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星计划,您可以享受以下权益:

  • 创作内容快速变现
  • 行业影响力扩散
  • 作品版权保护
  • 300W+ 专业用户
  • 1.5W+ 优质创作者
  • 5000+ 长期合作伙伴
立即加入
  • 正文
    • 台积电全新封装技术,助力英伟达
    • 硅光技术,摩尔定律的新解药?
    • 结语
  • 相关推荐
  • 电子产业图谱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台积电联手英伟达押注「硅光赛道」,真技术还是炒概念?

2022/09/19
1950
阅读需 10 分钟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作者 | 来自镁客星球的家衡

一个属于硅光芯片的“黄金时代”。

随着台积电2nm计划逐渐明朗,这场关于先进制程的多方混战似乎提前宣告结束,但这家半导体巨头的野心似乎远不止于此——在先进封装领域,台积电也是动作频频。

近日,据台媒《电子时代》报道,台积电深度参与了一项由英伟达牵头的研发项目,该项目将使用台积电COUPE(紧凑型通用光子引擎)封装技术,将多个AI GPU组合成一块GPU。

单看项目本身,这似乎与年初爆火的Chiplet概念大同小异,但整篇报道却指向了另一项技术——硅光子(SiPH)。

此外文章还提到,英伟达和台积电的研发项目将持续数年时间,且必须等到硅光子生态系统成熟才算完成。

为何两家半导体巨头同时看好硅光子赛道?这项新技术又会给封装领域带来哪些改变?

台积电全新封装技术,助力英伟达

对于台积电强悍的芯片制造能力,大多数人都有所耳闻。事实上,台积电在封装领域的布局也毫不逊色。

自2012年起,身为晶圆代工龙头企业的台积电开始在封装领域布局,其下CoWoS技术(2.5D)及其后续衍生版本被应用于英伟达Pascal、Volta系列,AMD Vega以及英特尔Spring Crest等芯片产品。此外,台积电推出的InFO(2D/2.5D)、SoIC(3D)等封装技术,同样吸引来大量客户。

为了让客户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封装技术,台积电在2020年第26届技术研讨会上正式将上述封装技术整合为“TSMC-3DFabric”平台。在当时,该平台就已经引入了Chiplet等新概念,为后续新技术的推出奠定了基础。

2021年9月,台积电在“3DFabric”的基础上推出了本次合作的“主角”——COUPE(compact universal photonic engine)异构集成技术。

简单来说,该技术是将光学引擎和多种计算/控制器件集成在同一封装载板或中间器上,使得组件之间的距离更近,提高带宽和功率效率,并减少电耦合损耗。

在相同功率下,使用COUPE封装技术的芯片在功耗和速度上都将大大改善,足以应对网络流量的爆炸式增长。

从这里不难看出,COUPE封装技术最大的特点就是降低功耗、提升带宽。

对于GPU而言,算力提升背后的代价是功耗的增加。以今年英伟达推出的H100为例,一块PCIe 5.0版本显卡功耗达到了史无前例的700W,相比A100多了整整300W。如果想搭建一套完整的超算体系,那么整个计算中心的功耗控制更是难以想象。

在这样的背景下,既然COUPE封装技术可以有效降低GPU功耗,那么英伟达没有理由不去尝试这项新技术。

硅光技术,摩尔定律的新解药?

事实上,硅光技术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国外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开始有关硅光技术的研究,硅光产品也已经被多家厂商生产出来并得到应用。例如英特尔、格芯,以及英特尔收购的以色列晶圆厂高塔,他们都推出过自己的硅光工艺平台。

但从整体市场来看,硅光产品一直处在不温不火的状态,这让很多人误以为“硅光芯片”是近些年才出现的新鲜事物。

首先,硅光产品需要考虑相对高昂的成本问题。受限于大量光学器件,一个硅光器件需要采用各种材料,在缺乏大规模需求的情况下,硅光产品成为一种“高价、低性价比”的产品。同时,器件的性能与良品率难以得到保障。

其次,硅光芯片在各个环节都缺少标准化方案。例如设计环节,硅光产品仍需要专用EDA工具(硅光设计工具PDA)进行设计;而在制造与封装环节,类似台积电、三星等大型晶圆代工厂都没有提供硅光工艺晶圆代工服务。即便是已经推出COUPE技术的台积电,短时间内会专注于封装方案,很难匀出产能提供给硅光芯片。

最后,从不同厂商的思路来看,它们对于硅光产品的理解也各不相同。

以英伟达为例,今年3月份的OFC 2022光纤通信会议上,英伟达首席科学家Bill Dally展示了一套硅光技术连接GPU系统的模型。

在这套模型中,英伟达选择用DWDM单模光纤替代有限电缆,构建了连接GPU的交换机。在新模型下,虽然外部激光源占用了大量空间,但由于光的特性,因此设备之间的连接线缆可以更长,最终让整套模型的体积大大降低。

