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年内上市”到“一年内黄不了”,老板的饼越画越小
“老板们画的饼越来越小了,已经从:‘咱们公司三年内准备上市’到了‘放心,咱们公司一年内黄不了’。”这是笔者近日在某个半导体行业群里看到的消息。
图源:社群
除此之外,甚至有人调侃“现在已经是员工‘PUA’老板的时代了”,言外之意,现在更怕公司裁员或倒闭,在全球经济寒冬中,安稳度过已是上策。在人才紧缺的半导体产业中,虽然人才们的失业焦虑不像餐饮、旅游、航空领域那么严重,但着实没有前两年那么任性和自由了。
半导体行业“人事冻结+裁员”潮席卷全球
早在今年6月,英特尔就曾在其内部备忘录中表示:“受供应链恶化以及PC销售滑坡的影响,再加上为了赶超台积电砸下的大手笔晶圆代工投资,英特尔的毛利率将创下历史低点,因此为了削减成本,已经冻结了桌面个人电脑和笔记本电脑芯片部门的人事招聘,并暂缓所有新增职位的申请。”而近日更是传出,英特尔将在2022年第三季度财报公布前后也就是今年11月启动“针对性”裁员,涉及数千个员工,其中销售和营销部门受到的影响最大,裁员比例预计约为20%。
无独有偶,就在本月初,根据《金融时报》的消息,在被英伟达收购失败后,IP巨头ARM被爆出已经裁员1250人,包括700名英国员工和550名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员工,全球裁员率接近18%。有机构猜测,此举是为IPO上市铺路,通过控制非关键项目的工作,以及严控管理费用,来促使财务审核达标。
此外,根据Planet3DNow!对AMD和英伟达职位招聘的追踪和统计,发现自7月30日以来,这两家公司提供的岗位数量分别减少了4%和18%,若再往前推进到5月7日,英伟达则减少了68%,AMD基本不变。
当然,这些只是人事冻结和裁员潮中的冰山一角,有消息称,美国有78%的企业打算裁员,有85%的企业已经冻结人事计划,四分之三的雇主倾向于找临时工,来应对劳动力的短缺,包括我们熟知的谷歌、苹果、微软、Meta等。
根据Crunchbase的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9月,整个2022年,美国科技行业裁员数量已超过4.2万人,过去两年大规模裁员人数超过16万,裁员公司数量超过40家。
而值得一提的是,Meta竟然以“随机演算”的方式裁掉了60名员工,在收到解雇通知书的员工表示:“解雇内容除了随机裁员外,并未说明具体原因”。这种裁员方式和理由真是闻所未闻。
国际性大公司裁员不断,而国内半导体业内的公司虽然还未传出大幅裁员的消息,但根据钛媒体App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1-8月,中国吊销、注销芯片相关企业达到3470家,超过2021年的3420家。比如圈内熟知的,诺领科技倒在了融资2亿的B轮,启灵芯则是倒在了6亿融资的A轮。
而以晶圆代工和封测为主的中国台湾地区的厂商也没有那么好过,根据台积电总裁魏哲家在今年法说会上的说法:中国台湾有一部分中小型IC设计企业已经开始冻结人事,尽力缩减开支以保留现金。而能从产业链上提前三个月感知这一变化的台积电也在近日开始鼓励员工进行休假,以应对此次砍单风波。
这一说法和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今年8月发表的一篇题为《整个公司的经营方针要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和现金流》的内部讲话不谋而合,任正非表示:“未来十年应该是一个非常痛苦的历史时期,全球经济会持续衰退,华为要把活下来作为最主要纲领,从过去恐慌性的自救改为有质量的自救,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和现金流,全线收缩和关闭边缘业务,把寒气传递给每个人。”
老板们画不动饼的三大猜想
- 市场面:全球经济的衰退预警,消费市场紧缩连累半导体产业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显示:全球经济活动正在经历广泛的、比预期更加严重的放缓,通货膨胀达到几十年来的最高水平,全球经济增长预期正从2021年的6%放缓至2022年的3.2%,而2023年将进一步缩水至2.7%。
