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星计划,您可以享受以下权益:

  • 创作内容快速变现
  • 行业影响力扩散
  • 作品版权保护
  • 300W+ 专业用户
  • 1.5W+ 优质创作者
  • 5000+ 长期合作伙伴
立即加入
  • 正文
    • | “亲兄弟”,也明算帐
    • 国际并购暗藏刀光剑影
    • 中国半导体产业要用新态度看待国际并购
    • 结尾
  • 相关推荐
  • 电子产业图谱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撞上区域自主墙,国际并购的“新规则”

2022/02/22
179
阅读需 10 分钟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 “亲兄弟”,也明算帐

发生在2015年和2020年期间的并购总金额均超过了千亿美元,成就了二十一世纪后全球半导体并购的两次高潮,国际半导体细分领域龙头的巨额并购交易也在此期间频频发生。这种情况的背后是,市场需求的变化推动全球半导体格局生变,促使并购潮迭起。

与此同时,随着半导体产业价值的提升,围绕着半导体产业的贸易环境开始发生变化,全球各国都希望将半导体产业留在本土,以在未来的科技竞争中获得更大的话语权。由此,国际并购,尤其是有关于半导体龙头的并购开始遇到障碍。

我们看到,在进入到2022年以后,先是德国政府未批准中国台湾环球晶圆收购德国晶圆片供应商世创电子,后又有英伟达宣布放弃对ARM的收购,其官方给出的理由是,由于"重大监管挑战",该公司放弃了收购英国半导体公司ARM的计划。 

国际并购暗藏刀光剑影

环球晶圆收购世创电子是为了扩大自身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中的价值,并借此还能拿下全球硅晶圆制造商第二的宝座。这笔交易在得到奥地利、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国家的批准以及中国市场监管总局的有条件收购后,却卡在了德国政府这个环节而未能如愿。

英伟达在收购ARM的过程中,基于ARM在半导体产业所扮演的角色,也使得这场交易被受到了很多国家的监管,其中,英国作为ARM的起源地更先后对这笔收购进行了两轮深入调查,而其调查的结果也不利于促成这笔交易的达成。在这种压力之下,英伟达也只能放弃对ARM的执着。 

通过这两个事实来看,无论是环球晶圆收购世创电子还是英伟达收购ARM,导致这两笔交易失败的,都是由欧洲国家所主导的。更要清楚的是,欧洲和美国一直以来“亲兄弟”的关系,也在半导体产业的发展上开始“明算账”——要知道英国否决的可是盟友美国企业的并购,而这在以前很难想象。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并购最终均未达成,都是被被并购企业的所在国否决的。由此,也能看出全球各国都在保护其本土半导体产业的发展。为此,全球各国政府也都前所未有地加大了对跨境高科技交易的审查力度,本质上,他们是在担心失去对关键技术的控制权。

据相关报道显示,2021年,德国当局进行了306项投资审查,而2019年只有78项,2020年为106项。 毋容置疑的是,随着全球各国对半导体产业并购的监管力度加大,这几年大并购肯定会受这几个案子的影响而大幅度降低了。芯谋研究认为,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跨国并购会降低很多,但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并购潮并不会因此停止,因此,以后国内的并购会有所增加。 

中国半导体产业要用新态度看待国际并购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市场之一,也在这轮全球半导体产业竞争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一方面,中国下游的巨大市场需求让中国成为了最具潜力的半导体产品买方市场,另一方面,在市场需求与当下的贸易环境背驰的情况下,国产化的趋势又推动着本土半导体厂商加入到全球半导体产业的竞争中。 

新的时代赋予了中国半导体产业新的角色,在新的“身份”下,中国半导体产业也需要用新的态度去面对新时期的发展。尤其是在全球各国开始对半导体并购监管更加严格的情况下,中国半导体产业也需要用新的态度和思路去看待国际并购。 

