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 仍在途中的转型
    • 岌岌可危的主营业务
    • “输血”才能求生?
  • 相关推荐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彩电”巨头的“芯片”梦:康佳半导体之路究竟能走多远?

2022/08/29
892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作者 | 一鸣

来源 | 科工力量

8月24日,康佳集团发布了2022年上半年业绩报告。2022年上半年,康佳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68.95亿元,较上年同期下滑22.53%;实现归母净利润约为1.7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2.25%;实现扣非后净利润约为-7.42亿元,同比下滑4.54%。

图源:康佳财报

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康佳半导体业务收仅为5091.61万元,占营业收入比重仅为0.3%。对此,康佳的解释是半导体业务的研发投入大,Micro LED业务进入量产阶段,暂无营收。但对比此前的数据,上年同期这一数字尚有1.11%,而2021年全年康佳的半导体业务营收也有3.2亿元,营收占比为0.66%。这一成绩不禁让人怀疑,这个曾经风光无两的彩电巨头的半导体转型是否成功。

康佳集团于2018年在其38周年庆典上宣布启动战略转型、进军半导体领域,当时康佳集团总裁周彬在庆典上表示:“我们要用5-10年的时间,跻身国际优秀半导体公司行列,年营收超过百亿元。”如今时间已经过半,但康佳距离这一目标却仍有很大的距离。

仍在途中的转型

和其他众多近年来投身半导体领域的企业一样,康佳曾对半导体寄予厚望,希望藉此推动自身的发展。2018年,康佳集团正式成立了半导体科技事业部,不过并没有进入晶圆制造这样的投资巨大、技术门槛极高的项目,而是谨慎地选择了半导体存储、光电显示两个领域进行发展。

其中,存储领域主要集中在存储主控芯片的设计及销售,并进行存储类产品的封装和测试;光电领域则主进行Micro LED相关产品的研发。在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看来,这无疑是一个有远见的战略转型。他对科工力量表示,“未来是智能社会,家电产品高度智能化,而芯片则是智能家电的核心。

在极端复杂的竞争环境里,打造自主可控供应链,掌握市场话语权,有利于在未来拥有一席之地。”在他看来,正是出于这样的逻辑,康佳才不满足于扮演装机厂的角色,开始逆袭生产上游核心零部件。

在存储领域,康佳先后成立了合肥康芯威、康佳芯盈半导体、康佳芯云半导体等公司。合肥康芯威首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eMMC5.1存储主控芯片已经量产;康佳芯盈半导体重点建设存储类产品的封装和测试能力;康佳芯云半导体科技(盐城)有限公司存储芯片开始规模化生产。

康佳在光电显示领域的布局则集中在重庆,主攻Micro LED相关产品和技术。这是一种 LED微缩化和矩阵化的技术,通过把LED背光源进行薄膜化、微小化、阵列化,实现把单个LED单元做小,同时每个像素单独驱动发光的方案。Micro LED具备高解析度、高亮度、高对比度、快速响应以及低功耗等优势。这些特点使它的应用前景巨大,被认为是比OLED技术更优秀的下一代技术方向。

为此,康佳集团在2019年就投入300亿建造重庆康佳半导体光电科技产业园。当年9月,康佳出资15亿元设立了重庆康佳光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光电)。

一个有意思的插曲是,2020年重庆光电还踩准了当年大火的氮化镓。当时深康佳A在回复深交所关注函时表示,其控股子公司重庆光电主要从事MicroLED相关的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其中,蓝色及绿色MicroLED发光芯片项目就涉氮化镓。

深康佳A在回复中表示:“重庆康佳光电研究院的建立,就是开展MicroLED产品为代表的氮化镓等化合物半导体技术与应用研发。”

尽管踩准风口,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Micro LED的发展仍处在相当初级的阶段,甚至定义也不算清晰。在业内,Micro LED的提法往往和Mini LED交替出现,两者的区分并不严格。按照康佳集团副总裁、重庆光电董事长李宏韬的说法,康佳把50微米内的叫Micro LED,大于50微米的叫Mini LED。不过李宏韬同时也提到,康佳目前“把技术还有待开发的叫Micro LED,把已经市场化的叫Mini LED”。

