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已然成为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口中的高频词。继全国两会等重要场合之后,5月9日,在接受《中国电子报》等媒体采访时,李东生再次重点提及这一话题。
对于“走出去”一向“义无反顾”的李东生,面对不确定性增加的全球经济形势,言语中多了些谨慎。他告诉记者,夯实全球化能力要有“底线思维”,TCL(集团)将谨慎管控风险,实现稳健发展。
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
全球化难以回避,但要有“底线思维”
对于前不久公布的TCL(集团)2021年业绩,李东生形容 “非常亮眼”。而全球化是去年TCL(集团)业绩逆势增长的重要动力,2021年,TCL(集团)海外营收同比增长65%,出口增长70%。
3月23日,印度华星首批产品顺利出货三星。印度工厂是TCL华星首个海外布局的工厂,实现了不同应用领域的显示产品对周边新兴市场的覆盖。这家显示模组工厂的投产日期,受疫情影响延迟了一年多。在它身上,既可以看到一家中国制造企业建立全球产业链布局的决心和能力,也能体会上述过程中遭遇的风险与挑战。
“第一季度全球经济形势严峻,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挑战、新的不确定风险。”李东生告诉记者,TCL(集团)要有底线思维,要控制发展节奏。
一是坚持底线思维,任何重大的项目决策、经营决策要先立于不败再求胜。二是适当收缩,要控制发展节奏、稳定经营现金流、严控资产负债率。三是保持战略定力,继续推进制定的业务经营战略,在“危中寻机、逆境发展”。
这并不表示TCL(集团)将收缩全球化战略,相反,李东生强调,TCL(集团)的全球化战略不会动摇,要进一步夯实公司的全球化能力。中国工业产出接近全球的30%,但中国的市场在全球只占18%,还有12%的工业产出必须在全球市场消化。李东生认为,这就决定了中国制造业全球化是一个回避不了的问题。
以全球化“破局”,海外市场抓增量
2021年,李东生在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上发表了《以“全球化”破“逆全球化”》的演讲。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分享就是,TCL(集团)近10年的全球化增长靠的是真正建立全球产业链布局,把前端深入到目标国家。
李东生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在全球经济格局重构,贸易壁垒逐渐增高的情况下,中国制造业全球化一定要从输出产品转变为输出工业能力。
除了华星印度工厂,TCL越南整机一体化制造基地,是TCL(集团)把更多上游、中游技术能力带出去的另一个典型例子。据了解,2019年2月TCL在越南开建了新工厂,不仅产能比老工厂增加很多,还把国内给TCL电视做配套的很多供应商吸引到了越南。同样的情况出现在TCL墨西哥工厂。
TCL去年收购的冰箱品牌奥马,最近计划在北美扩张冰箱产能,让奥马服务北美当地客户,做成local-for-local的供应链。奥马是全国最大的冰箱外销出口商,目前TCL品牌在海外冰箱销售除了自己的工厂外,有很大部分利用奥马现有的能力。
这种形式让中国工业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更具影响力,也将进一步重塑全球化竞争格局。“核心技术、核心能力留在国内,装配和劳动密集型等能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禀赋的东西放到当地市场。”在TCL科技COO 王成看来,这是下一阶段制造企业出海的新逻辑。
李东生表示,TCL海外市场的增长潜力还很大,国内市场是调结构,海外市场则要抓住增量。
以周期性强且需要全球化布局的半导体显示为例,2021年TCL在该领域的海外营收占比为55%,其中新能源半导体材料达到17%。在欧洲、马来西亚、菲律宾、墨西哥,TCL新能源光伏组件和材料的产能布局进展顺利。3月份,TCL中环参股了道达尔旗下的光伏组件企业Maxeon,继续加码国际化业务。印度华星产品已经得到当地客户和国际客户的认可,成功出货。
2021年,TCL(集团)营收为2523亿元,已经具备世界500强的规模。李东生希望,TCL科技和TCL实业未来都可以迈入世界500强行列。在这个过程中,全球化的重要性将愈发凸显。
作者丨邱江勇
编辑丨连晓东
美编丨马利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