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半导体股集体下跌,气派科技跌近20%,韦尔股份跌逾10%,华峰测控跌9%,富瀚微跌6%,新洁能跌近5%,芯源微、澜起科技、国民技术、扬杰科技、东微半导跌4%左右。
半导体板块下跌,消息面上,主要受“中国IC产量三年来首次季度同比下降”的刺激。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个月集成电路产量下降4.2%,芯片制造企业公布的3月降幅更大。这是自2019年第一季度下滑8.7%以来中国芯片产量最差的一个季度。
值得注意的是,将时间线拉长来看股市行情,芯三板发现,半导体指数几乎回吐近一年全部涨幅!而在这背后,则是多因素叠加影响导致的半导体板块增长不透明、不确定性较高所致。
疫情干扰产业链,何时休
自三月以来,深圳、东莞、吉林、上海、苏州等地管控升级,半导体供应链遭受冲击。特别是,疫情最为严重的上海,在疫情的冲击下,半导体产业链面临产线停工、出货阻塞、人力成本陡增等多重压力。
同时,供应链受阻使得汽车产业断链危机升级,令本就因车用芯片产能吃紧而面临减产压力的汽车产业雪上加霜。华为高管余承东更是发出了“若上海不能复工复产, 5月汽车厂可能停产”的警示。
就在产业链紧张情绪高涨的时候,上海经信委及时在16日公布第一批含666家重点企业的“白名单”救急。“白名单”中,汽车产业链企业估摸超过200家,集成电路(半导体)产业有59家,中芯国际、华虹宏力、飞凯材料、盛美上海、彤程电子(彤程新材子公司)等半导体企业均名列其中;台积电松江厂、日月光半导体浦东上海总部、应材中国、ASML上海等等均在其中。
苏州市也于18日公布产业供应链重点企业及关键配套企业白名单共1696家,友达、仁宝、纬创、和硕、台达电、硅品、日月光、联咏、欣兴、捷安特、研华、定颖、台光电、正新、建大、京元电、国巨、嘉联益等电子厂均名列其中。
业界人士解读,上海及周边半导体链将再度“活络起来”,随着周边配套协力厂一起复工,后续将赶工出货补足库存。
不过也有业内有人认为,即使近期短时间内结束封控,对产业的影响仍将持续至少一个季度。
面板厂友达董事长彭双浪19日对媒体表示,上海封城导致生产、交通运输中断,以及员工的控制,目前还未看到有缓解的现象;尤其产业已习惯上下游分工,上游原物料至下游零组件的距离变长,即使短时间内结束封控,对产业链的影响仍会持续一个季度左右,才能够完整恢复正常。
彭双浪解释说,友达在昆山、苏州设厂,没有停工,但也没有维持100%生产营运,目前仅能尽量减少灾害,将影响降到最低;员工住在厂内宿舍能符合闭环生产要求,但物料、供应链物流无法恢复,也不一定能天天都生产,“人力不够,材料也不齐全。”
在彭双浪看来,今年上半年看起来,整个大环境会在非常不确定、纷扰的状况下度过,至于会不会延续到下半年,仍很难说,仍需要时间观察。
既砍单又缺芯的矛盾现象
2022年上半年,车用、物联网、通讯、服务器等领域的需求仍强劲的情况下,消费性电子市场受宅经济效应减弱、中国疫情及国际局势紧张、高通膨等冲击,再加上迈入传统淡季,相关应用如PC、笔电、电视、智能手机需求明显降温,下游客户陆续下调今年出货目标。
供应链传出,清明节过后手机涌现砍单潮,且力道加大,各大品牌全年出货下调幅度达二至三成,其中以小米出货下调幅度最大,砍单幅度达三成以上,且主要集中在高端机种,其余手机品牌也有程度不一的砍单潮。
此外,砍单潮还蔓延至PC业,在联想领头下,近期几乎所有一线PC品牌都开始下调年度出货目标,平均修正幅度达二位数百分比,和硕、仁宝、广达等代工厂笼罩在市场低迷的阴霾中。
消费电子品牌商频砍单陆续引发产业链震动,上游面板、驱动IC等一系列链条难逃冲击。
据供应链观察,手机上游零组件均有库存调节压力,其中以手机面板砍单幅度最大,如三星旗下子公司Samsung Display OLED的面板订单遭苹果砍单,原因是iPhone 12 mini销售不如预期,其所需面板也低于预期订单。此外,手机DDIC、TDDI芯片的出货也有所衰减,相关TDDI芯片供应商面临降低Q2报价的压力。可以说,去年手机链、PC链零组件要加价购的盛况,转而面临降价压力。
业内预期半导体产业链条上的部分企业二季度获利将减少,或出现大范围业绩环比下跌情况。其中尤以处于产业链中间的IC设计厂商处境最为艰难,原因是其可能遭受此前所签“长约”的高额代工成本和下游客户呼吁降价的双重夹击。
虽然随着需求达到颠峰值后回落,代工厂的议价权正在削弱,但台积电近日强调,不会为了短期利润而上调代工价格,也不会轻易降低报价以应对终端市场需求放缓。
此论调传递给业内一种信号:IC设计公司将继续承受代工成本在高位徘徊的压力。而另一方面,下游客户在终端市场前景不明朗的情况下,不仅不接受IC涨价,还要求IC供应商降低报价。
这种情况非常考验IC设计商。分析人士认为,IC设计商维持现有盈利能力,取决于它们如何改善产品组合和市场策略。其表示,至少PMIC及汽车MCU和TDDI的供应商仍将能够维持当前的盈利势头。“即使是音频、图像处理等领域的小型IC设计公司也在以更快的速度转向汽车应用,这表明汽车电子将成为它们新的利润护城河。”
简而言之,在消费类市场下行的同时,困扰着手机业的缺芯、断货的阴影仍未完全散去,部分28纳米、40纳米和55纳米等成熟制程的芯片仍处于缺货的状态。业内预估这种既砍单又缺芯的矛盾现象恐怕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小结
对半导体产业链的企业而言,2022年的不确定性以及风险大大增加,新冠疫情、晶圆产能紧缺尚未明显缓解,加之地缘政治、通货膨胀、能源匮乏等今年更显严重的问题,为2022年的应用端市场带来更多变数。
消费电子类的需求端疲软,“缺芯”逐渐缓解,有技术优势或运营优势的厂商更受资本市场青睐,倒逼资本市场回归理性。
不过,有分析师指出,去年芯片供需错配,产能吃紧,随着增量资金入市,实现业绩高增的芯片股量价齐升,炒的“业绩以及涨价缺货”的逻辑。今年,在市场上没有增量资金的情况下,资金存量博弈阶段,可能不会优先选择半导体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