除此之外,由于发展刚刚起步,Micro LED产业还面临着芯片微小化、驱动、修复等技术瓶颈难题,需要技术、材料、装备、面板等环节协同创新,考验着企业对工艺、材料、装备上的横向整合和上下游环节之间的纵向整合能力。而这些无不需要大量资金和时间的投入。更何况,瞄准这一产业的并不是只有康佳一家,华灿光电、沃格光电、深天马、三安光电等众多企业都在相关领域有所涉足,康佳能否在该产业中分得一杯羹,还得看未来的发展决定。

创道投资咨询总经理步日欣在接受科工力量采访时表示,虽然康佳的战略拓展选的都是有潜力的领域,但这些领域在短期内很难见到到效果。“半导体长周期,Micro LED距离产业化还有一定距离,注定了康佳在财务业绩上要承受巨大压力,”他说。

除了存储和光电领域,康佳集团也将PCB产业、新能源领域作为重点开拓的方向之一。康佳集团在2019年成立了PCB产业事业部,并筹建“深圳市康佳电路有限责任公司”作为PCB业务统一管理平台,目前下辖多家控股业务公司。

2021年9月10日晚间,康佳集团发布交易预案,表示拟通过发行股份的方式向明高控股等11名交易对方购买明高科技100%股权;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向海四达集团等33名交易对方购买海四达电源100%股权,其中以发行股份方式购买海四达电源70%股权,现金支付剩余30%股权。其中明高科技主要从事柔性电路板、软硬结合板等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表面贴装业务(SMT),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等领域。若能完成对明高科技的收购,康佳集团的PCB业务将形成覆盖刚性电路板、柔性电路板等系列PCB产品组合,PCB产品结构及产业布局进一步得到丰富,PCB产品定制化水平也将得到增强。

而海四达电源身处近年大热的新能源赛道,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其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动工具、智能家电产品。对海四达电源的收购属于康佳集团向上延伸产业链的重要步骤,有利于康佳集团提升产业链深度。

但这两项交易最终未能达成,2022年3月6日晚间,康佳集团宣布终止收购明高科技和海四达电源股权。对于终止的原因,康佳集团表示,自交易预案披露以来,公司及相关各方有序推进和落实本次交易的各项工作,但由于公司与海四达电源的股东就本次交易的部分核心条款未达成一致,从维护全体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权益及公司利益的角度出发,决定终止交易。这一声明也标志着康佳集团强化PCB业务、切入新能源产业领域的想法短期内无法落实。

岌岌可危的主营业务

康佳急于拓展半导体领域的背后,是不断下滑的营业收入。2022年上半年,康佳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68.95亿元,较上年同期下滑22.53%;实现扣非后净利润约为-7.42亿元,同比下滑4.54%。在此前的2021年度业绩报告中,康佳扣非净利润亏损更是达到了32.51亿元。营收总体增速也在趋缓,据康佳此前发布的财报显示,最近5个年度,该公司的营收增速已由2017年的53.84%跌落至2020年的负值,为-8.65%,且2021年延续了这一负增长态势,为-2.47%。

图源:康佳财报

面对这一成绩,康佳集团的解释是,报告期内由于受疫情影响,能源及大宗商品供应紧张,物流及商品交易部分停滞,消费需求持续不振,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公司经营业绩有所下降。

据了解,康佳主营业务涉及工贸、消费电子、环保、半导体等领域。其中,工贸业务是其近年来最主要的营收来源,长期稳定在300亿元左右的规模,营收占比达6成。该项业务围绕康佳传统主营业务中涉及的IC芯片存储、液晶屏等物料开展采购、加工及分销业务,经营利润来源于加工费及上游采购与下游销售的差价。但2021年铜、铁矿石、塑料等原材料的价格上涨,增加了工贸业务的采购成本,侵蚀了其业务微薄的利润。康佳2021年财报显示,工贸业务的毛利率仅为0.57%。

此外,工贸业务的增速也在不断放缓,在过去的5年里,康佳工贸增速从2017年的489.03%暴跌至2021年的-2.63%,降幅高达491.66%。在最新的半年报中,康佳工贸业务收入仅为101.71亿元,尽管数字下降明显,但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仍有6成。排在康佳营收贡献第二位的消费电子业务,占比达20%~30%,但这项业务情况更糟。

康佳的传统生意彩电在这项业务中占了大头。随着显示行业走向液晶时代乃至智能时代,康佳彩电的竞争力不仅不及老对手创维、TCL、海信,在面对小米和华为互联网之时,更是毫无招架之力。这也使得彩电业务为公司贡献的营收比重一路走低。