而这些已经发生在国际市场中失败的收购案例,则为中国半导体企业的并购计划敲响了警钟,对于中国半导体企业接下来如何对待国际并购做出了一定的启示。 

芯谋研究认为,面对重大国际半导体并购案时,中国要提高自身的参与感。根据相关法规规定,如果要收购某家企业,必须得到该企业的全部业务参与国反垄断监管部门的许可,任何一个参与国的商务监管部门持否定意见,收购都不可以进行。但如果收购双方无视参与国的监管意见,强行进行收购,则意味着他们将放弃该市场的利益。而中国作为全球半导体市场最具价值的市场之一,各大半导体厂商都不可能无视中国市场所带来的巨大红利,因此,他们也要接受中国对国际并购的监管。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半导体市场不应该仅仅作为一个具有巨大潜力的买方市场,在国产化的道路上,中国半导体产业的角色正在转变。尤其是在全球围绕着半导体产业竞争正酣之时,作为参与全球半导体产业竞争的一员,中国必须要抱有非常强的参与意识,对中国的半导体市场也要有充分的认识和维护,以中国半导体产业和中国市场的利益为重。

其次,要为中国产业和市场争取利益最大化,在该说“不”时,要坚决说“不”。要知道,虽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半导体产业已经成为了一个高度全球化协作的产业,但在某些环节上,仍是被个别国家所垄断,而这些环节一旦受到贸易环境的影响,这些科技就有了国界,全球半导体分工也受此影响发生变化。

因此,在面对国际并购之时,中国不仅要结合本土半导体产业发展需要,也要警惕国际企业在某些环节上形成高度垄断,国际上在半导体行业上的集中度提升对于中国的下游企业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勇敢说“不”也是一种保护本土半导体产业发展的一种方式。 

第三,中国半导体企业要放弃幻想,立足于实际。我们看到,最近几年,中资发起的半导体并购项目被否的概率开始增加,而很多“反对票”都是由美国给出的,可见,这也是美国对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另外一重打击。在这个过程中,也不排除美国会联合其盟友,对中资发起的半导体并购进行阻挠,与此同时,全球各国也都在有意识地保护本国的半导体产业发展,在这些双重的压力之下,中国半导体企业要进行跨国并购,其艰难可以预见。因此,中国企业要放弃幻想,认清现在已经不能通过并购来换取技术。 

此外,国内企业还要认识到,并购失败后要面临的风险。我们看到,随着半导体的价值正在一步步提高,这不仅使得半导体并购金额在增加,在各国加强半导体并购监管的同时,也意味着并购双方要将更多的精力花费在并购交易的推进上。而一旦遇上失败,拟收购的一方还要面临着要支付一大笔“分手费”的境况,节节攀升的“分手费”对于中国半导体企业来说也是不小损失。 

结尾

在全球半导体产业处于变局的情况下,中国所面临的的跨国半导体并购的问题不仅仅局限于以上几个方面。

去年10月发生的瑞典Silex向赛莱克斯北京出口MEMS技术和产品生产许可的申请,被瑞典战略产品检验局(ISP)否决这一事件,也为国内半导体企业警醒跨境收购做出个新的警示。在芯谋此前发布的《彻底告别拿来主义》一文当中,芯谋就曾指出,这不是一桩司空见惯的中资并购的否决案,而是“儿子”否决“老子”的案例,这也意味着中国在跨国收购当中还会面临很多新的变化,在这些新的变化中,并没有曾经成功的经验可供国内半导体企业参考。 

曾经摸着“鹰酱们”过河,借鉴他们面对此类状况时如何成功化解的经验已经不复存在。这对于国内半导体企业来说,他们要探索出一条新的路径,要靠自己来化解这些收购过程中的难题。 

但更值得国内半导体企业思考的是,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新形势下的国际半导体收购,清醒的认知将更有利于国内半导体产业的良性发展,也更有利于规划国内半导体产业未来的发展路径。我们要认识到,有某些情况下,捷径不捷,弯路不弯。

相关推荐

电子产业图谱

芯谋研究(ICwise),领先的半导体产业研究机构,中国专注在半导体领域的研究公司,以 "独立 专业 权威"为原则,以"芯动中国,谋略天下"为使命,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科技行业研究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