进口占总进口商品金额的比例上升至 14.4%,“每进口 100 美元商品,就有近 15 美元属于集成电路。”

根据普利茨克的说法,目前中国大陆半导体的自给率仅有 9%,虽然 2025 年达到 70%的自给率是一个设定目标,但实现起来难度颇大。

日韩和中国台湾地区半导体产业都曾经有过极速狂飙的阶段,这种发展速率却是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伴随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全球半导体产业曾经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速,远优于全球经济增速,由于缺乏新应用带动,近几年半导体市场增速迅速回落,2015 年出现负增长,如果不是涨价的原因,2016 年也将出现一个百分点以上的负增长。

从 2016 年算起,中国半导体全行业年复合增长率要连续十年保持两位数以上才有机会达到 70%的自给率,在全球半导体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连续十年增长率在两位数以上,这难度即使比不上火星载人计划,也不遑多让了。(注:据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数据,2015 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为 3352 亿美元,中国进口 2307 亿美元,占全球比例约为 70%。假设今后十年全球半导体年复合增长率在 3%左右,2025 年全球半导体规模至少在 4500 亿美元以上,这样算下来,中国半导体如果实现 70%自给率,十年复合增长率应保持在两位数)

中国半导体威胁全球发展还是美国威胁中国半导体发展?
中国半导体产值 2020 年目标为 9300 亿元,这需要从 2016 年算起,到 2020 年的年复合增长率 20%以上才有机会。但从今年的数据来看,要实现这个目标十分困难。如果单纯追求增速,出现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可能性极高,这种产能释放出来,也许并不能提高自给率,反而会浪费宝贵的追赶时间。

所以,我认为普利茨克小题大做的主要原因有三点。

第一,半导体产业已成熟,撬动市场变化的难度陡增。美国、日本和韩国都有过连续多年的两位数增长,但该增长的大背景是整个半导体行业的快速增长与产业转移,再加上最初的基数很小。当产业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如果整体市场没有增长动力,那么区域市场也不可能持续保持高速增长。目前没有新应用可以拉动 3000 亿规模的半导体市场再次起飞,而半导体技术的日渐成熟使得新玩家的机会并不多。现在的中国半导体除了基数低,其他条件都不具备,能够实现自给率过半就已经是万幸。

第二,美国频繁设置障碍。继 2015 年收购金额创历史记录以后,2016 年已经宣布的收购案金额也已经排名历史第二,值得注意的是,在 2016 年中国资本海外并购案明显减少。这一方面是由于欲出售的海外半导体企业自恃奇货可居,对中国资本坐地起价,陈大同曾经举过一个例子,和某家美国上市公司谈判时,对方狮子大开口,“我们的股价是 20 美元一股,但这个价格远远低估,我们应该在 40 美元一股的基础上,再加 30%的溢价才有的谈。”

另外一方面就是美国政府频繁设置障碍,仅 2016 年就出现了数起由于美国政府设置的障碍而搁浅的案例,前有紫光放弃入股西部数据,现有美国政府否决宏芯收购爱思强。虽然有些业内人士表示,放弃收购幻想对中国半导体产业来说不一定是坏事。但对半导体这样复杂成熟的体系,中国缺课太多,仅凭自力更生在不少领域难以摸到门槛,以高通的实力进入新领域还要花两千多亿人民币(近 390 亿美元现金,另一说法是 470 亿美元,这是把恩智浦的债务计算进来,现金交易额中并不包含债务)去购买恩智浦。

国际半导体要担心的恰恰不是中国的崛起,而是美国的霸权,中国半导体这两年国际收购金额加起来还没有高通帮恩智浦背的债务多。

第三,中国半导体数字中的水分。这个理由笔者说出来都觉得有些惭愧,但数据注水却是事实。从赛迪给出的预测看,2016 年全国集成电路全行业增长率预计在 17.4%左右,与 20%的增长率期望值很接近,所以在全国大大小小半导体会议上,屡屡会听到“逆势增长”的说法,因为全球半导体在 2016 年上半年同比下降了 5.8%,不过由于芯片涨价趋势延续,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估计 2016 年全球半导体增长率将在 -0.1%左右。

