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 年成立于新加坡,从事芯片失效分析,到 2011 年成为新加坡明星企业 15 强,20 家最具价值企业之一,东盟地区最大的失效分析企业,业务也从芯片失效分析扩展到材料分析、表面分析、电性分析、物理分析,覆盖 LED、LCD、光伏电池、纳米材料、石油化工、生物医药等应用领域。这些就是胜科纳米的发展历程,而至今,胜科纳米的创始人李晓旻仍是中国籍,也就是说胜科纳米其实是家内资公司。
到 2012 年 8 月,正值苏州市中新合作的工业园区建设初具规模之时,胜科纳米选择来到苏州建立分公司显得如此自然、水到渠成,但这背后其实还有国内芯片产业环境成熟的因素。胜科纳米总经理李晓旻介绍,在更早的 2009 年他曾来到国内调查投资建实验室的时机,但当时国内芯片产业环境,尤其手机芯片仍以山寨等低端应用为主,对胜科纳米所处高端的芯片失效分析需求并不明显,因此放弃。到 2012 年,国内芯片产业渐趋成熟,大家开始有了品牌意识,向中高端迁移,胜科纳米提供的服务平台开始有用武之地。加之苏州工业园区是和新加坡合作,园区规划和建设采用新加坡模式,在软实力上有吸引力,李晓旻强调“服务型政府”的概念在苏州体现得格外明显,这也是胜科纳米选择在苏州落户的一大原因;在硬实力上,苏州坐拥长三角芯片产业活跃的生态环境,让胜科纳米看到了便利性和市场机会。
胜科纳米总经理李晓旻
从 2012 年成立至今,胜科纳米用了近 2 年时间做前期的调研、摸底,今年 6 月开始投入第一期实验室的建设,目前第一批 300 万的设备和 18 名员工刚刚到位,预计到 2017 年第一期建设完成,总投资 3000 万,人员将达到 40 人左右。胜科纳米还在和园区纳米城洽谈二期定建实验室的合作,届时纳米城提供土地使用权,由胜科纳米通过融资实现一个面积更大的实验室的建设。
胜科纳米苏州有限公司的办公环境。“公司的高科技含量,管理的现代化和开放性,给员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平台。”从牛津大学博士毕业后加入胜科纳米公司,目前任胜科纳米苏州有限公司技术主管的陈博士这样介绍胜科纳米吸引她的关键点,这几点也是胜科纳米吸引到一批资深专业人员的重要原因。
正在洽谈中的胜科纳米二期工程的规划用地
如今正值国家大力扶持国产核心芯片,同时也在大力推动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李晓旻表示可以感受到国内的客户需求正呈指数级增长,目前他们已经取得联系的客户超过 100 家,一些已经建立了合作意向。而提到芯片失效分析的重要性,以及胜科纳米在这一领域的优势,李晓旻用两个案例来说明。2009 年,手机厂商 A 推出业界第一款具备 LED 闪光灯功能的手机,销售一周内,闪光灯的失效率达 1.7%,当时 LED 生产原厂也无能为力,最后是胜科纳米帮助客户找到了问题所在,使其闪光灯功能的失效率提升到百万分之一。另一个案例来自国内,位列手机供应商前三甲的 H 公司,手机中的一个器件出现问题,耗时 8 个月,耗资超过 200 万,以为无解的问题,最后由胜科纳米解决,且只用了 2 周时间。之所以拿手机芯片为例,是因为随智能手机的轻薄化,其中芯片尺寸最小、功能却十分复杂,要精确定位问题所在,难度也就最大。完成一颗复杂芯片的失效分析,需要借助高精密的专业的仪器设备,技术人员的经验以及独特的分析方法学的帮助才能最后锁定出现问题的区域甚至精确到某个晶体管,也需要电学、结构、物理的综合分析能力,每一步的判定都需要非常严谨的推断。让李晓旻颇为自豪的是胜科纳米在分析方法学方面有 100 多项独家研发的分析手段,上面 H 公司的分析案例中就用到了其中的 11 项。
提到目前所处领域的竞争格局,李晓旻谈到,芯片失效分析,尤其高端失效分析的技术门槛极高,光设备投入就要大量的资金,高端分析人才也需要长时间的储备和培养。目前国内同类企业多集中在中低端,对胜科纳米构成威胁较小,竞争对手主要来自中国台湾和美国。而胜科纳米要在国内市场大有作为目前挑战还在于这种高端失效分析的市场成熟度和客户接受度,解决办法是通过时间和成功案例的积累,以及客户品牌意识的养成。这里李晓旻提到一个独特的现象,在高端失效分析领域,大家普遍认为很难打交道很难加入其供应商阵营的一线大厂,反而更容易成为胜科纳米的客户,因为客户对产品品质要求越高,对胜科纳米这类专业服务提供商的依赖度也就越高。
失效分析领域发展至今,出现了两大明显的趋势,也是让李晓旻自信公司发展方向正确性的原因。其一是经过多年市场品牌和经验积累,胜科纳米的客户忠诚度极高,同时随着分析领域的不断发展,失效分析已经开始从遇到问题来求助逐渐变成了一种常规的检查分析手段,目前胜科纳米的客户需求中有一半以上是常规检查分析服务;其二是随着半导体领域利润率的逐渐压缩,芯片厂商们需要更加精简,减少成本投入,尽量外包,以更加轻资产的经营方式来保证利润率的稳定增长,继 Fabless 之后,Labless 将是不二选择,原有一些大厂商都会有自己的分析实验室,但维持分析实验室的设备和人员投入都比较高,一个明确的信号就是英飞凌和意法半导体多年前就表态不再增加对自身分析实验室的投入,未来给胜科纳米的机会自然就更多。
李晓旻也坦陈胜科纳米目前面临的挑战,包括实验室建设需要大规模投资,融资相对仍存在困难;人才储备需求,有经验的失效分析人员很难找到;中国客户的认识仍存在不足,对产品品质没有严格的要求。但美好前景毋庸置疑,“对于胜科纳米,上市不是最终目的,最大最强是出发点,上市只是一个融资的手段。”对很多厂商的终极目标 - 上市,李晓旻给出上述评价。
更多关于本土 IC 的资讯,欢迎访问 与非网本土 IC 企业专区
系列之 盛科网络:艰难未阻挡我前行
与非网原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