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朱江兵
M:MACHINE VISION
专注工业装备制造领域20年,博众精工终于迎来了历史性的一刻:2021年5月12日,随着钟声的敲响,博众精工成功上市。这意味着公司发展既迎来了新的起点和机遇,同时也将接受更大的挑战。请看公司首席技术官朱江兵为大家讲解博众精工是如何助力双碳经济、推动数字化升级、打破半导体“全球缺芯”严冬的。
M:博众精工于今年5月12日成功上市,在此我代表机器视觉行业工作者向您表示热烈的祝贺!请问公司上市之后将面临哪些新的机遇与挑战?
Z:上市意味着一个更广大的发展平台,一个更加广大的未来,在博众面前铺开。上市,意味着新的机遇和空间,但随之而来的是更多的危机和挑战,前进的道路上困难从不会因为进步而减少。上市为公司融资建立了和资本市场对接的渠道,提升了公司的融资能力,同时也因此变成为一家公众型公司,需要接受社会的监督,需要公司有一套科学的公司治理方法,建立一套规范的管理体制和财务体制,需要更进一步提升公司的管理水平。股市像个放大镜,企业做得好或做得坏,都会引起强烈反应。所以这需要我们更加努力把本业做好做大做强。
公司上市就好比一艘船从江河行使到了大海,虽有更广阔的天地和舞台,但也有江河不可比拟的大风大浪,想安稳的航行在广袤的波涛汹涌的大海中,唯一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本业,做强做扎实。
M:2017年,您加入博众并创办了博众北京技术研究院,旨在将机器视觉真正推广和融合到中国智能制造,在此过程中是否遇到过难以攻克的技术难题?您又是如何解决的?
Z:17年创立北京研究院的目的就是将机器视觉和智能制造融合起来,正所谓“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在这里,先要感谢CMVU的鼎力支持,博众才有机会举办2019年的国际视觉标准大会,才有机会把中国机器视觉和智能制造融合的场景以及中国视觉在这块所做的努力通过这次大会让全世界所周知并有机会亲身体验。
创立北京研究院不管是在技术、定位或是方向上都碰到过很多的困难和阻碍。目前北京研究三个主要方向分别是:智能嵌入系统,3D光机和成像技术,人工智能技术。
首先,方向定位和选择上是最大的一个“技术难题”,当初我们分析了15-17年的行业真实数据,博众的采购和财务数据,3年内客户的需求统计信息等数据,最终是基于博众在智能制造和装备领域的实践经验做出的决策,是基于对未来技术和智能制造领域的发展趋势做出的决策。前不久,我回顾了17年制定的三年规划,当初我们对人工智能与能耗问题矛盾的问题、5G与边缘计算结合的问题,以及现在很火的半导体和生物医药板块都有相对准确的预见。现在回头审视走过的路,在方向这个最大难题上,我们给出的答案是对的,四年的积累,我们的智能嵌入式系统,DLP光机和3D成像,人工智能都在各自细分领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产品也在各行业广泛应用。
当初成立北京研究院,这几个方向都是完全从零开始,没有基础,没有实验环境,但我们的初创团队大多数是从学校毕业不久的年轻人,有冲劲和不怕困难的韧劲。研发过程中碰到的技术难点有很多,比如DLP光机半导体、SMT装备和3D成像的关键核心部件,几个核心的指标,比如亮度、均匀度、对比度、畸变, 尺寸等,每一个点要想提升1%的性能都需要从基础理论到工程设计进行一次全新的认知和消化。目前来说,DLP光机和3D成像产品这一细分领域,我们做的最为出色。还有嵌入式,我们从最初的条码相机一步步扩展到集成人工智能芯片的智能相机,再到满足半导体的wafer端功能的嵌入式专用设备,所有的成绩都是在一个个的技术坑里跌倒、爬起来,再跌倒、再爬起来的。
创新创业是一个艰辛的过程,困难和挫折(不仅仅是技术层面)在所难免,但方向对了,就不怕路远。正如荀子所说: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M:“双碳”经济下,全球能源结构加速调整,博众是如何助力工业产业绿色低碳发展转型的?
Z:200多年前的工业革命,是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为基础,人类发明了蒸汽机等生产工具,从农耕文明走向工业文明。现在“双碳”经济,就是为绿色能源的发展创造了一个新的基础,使人类可以从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
双碳目标实际上是这次新能源革命的两个里程碑,而整个能源革命就是要以非化石能源的逐步增长,来逐步地替代化石能源。目前国内新能源革命中,新能源电池、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光伏领域是能源革命中走在前面的几个代表性领域。
博众作为一个装备制造企业,在太阳能光伏,新能源电池,新能源汽车领域为客户提供专用设备和系统整体解决方案。博众这样的装备型企业是在整个产业链(如光伏,新能源电池等)属于承上启下的关键节点位置,其作用是在产业链上体现出强大的杠杆放大效应,通过专用装备和标准设备把性能集成发挥到千千万万企业的产线上,我们称自己为有落地能力的“科技制造家”。比如现在的机器手臂要淋漓尽致地发挥效能,就需要机器视觉和人工智能的搭配,这种面向工业场景的深度绑定和定制研发,机器人公司和人工智能公司是无法完成的,而博众这样的装备集成商会通过设备的整合,将机器人、人工智能、机器视觉、5G、边缘计算等一系列技术发挥到实际的产线中,带动太阳能光伏,新能源电池等产业链提质增效,助力“双碳”目标达成,促进新能源革命,推动人类从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
M:工业4.0的到来加速了企业数字化转型,但高达80%的转型失败率一直都是很多企业面临的难题,博众很早便着手数字化工厂的打造,曾为空调行业、高端服务器行业等企业量身定制多座数字工厂,请您谈谈博众如何确保企业数字化转型成功升级?机器视觉在此过程中有哪些助力?