2022年上半年,康佳消费电子业务的收入为52.47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为31.06%。营收降低折射出的是康佳彩电在国内彩电市场正逐步边缘化。

根据洛图科技公布的2021年国内彩电销售推总数据,小米以900万台的出货量位居国内市场榜首,海信以近700万台的出货量紧随其后,TCL、创维的出货量均为500多万台,而康佳的出货量不到300万台,排在第7位。

更糟的是,彩电市场整体已经陷入萎缩。奥维云网的数据显示,最近6个年度里,中国彩电市场零售量在2016年达到最高,为5089万台,最低出现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为3835万台。与此同时,中国彩电市场零售额也从2016年的1549亿元缩至2021年的1289亿元。

面对彩电的颓势,康佳也曾试图在其他消费电子业务上打开缺口。并购“新飞”品牌就被认为是康佳集团想在白电市场立足的尝试。但很可惜,在该领域,美的、海尔与格力“三足鼎立”的格局早已建立,作为后来者的康佳并没有打开局面。

康佳的另一项主要业务环保业务即再生资源回收再利用业务,主要是对再生资源进行回收、分拣、加工、物流及销售。营收同样在逐年减少,财报显示,最近3个年度,康佳的环保业务营收依次为70.79亿元、48.24亿元和43.55亿元,今年上半年这一数字仅为7.74亿元。增速也在不断下滑,除了在2019年达到巅峰134.38%,之后两年该业务的增速均为负值,分别为-31.86%和-9.73%。

“输血”才能求生?

主业要么赚不了什么钱、要么在亏钱,为了改善财务状况,和其他很多企业一样,康佳不得不开始依靠“卖地”来找补。2017年,康侨佳城70%股权在北京产权交易所进行拍卖,龙光地产以69.8亿元拍得此项目,之后,康佳陆续转让康佳视讯、昆山康佳、深圳康桥佳城、滁州康佳科技等十多家公司股权,换来90亿元。2021年,康佳又挂牌转让易平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及毅康科技有限公司分别70%和11.70%的股权。据统计,康佳2021年通过出售子公司股权而产生投资收益42.17亿元。

 

今年5月22日,康佳集团再次发布公告,拟挂牌转让全资子公司深圳康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持有的西安华盛佳成置业有限公司(简称“华盛佳成”)100%股权。而华盛佳成主要资产系其持有的全资子公司西安飞和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100%股权,也就是去年10月份摘得港务区3宗住宅用地304.581亩的平台公司。当时康佳称,此举是为了启动其“科技+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为在西安打造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做好铺垫。

不过,对于工贸、消费电子等老业务增长乏力,半导体等新业务亟需大量“输血”的康佳集团来说,现金似乎是比科技园更优的的选择。今年6月28日,康佳宣布3宗住宅用地成功转让。根据公告,此次转手为康佳带来了1亿多元的利润。

一系列的转让都凸显出康佳的窘境:

一方面虽然在半导体、新能源等新兴热门业务上均有涉猎,但这些业务每个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另一方面捏在手中的工贸、消费电子却每况愈下,难以继续为企业“供血”,依靠“卖卖卖”来筹集资金,实属康佳集团的无奈之举。

芯片国产化是大势所趋,康佳提早布局半导体产业的策略本身并没有问题。但目前来看,半导体并未成为能够稳定提供经营业绩、长期发展的业务。在主营业务发展趋缓的形势下,如何让半导体等新业务尽快造血,是康佳集团在转型之路上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康佳

康佳

华侨城旗下的康佳集团成立于1980年,前身是“广东光明华侨电子工业公司”,是深圳市首家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工业企业。1992年于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深康佳A、B),现有注册资本24.8亿元。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中国乃至国际知名的企业品牌,《财富》中国500强企业排名第230位。公司在职员工1.6万余人,其中集团总部科研人员占比超50%。

华侨城旗下的康佳集团成立于1980年,前身是“广东光明华侨电子工业公司”,是深圳市首家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工业企业。1992年于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深康佳A、B),现有注册资本24.8亿元。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中国乃至国际知名的企业品牌,《财富》中国500强企业排名第230位。公司在职员工1.6万余人,其中集团总部科研人员占比超50%。收起

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