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星计划,您可以享受以下权益:

  • 创作内容快速变现
  • 行业影响力扩散
  • 作品版权保护
  • 300W+ 专业用户
  • 1.5W+ 优质创作者
  • 5000+ 长期合作伙伴
立即加入
  • 正文
    • MCU黄金时代
    • 缺芯背后的风险
    • MCU展望
    •  总结 
  • 相关推荐
  • 电子产业图谱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国产MCU到拼硬实力的时候了

2022/07/26
1575
阅读需 8 分钟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过去两年是MCU的黄金时代,如今MCU正在悄然进入一个转折期。

MCU黄金时代

疫情是MCU火爆的核心导火索。疫情爆发初期,MCU需求量出现断崖下滑,随后上下游对MCU的增长持悲观态度,开始缩减产能。但疫情推动线上办公的兴起,以及汽车产业迅速回温,再加上5G产业链新能源汽车的大规模铺开,反倒加速需求的提升,晶圆厂产能出现结构性失调,MCU供不应求。

此外,全球几家主要MCU企业接连遭遇暴风雪、停电、失火以及封控等黑天鹅,也对MCU供应链带来了不稳定性因素。叠加供应紧缺,下游渠道商囤货等因素,加剧市场恐慌,共同推高MCU的价格与需求。

从应用领域来看,在汽车缺芯的大背景下,车用MCU变得炙手可热。过去两年多时间里,越来越多的MCU企业布局车规市场,但目前主要以后装为主。

在需求旺盛的同时,资本也不断涌向MCU产业。不完全统计,从2021年至今年上半年,一年半的时间里,MCU领域就产生了24起融资事件,仅仅是2021年一年,融资就达到了15起,与2015年~2020年六年内融资数量总和持平。

缺芯背后的风险

在缺芯的大背景下,整个MCU市场也被快速激活,但也由此产生了一些新问题。

从人才方面来看,新成立的公司或者新组建的技术团队正在变多,而MCU领域的资深技术人员本身存量固定,一多一少的矛盾之下,挖人就成为了行业常态,人员的频繁跳动会带来两个结果。

一是整个行业用人成本被迫增高,二是整个行业的技术人员密度被稀释,技术人员频繁跳槽致使公司已有产品线被迫降速,新公司从头做起也需要时间,整个MCU产业的发展质量下滑。

从产品角度来看,新公司层出不穷意味着会产生重复造轮子现象,产品同质化严重,甚至会出现寄存器级别致敬的情况。既导致产品竞争力下降,又可能引起专利纠纷等问题,并不利于行业发展。

车规级MCU这个细分市场来看,目前车用MCU需求紧缺,厂商纷纷布局车规级MCU,但车规级MCU对一致性、可靠性与安全性要求高。根据业内人士表示,目前一些厂商的车规级MCU虽然过了认证,但很多都是根据标准进行了优化。

另一方面,从车企层面而言,由于缺芯的影响,一些车窗之类的控制功能被迫采用工规MCU。对于国产MCU企业来说,想要完全的进入车企的供应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产品一旦出差错,引发车祸之类的事故,想要再得到客户的信任,将会更难。

再者,资本的涌入,资本与企业管理层之间的矛盾会随着时间的拉长而不断拉大。原因在于资本注重回报率,希望快速获得投资回报,而企业经营者则更注重可持续性的布局与发展,又加MCU本身成熟,并不会出现大幅度的增长。这些原因导致管理层与投资者会出现理念不合。根据相关人士表示,目前这方面的矛盾已经在国产MCU企业身上已初现苗头。

MCU展望

随着经济下行,消费端已经疲软,MCU消费端需求早已出现松动,价格开始下跌,MCU的转折点已经降临。不过,不同细分领域的发展走势也会不同,对于不同企业的影响也不同。

在工业领域,由于工业领域的特性导致工业用MCU增长始终保持稳定状态,因此受到经济起伏变化相对较小。以国内著称于工业领域的小华半导体而言,其整体出货量已凭借大量工业客户的支撑而位居国内第三名,仅次于兆易和中颖,若以32位论,则仅次于老大哥兆易。

在消费领域,目前该市场正在快速降温,需求下降,增长放缓。目前国内相当多的MCU企业都在消费领域有或多或少的布局,对于这些企业来说,需求下行将是一个挑战。随着增长放缓,竞争力较弱的企业将会被迫淘汰,行业并购也会增多。

车用方面,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逐步提升,车用MCU的需求也会显著提升,当前车用MCU的需求依然供不应求。而对于国产MCU企业来说,车规级MCU将会是未来发展的重点领域。虽然目前国产企业在这方面与瑞萨英飞凌等有很大差距,但国产MCU的发展也有几大优势。

优势之一在于,目前中国具有全球增长最快与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正在引领全球的风尚。根据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全年销量超过350万辆,年成长157.8%,在“双碳”的目标下,中国的新能源车会发展的更快。

再者,无论从短期的缺芯还是长期国产替代来看,本土车厂对本土MCU企业的接受度正在变高,产业链上下游在加大对国产MCU的扶持力度。另一方面,资本的一体两面决定,虽然会产生泡沫,但也会推动MCU发展,不过本土车规级MCU企业成长周期也将比较漫长。

此外,在其它一些细分领域,比如智能电表,复旦微是这方面的龙头,从复旦微的财报等方面来看,这方面的需求一直比较稳定。

值得一提的是,白电领域的MCU,虽然是面向消费市场,但其对于产品的稳定性,安全性等要求是高于大多数工业级,小于车规级的。比如变频空调中要用到的MCU,其必须面对高湿高温的挑战。目前国内小华半导体在这方面比较突出,已经成为TI和瑞萨之后的第三极,去年家电领域出货量达到了数千万颗。

 总结 

随着大环境的变化,无论是消费市场的MCU企业还是车用市场的MCU企业,未来想要稳定增长,核心还得稳住自身的基本盘。消费级MCU要需求增长,车规级MCU要寻求突破,都得拼硬实力。但至于谁能突围而出,答案在时间里。

文章来源:全球半导体观察 刘军平

相关推荐

电子产业图谱

DRAMeXchange(全球半导体观察)官方订阅号,专注于半导体晶圆代工、IC设计、IC封测、DRAM、NAND Flash、SSD、移动装置、PC相关零组件等产业,致力于提供半导体产业资讯、行情报价、市场趋势、产业数据、研究报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