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开发者大会上,陆奇和李彦宏信心十足地表示:三天造出一辆自动驾驶汽车。随后这条消息刷上了各大科技类网站的头条,媒体和大众都惊呼了。
我只想说:三天造一辆自动驾驶汽车,百度确定这不是在幻想?如果真的有本事,先三天造一辆自行车给我们看看!
抛开媒体沸沸扬扬的宣传,我们先看看计划本身,从 4 月公开阿波罗计划,到 7 月公布具体细节,两个多月的时间,阿波罗计划最让人惊喜的地方,应该还是这一长串的合作者名单:
除了国内高校、车厂、打车软件,我们还看到 Velodyne、英特尔这些实力雄厚的国际公司也加入了“阿波罗联盟”。这一长串名单更想告诉大众的是:百度不仅要造车,更要建立一个完整的生态圈:从硬件到软件,从研发到生产,从零部件厂商到整车厂商,阿波罗计划全都囊括。只要自动驾驶汽车被批准上路,接下来造车就是分分钟的事情,老百姓很快就能开上自动驾驶汽车。
百度之所以搞阿波罗计划,当然还是开源换数据的思路。看着谷歌在旧金山的公路上稳打稳扎地积累测试里程,Uber 不惜和政府、司机、交管部门撕破脸,也要激进地进行路测,百度非常着急。李彦宏仅在 AI 开发者大会前,在北京的五环路上开着百度的自动驾驶汽车摆拍了那么一小段,就闹出了巨大争议,交警介入调查,群众指其违规并线,可想而知,百度的自动驾驶汽车要想在国内的公路上测试,简直难于上青天。
听说我引发了争议?
百度的自动驾驶汽车项目患上了严重的数据饥饿症,这时候寻求合作,用集体的力量抱团共享数据库可能是最佳选择。
“阿波罗联盟”向大众摆出了另一种姿态:百度目前最大的优势并不是算法更不是数据,而是出众的号召力,一种一下子能把局面铺大的能力。当然,我们不能否认百度作为国内最早开发自动驾驶汽车项目的公司,其在算法和技术上也是国内最成熟的之一。百度推出阿波罗计划,让所有从事自动驾驶汽车系统研究的公司都恐慌了:这个开源计划不知要让多少创业公司就此梦断!在暂时不需要付出什么实质性代价之前,跟风其实是明智选择。这种心理促使很多公司选择加入阿波罗计划。如果某一天阿波罗计划成功了,选择站在局内的人会被站在局外的人拥有更大的主动权。就算阿波罗计划不成功,也只是交出了数据库,没什么其它损失,甚至还卖了百度一个人情。
Apollo 首页面
但难就难在“交出数据”的环节,进场的人若果真都是持观望心态的,那么百度无人驾驶数据库的滚雪球效应将很难启动:初始数据库只有百度自己开放的部分数据,大家是否舍得提供自己的数据与其交换,取决于原始数据和百度公开的内容对这些公司的价值。如果价值不匹配,大家的态度一定会是“再等等看”,等别的公司把数据库喂大了,自己再进场不迟,然而,假如大家全是观望者,就没有最先站出来的一拨人,大家就会一直等下去。
有没有人愿意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这完全取决于百度在阿波罗里公开的初始“资源”和“能力”了。但是,很遗憾,经过观察,我觉得现有公开内容的吸引力不太够:
有知乎网友@伊呼呼 扒出:Apollo 平台目前只公开了控制(control)与定位
(localization)的代码,而搭建自动驾驶汽车系统最为关键的两个模块感知(Perception)和规划(Planning)却没有公开。如果该网友所说情况属实,那么即意味着判断障碍物的算法与规划行车路径的算法模块均未公开。
另外,Apollo 中有一个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工具叫做“仿真引擎”,这是一个可以模拟真实路况供自动驾驶汽车在云端进行测试和自我学习的工具,百度智能汽车事业部总经理顾维灏是这样介绍的:对于人类驾驶员来说,要成为一个老司机需要行驶五万公里,而对于自动驾驶系统来说,则需要进行 100 亿公里(60 亿英里)的行驶学习才能达到或超过人类的水平。要完成这样规模的学习历程,按照 100 辆车全天候路试,需超过 200 年的时间才能完成,但通过在云端仿真平台上来训练算法,则只用 5 年便能达到 100 亿公里的水平。
百度 Apollo 开放数据页面
但据辰韬资本张骑表示,当他下载了仿真引擎的测试样本后,发现里面仅有 100 个样本。因此,这个仿真引擎也还是一颗种子,有依赖于伙伴们不断往其中添加自己的测试样本才能壮大。
综合各种因素,首先可以肯定百度想摆脱谷歌的老路,用开源来做自动驾驶汽车的思路是可取的,也对自动驾驶汽车行业发展有推动意义,但到了真的开源时,其他弟兄们却又可能觉得你带来的东西成色不足。不能百分百交付真心的百度,寄希望于合作者们拿出硬货在它的平台里出来与人共享,显然缺了一些诚意。如果我全部拿出来了,其他人参与的积极性却不高该怎么办?,这可能是百度自己也绕不开的一个问题,Apollo 计划的第一位观望者可能就是百度自己,Apollo 计划的推动过程也是百度和联盟伙伴博弈的过程,这个过程会计较长。
与非网原创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往期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