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
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2003年10月)
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2015年7月)
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2019年5月)
名誉院长:王阳元 院士
院长:蔡一茂 教授
研究方向:新型微纳电子器件与集成、设计自动化(EDA)技术、高端芯片设计、MEMS与集成微纳系统、宽禁带材料与器件、集成电路制造与先进封装、集成电路关键设备与材料等重点方向
2021年10月26日北京大学成为教育部正式公布的全国首批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之一,二级学科方向尚未公布。
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成立于2021年7月15日,学院虽然新近成立,但北京大学的集成电路学科却有着源远流长的学术渊源,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56年由黄昆先生等老一辈科学家创办的五校联合“半导体专门化”培训班,这是我国第一个半导体专业,为我国微电子产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是我国培养高水平微电子人才的一个重要基地。
教学设施与条件建设方面,改革开放后,北京大学微电子学科步入了发展快车道,多次微电子学科评估排名全国第一,首批入选了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国家示范微电子学院等一系列集成电路领域国家级平台,建成了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工艺、测试、设计等集成电路前沿研究平台,获批了微米/纳米加工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微电子器件与电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集成电路与未来技术北京实验室等多个国家级和省部级实验室,并获批了科技部、教育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工局、外专局等多个国家级创新团队与基地。
学科建设方面,学院设有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本科生教育设有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两个专业,硕士生教育设有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博士生教育设有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还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即将成立设计自动化与计算系统系,在原有微电子、计算机、数学、物理等学科交叉的基础上,着重发展EDA技术等领域。
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北京大学微电子学科拥有一支由王阳元院士、黄如院士领衔的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集成电路前沿教学科研队伍,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双聘),现有160余位教职员工,多人次受聘973或重点研发专项首席。
近年来,在王阳元院士和黄如院士带领下,北大微电子研究团队在微纳电子器件、高端芯片与微机电系统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国际领先水平的原创性成果,在集成电路领域顶级期刊和旗舰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200余篇;与国内企业共享、转让发明专利200余项;多项成果被连续写入多版国际半导体技术发展路线图;牵头和参与获得国家奖6项以及省部级科技奖17项。
2019年,北京大学微电子学科首批入选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通过与共建企业的需求精准对接、平台资源优势互补以及协同科技攻关、校企联合培养与人员互派等机制体制创新,建设成支撑“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三位一体的产教融合综合性、开放性创新平台。
2022年1月10日,蔡一茂在集成电路学院院长任职发言中表示,加强与北京大学计算机、数学、物理、化学、材料等多个优势学科的交叉融合,深化与集成电路产业龙头企业的合作,抓住产教融合突破点,建设和利用好学院承担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北京高精尖中心、北京实验室等重要基地和平台,着力构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产业促进”三位一体的集成电路创新生态;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勇于攻克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卡脖子”难题,在新型微纳电子器件与集成、设计自动化(EDA)技术、高端芯片设计、MEMS与集成微纳系统等重点方向实现基础理论与前沿技术的创新突破,让更多科研成果服务于产业迭代升级;要抓住“双一流学科”改革建设的重要历史机遇,吸引汇聚更多集成电路领域的战略科技人才和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建设一支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的优秀师资队伍;建设世界一流“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打造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