从产品思路来看,英伟达将激光信号设在了产品外部,而不是像其他厂商一样将激光器嵌入芯片内部。这一设计想法与硅光子初创公司Ayar Labs十分相似——他们在早期设计产品时决定将光源本身与光子芯片分开。此前,在接受外媒采访时,Ayar Labs总裁兼首席技术官Mark Wade曾指出:“激光器的物理学与CMOS微电子的物理学是相互脱节的;它们不喜欢在高温下工作,会迅速失去能效,其可靠性也会成指数级下降。”

图 | Ayar Labs的光学I/O芯片最终封装模块

 

今年6月,该公司正式宣布与英伟达合作开发具有光学I/O的下一代AI运算基础架构,并且在年初,英伟达还参与到Ayar Labs的融资中。

从两家公司的描述来看,此次英伟达与台积电的封装技术合作,有极大可能与这项新的AI架构相关。

当然,英伟达的产品思路并不代表硅光芯片的最终形态,其他老牌厂商同样有各自的产品思路。

例如格芯,在今年3月宣布与博通、思科、Marvell等厂商合作推出新一代硅光平台GF Fotonix,在12英寸的晶圆上,实现光子元件、射频和高性能CMOS的单芯片集成,单根光纤提供高达每秒半太比特 (Tb/s) 的数据速率,这是所有代工厂产品中最快的数据速率。

而作为硅光赛道的老大哥,英特尔的产品不仅种类最多,同时也是少数拥有IDM能力的半导体企业。同样是OFC 2022上,英特尔展示了800Gbps的硅光发送器、协同封装光子(co-packaged optics,CPO)技术以及与英伟达不同设计的光学I/O。

图 | 硅光产业链

 

在国内,同样有多家企业瞄准硅光赛道,例如华为、长瑞光电等老牌企业,也有曦智科技这样的初创企业。

可以说,硅光赛道正进入一个“百花齐放”的阶段。

结语

去年年底,硅光芯片成功入围阿里巴巴达摩院2022十大科技趋势榜单中。达摩院对此的评价是:“兼具光子和电子优势,突破摩尔定律限制;预计未来三年,硅光芯片将承载绝大部分大型数据中心内的高速信息传输。”

在先进制程不断接近摩尔定律限制的背景下,硅光芯片能再次吸引来市场的目光主要得益于本身出色的特性。而台积电COUPE封装技术的入局,更是让硅光芯片大规模产业化变成了可能。

对于台积电自身来说,入局硅光赛道,一方面是先进工艺制造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因此需要从先进封装入手,寻求突破摩尔定律的解药。恰巧硅光技术是目前能突破限制的手段之一,因此两家半导体巨头的合作显得水到渠成;

另一方面,市场对先进工艺的需求有所减缓,而自动驾驶物联网,AI等新兴领域正在崛起,此次台积电便希望借助COUPE封装技术,来抢占数据中心芯片的市场先机。

但总体来看,在整体需求偏弱的情况下,硅光赛道仍要需要新的故事带动整个市场。

英伟达

英伟达

NVIDIA(中国大陆译名:英伟达,港台译名:辉达),成立于1993年,是一家美国跨国科技公司,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市,由黄仁勋、克里斯·马拉科夫斯基(Chris Malachowsky)和柯蒂斯·普里姆(Curtis Priem)共同创立。公司早期专注于图形芯片设计业务,随着公司技术与业务发展,已成长为一家提供全栈计算的人工智能公司,致力于开发CPU、DPU、GPU和AI软件,为建筑工程、金融服务、科学研究、制造业、汽车等领域的计算解决方案提供支持。

NVIDIA(中国大陆译名:英伟达,港台译名:辉达),成立于1993年,是一家美国跨国科技公司,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市,由黄仁勋、克里斯·马拉科夫斯基(Chris Malachowsky)和柯蒂斯·普里姆(Curtis Priem)共同创立。公司早期专注于图形芯片设计业务,随着公司技术与业务发展,已成长为一家提供全栈计算的人工智能公司,致力于开发CPU、DPU、GPU和AI软件,为建筑工程、金融服务、科学研究、制造业、汽车等领域的计算解决方案提供支持。收起

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

电子产业图谱

镁客网隶属于南京镁一刻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关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半导体、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等新兴创新的硬科技领域,以科技媒体为核心,致力于打造硬科技领域的产业服务平台,推动硬科技产业落地,助力传统产业升级。目前已上线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搜狐号、百家号等多个内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