受到全球经济滑坡的影响,消费电子首先进入下行周期,全球消费电子产品2022年Q3出货量基本“团灭”,电视机出货量创2014年以来同季出货最低纪录,笔记本电脑出货量同比下降19%,台式机出货量同比下降11%,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9%;便携音响和数码相机1-8月出货量分别同比下降37.6%和11.5%。
下游的市场紧缩势必会带来上游半导体产业的同步调整,台积电总裁魏哲家曾公开示警:“2023年,整体半导体产业恐陷入衰退”。而根据西门子旗下Supplyframe四方维发布的CIQ报告显示:2022年9月份,全球设计和采购活动的表现低于季节性平均水平,2022年第四季度的设计活动预计将环比持平至下降5%,而第四季度的采购活动预计将环比下降5%至7%。
- 资金流:全球投资活动的减少+卖货变现能力降低+人才薪资的攀升
过去几年中,国内的半导体赛道从冷门发展到过热,投资圈公认的说法是:一级市场太贵,二级市场持续下跌,这种倒挂的情况就像是面粉比面包贵,芯片投资越来越难做,以前的Pre-IPO投资吸引力也大幅下降。
武岳峰资本合伙人熊泉表示,“资本寒冬正在到来,一、二级市场倒挂的时间不会很长,很多国内的芯片新创企业要再找投资很困难。”。
对于二级市场的下跌,与非网电子行业分析师顾子扬表示:“行业的过热推高了资本市场对行业的估值中枢,在2021年底到达顶点之后,于2022年伴随经济紧缩有所回落,并且出现逐步加速的状况。因此可以看到,有很多上市半导体公司,其业绩尚未发生明显转折,或者只是业绩增速有所回落,但依然保持增长的情况下,股价却已屡屡下挫。”
对于一级市场的痛点,粤澳半导体产业基金、执行事务合伙人刘丹则具象化地表示:“一级市场的估值有刚性,一般来说A轮以20亿估值融资,B轮不可能以18亿估值来融资,这就会导致僵局的出现。如果企业还在融资烧钱的阶段,融不到钱就可能面临经营困难的问题。”
根据研究机构PitchBook公布的《2022年上半年大中华区风险投资报告》显示,2022年上半年,大中华区风险投资活动大幅下降,前6个月总额仅为286亿美元,远低于2021年7-9月的数据总和,比去年上半年的560亿美元下降近50%,主要原因是监管、供应链问题和宏观经济挑战。
对于一家企业来说,资金的最大来源应该来自于主要业务营收,但驱动IC、射频芯片、电源管理芯片、存储芯片、MCU、GPU等细分赛道分别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价格走跌现象,而走跌的背后是市场面的不景气,因此很多企业的卖货变现能力降低。以国内的射频赛道为例,中低端的白热化竞争,叠加手机市场疲软下的大量库存积压,有些公司甚至在以低于成本价20%-50%的价格在促销产品,这势必会带来资金流的恶性循环。
当然,这不仅仅局限在竞争力不强的中小型企业,根据Gartner今年4月发布的数据显示,华为海思2021年的营收仅为15亿美元,相比2020年的82亿美元,下降了81%。不过,带来海思营收不景气结果的主要因素还是美国对中国科技产业的针对性打压。
虽然,企业可见的资金流入减少了,但是这几年半导体行业的人才薪资却早已被架高,当然这也是对半导体人才那么多年甘愿坐冷板凳,高投入、低收入的一种尊重式提升。然而,对于当下需要节衣缩食的半导体企业来说,无疑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 技术侧:美国制裁的重重加码,人才结构的不稳定
这几年,美国对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制裁力度越来越大,从与美国技术相关的材料、IP、代工、芯片、设备,到美国相关的人才都对中国进行了限制,这不仅会带来技术上的不交流,还会导致部分人才的外流,给人才结构和产业发展带来极大的不稳定性。
写在最后
半导体产业正在经历周期性的调整,但总体上不会太过恶化。根据Gartner数据显示,全球半导体市场在2021年达到5529亿美元,同比增长26%;预计到2022年将进一步增长9%,达到6014亿美元。因此,想要进入半导体产业发展的人才也不必因为担忧而不敢进入该赛道,因为热度褪去未必全是坏事,此时的我们要坚信的是:世界电子化的趋势不会改变,产业爬坡下只要沉下心来做事,职业生涯很快就将迎来景气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