那么中国半导体的逆势增长究竟是怎么来的呢?中国市场的特殊性当然是原因之一,李珂提到有两个市场的表现都优于预期:手机和液晶电视。目前数据显示国产手机和液晶电视增长率都达到了两位数,不过值得半导体厂商注意的是,这两类终端产品的增长主要来自国外市场,一带一路战略对手机和电视的增长贡献最多,国内市场仍然处于饱和状态

统计口径的变化也有贡献,越来越多的模组被统计成集成电路销售。晶方半导体董事长王蔚认为,市场并不像统计数字所显示的那样风平浪静,“至少在我这个领域,今年所有的产品价格下降了 40%到 50%,所以实际销售额肯定是下降的。(为应对销售收入下降)只能延长产业链,因为晶方主营业务是集成电路,(新业务)就被全部统计成集成电路的销售额。”

去年也曾经有排名全球前十的国际半导体公司中国区负责人特意和我说:行业统计数字要慎用,有些数字和我们了解到的情况不符合。

全国热映衬下的苏锡之冷
除了数字魔术,中国半导体产业区域布局也存在问题。

晶方半导体只是苏州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不顺的冰山一角。从行业协会拿到的数据来看,苏州集成电路全行业第三季度同比增长 5%,不到全国增速的三分之一,比数据更可怕的,是苏州集成电路产业的沉寂。

苏州毫无动静

(数据来源于天风证券)

与全国不少有条件的区域对于半导体投资大干快上不同,江苏除了南京之外其他地区参与热情并不高,尤其是原来半导体基础较好的苏州和无锡,几乎看不到半导体发展的新规划。

以苏州为例,现在政府大力支持的是云计算大数据纳米技术,近年来出台的惠及集成电路产业的地方政策非常少,以至于不少半导体初创公司想要申请政府财政支持只能去挂靠云计算、大数据或者纳米技术。

据江苏省半导体协会秘书长于燮康介绍,现在整个江苏已经批下来集成电路地方产业基金只有南京浦口区的 10 亿元,江苏省有支 100 亿的基金一直没有批下来。具体到苏州市,据与非网记者了解到的信息,目前没有任何新的政府性质产业基金规划。

苏州地区集成电路产业的基础曾经非常好,2016 年单以产值论也是全国前十大的城市,那么到底为何苏州市对此次全国积极发展半导体的号召视而不见呢?

事实上,苏州曾经对集成电路产业寄予厚望。引进过英飞凌(后改名奇梦达,2009 年破产)、飞兆半导体(2015 年卖给安森美半导体)、飞索半导体(2009 年卖给力成科技)、AMD(2016 年卖给南通富士通)、瑞萨等国际大厂,也有飞思卡尔(现恩智浦)和瑞昱半导体的研发中心,还有出台了很多政策鼓励 IC 设计企业,如今在苏州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注册的 70 多家设计企业,有不少是过去那段苏州集成电路黄金政策年代诞生的。

但依靠政策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梦想被现实击得粉碎。根据行业协会的数据,2016 年 1 至 9 月,苏州 IC 设计业实现销售 16.81 亿元(注:该数据与中半协给出的全年预测数据 32.5 亿差距较大,这是由于通常企业在第四季度冲业绩所造成的),仅相当于封测业(159.9 亿元)的十分之一。多年地方集成电路支持政策催生了大量的设计公司,但部分企业常年依靠政府输血,公司高层极少考虑如何在市场生存,唯一的任务就是想方设法延续政府补助,是典型的温室企业。

苏州曾经出台的鼓励政策中有一条是鼓励企业把规模做大,当苏州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年营收首次超过 5000 万、1 亿、5 亿、10 亿元时分别有不同的财政奖励(100 万元至 500 万元)。但据笔者了解到的信息,几无设计企业去申领这项财政奖励,也就是说多年来苏州 IC 设计企业年销售额过 5000 万的都寥寥无几。

