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
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1989年)
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2003年10月)
长三角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协调创新中心(2014年10月)
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2015年7月)
国家集成电路创新中心(2018年7月)
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2019年5月)
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19年11月)
院长:张卫 教授
2018年复旦大学谋划“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建设,2019年组织讨论“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建设方案,2019年9月收到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支持复旦大学开展“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建设的函》,2019年10月29日,复旦大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同意自主设置 “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该学位点建设方案随后得到了学校校长办公会和党委常委会的批准,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核备案。
复旦大学的“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的建设内容紧扣集成电路产业链各环节的主要任务,致力于解决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制造和工艺技术,以及集成电路封测各个环节的核心科学与工程技术问题。
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成立于2013年4月,其前身是1958年由谢希德教授创办的半导体物理专业,1989年获批建设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2015年5月,学院成为首批获批建设的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2018年获得牵头建设国家集成电路创新中心;2019年首批获建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
学科建设方面,学院设有“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两个一级学科,涵盖了5个二级学科。在SoC设计、集成电路计算机辅助设计、半导体新工艺、新结构、新器件、微电子机械系统等领域的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2019年“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获批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生专业建设点;2019年10月,复旦大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第99次全体会议全同意自主设置 “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019年11月,在全国率先试点建设“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2021届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专业开始招收博士生。
教学设施与条件建设方面,学院支撑了多个国家级、省部级平台建设:“专用集成电路和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92年获批并依托学院建设;2014年,“长三角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协同创新中心”获批建设,2018年被认定为教育部与上海市共建的协同创新中心;2014年,学院获批建立“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国际培训(上海)基地”;2018年,“国家集成电路创新中心”正式揭牌;2019年,“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获批启动建设,学院全面参与相关工作。
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学院加速集聚一批师德师风优良、学术水平一流的高层次人才,现有教职工181人,其中专任教师77人、工程试验技术人员24人、党政管理人员10人、项目制科研人员7人、学院项目助理5人、课题组科研助理 32人。其中,正高级职称54人,副高级职称28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
学院秉承“国家意识、人文情怀、科学精神、专业素养、国际视野”育人目标,致力于为国家培养集成电路核心技术的开拓者、交叉领域的探索者和关键产业的领军者,截至2021年12月,在读本科生500多人,各类研究生960多人。
学院承担了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重大项目,在《Science》、《Nature》等国际顶级期刊和ISSCC、DAC等国际顶级会议上发表了大量高质量学术论文,并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部级一等奖、二等奖等重要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