以至于有业内人士愤慨地表示:正是由于政策好,苏州的集成电路产业才发展不起来。

苏州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不顺利的原因到底有哪些?通过走访多位业内人士,笔者总结下来有如下几点。

首先,引入产业选择须谨慎。在引入英飞凌、AMD 等公司时,以当时中国半导体的基础,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所以都是后道封测工厂等低附加值产业,当全球半导体产业不景气时,这些资产很容易被公司的全球战略所牺牲。政府给钱给地给政策,到最后对地方经济发展贡献有限,甚至烂摊子还要政府收拾(奇梦达破产),苏州市岂不对集成电路产业寒心?

其次,盲目迷信海归。以笔者了解到的信息来看,无论是黄金政策时期还是现在,苏州市对政府资助初创公司项目审核的一个隐含门槛是:主申请人必须是海归博士。殊不知现在集成电路行业已经非常成熟,产业化经验远远比学历重要。欧美大公司的人才战略又多以培养螺丝钉为主,没有在一家公司待十几二十年熬成高层,根本无法看到产业的全貌,这些公司又普遍对华人严防死守,不少核心技术刚进公司三五年的人连查看的资格都没有。

第三,有些公司只为拿政策。这些公司名义上注册在苏州,但苏州办公室平常一个人都没有,只有应付检查时才有人,它们拿了苏州的政策资源,却不为苏州做贡献。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政府缺乏对集成电路产业真正了解的专家智囊。这也是迷信海归的原因:因为评审人不懂,所以只能看履历,履历越辉煌越好,以后项目出问题了责任最轻。可这样做下来,黄金政策年代诞生的那些苏州 IC 设计公司,除了在被收购、被投资与欠薪新闻中出现,在市场上打出自己威风的有几个?

引入企业效益不佳,扶植创业成果难现,作为一个半导体人,对于苏州放弃集成电路转而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与纳米技术的决定我理解,但是不甘心。

期待真正的对决
以苏州的经济状况、产业基础、上下游配套、人才积累和地理位置,没有理由也不应该让集成电路产业自生自灭。即便是发展大数据与云计算,也需要集成电路这块硬骨头来支撑。

与苏州的沉寂无声相比,全国其他一些地区搞得声势浩大,对半导体产业资源与人才的争夺达到了白热化。为了挖海外人才,薪资直接提到原来的三倍或五倍,对于企业,“光给政策和钱都不行了,如果没有配套服务和其他优惠,没有人愿意来。”某地开发区招商负责人这样说。

不管是某些地区的过热,还是苏州的过冷,我觉得都不是能发展好半导体的现象。中国想发展好半导体,原来优势地区的资源与经验不可浪费。

相比国内其他一些区域,苏州无锡等地如果能够重新出发意义更大,因为这些地方都走过弯路、吃过苦头,人才与配套措施也更齐全。

与中国足球类似,虽然水平很低,但市场运作风生水起,隐然有气吞全球的气势,连普利茨克都给唬住了。其实与她的指责完全相反,除了大基金,目前在中央政府层面给出的只有政策导向,而没有在具体操作层面的指导,所以国内半导体产业发展呈现出各自为战、以邻为壑等种种过于市场化的现象。


美国政府现在就准备成立专门组织应对中国的半导体挑战有些小题大做。不仅难以与日本 80 年代相比,而且在车载半导体、高级射频器件、高级模拟器件等众多领域中国连门槛都没有摸到,当你听一个重量级选手想去约战一个羽量级选手时,如果他不是说笑话,那么你一定认为他很无聊。

我真的希望普利茨克的预言能够成真,2025 年时中美半导体产业来一场重量级对决,那才够味。

相关推荐

电子产业图谱

与非网高级行业分析师。长期跟踪行业的变化发展,时刻关注产业动态,对于电子行业上下游的产业趋势变化、技术革新发展、行业新闻八卦均有浓厚的兴趣,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把握电子市场动态,架构交流平台,为中国的电子人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