Z:我们一直在说工业4.0,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这个已经谈论了很多很多年,您也说到了80%的转型是不彻底或是失败了,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这里面的挑战不仅是技术层面上的难度,同时也体现在企业管理水平和对数字化认知的偏差上。
首先是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数字化认识层面偏差,企业在准备和思考数字化转型升级前,需要认真分析和了解自己的现状和所处的阶段。这需要从两个维度进行思考模型:企业当前的技术水平、和企业当前管理水平,一些欧美制造型企业已经处于工业3.0阶段,他的管理水平、技术水平、自动化程度已经到了一个相对成熟的层面,这样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难度就会降低很多,成功的概率也会更大。而我们中国企业制造水平参差不齐,大多数企业其实还停留在1.0 /2.0阶段,少数企业是靠近了3.0初期阶段,这个时候所有企业一股脑做工业4.0和全盘大跃进式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其实是不现实的。博众根据自己积累的经验,总结了三不要原则: 第一,不要在产品的设计、工艺及原物料供应链不成熟的情况下做自动化。第二,不要在管理流程不成熟的情况下做信息化。第三,不要在不具备网络化、数字化的基础时做智能化。
其次在技术层面,数字化工厂不是单一技术领域的升级改造,不是简单的更换一两台设备,而是涉及到智能装备、自动化、智能物流系统、信息系统、工业互联网、局域网等超级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16年承接的空调内外机智能工厂,是全国首个家电行业的智能工厂,当初博众投入400多名工程师,用一年的时间完成了好几个国际领先的数字化解决商预估至少3年才能完成的巨大复杂系统工程。把自动化,智能物流系统,信息系统、工业互联网,局域网等有效结合,真正实现家电行业首个实现柔性和个性化定制制造的C2M智能制造完整生态链,可以实现18秒就能生产出一台空调内外机,组装合格率从原有的97%提升到99.9%。可以实现快速更换生产空调型号,达到按需生产,一线多用,兼容超过100种不同规格的空调型号,换型时间缩到3分钟内,产线工人从99的人力需求大幅减少到15人,90微米超高精度精准零损伤折弯,突破了世界级难题8项,行业级难题17项,总工程产线长400米,15米高,涉及到近40种不同工艺,应用机械手100多台,视觉相关的传感器5000多个,申请的专利奖金127项。从我列出的这些数据里,大家就能直观的看到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难度和复杂性。
视觉对于人而言至关重要,因为人对外界资讯的获取其中90%是来自于眼睛。人的大脑皮层活动,70%的时间是处理视觉相关的信息,视觉相当于进入一个人大脑的大门,其他听觉,嗅觉,味觉则为小门。形象的比如,视觉是一个8车道的马路,听觉和嗅觉等则是人行道和自行车道。
工业领域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发展,通俗或片面一点的理解就是,让机器替代人的手和眼睛,也就是说让机器具有人眼和手的功能,并让机器具有类似人的决策和预判的功能。前面提到人的讯息获取90%来自视觉,其实在制造业的转型和升级中,视觉应用的场景已经很多很多了,如定位、识别,量测,外观质检等等,前面我说的空调数字化工厂的中就使用了超过5000多个视觉相关的传感器,这也说明机器视觉在工业自动化,智能化乃至数字转型升级中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M:“后疫情时代”又遇“全球缺芯”,面对如此严峻的挑战,博众半导体相关业务该如何打破寒冬,响应国家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的号召?
Z:博众作为一家装备制造企业,沿着制造业的台阶拾级而上,一步步发展,最后一定会遇到半导体制造设备。
现在其实不止光刻机,连外围的检测设备一样卡脖子。我们服务的一家半导体厂家跟我们说,检测设备全球龙头的工程师打个电话,老板半夜都得起来。我这里有去年做过的一个客户和实地考察得到的统计,在20年8月28日到9月4日一周左右的时间内,国内主流晶圆厂招标244台设备,其中国产中标14台。我们估计了一下大概94%的设备都有卡脖子的问题。
为什么半导体设备都这么难?半导体的精度都在纳米级,而消费电子的设备的精度微米级就够了,其中运动控制模块、光学系统等核心部件没有现成的标准品,市场上也买不到,都需要我们自己去研发。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最难的还不是资金的投入,而是上下游之间的协调,半导体厂商需要给国产装备企业提供协同开发的机会。因为在新装备开发的过程中,用户的相关需求必须深度融入到装备设计的整体开发流程中。如果没有下游用户向装备制造企业开放工艺要求和指标,关起门来再怎么研发都不可能真正融入创新链的体系。如果不知道方向和要求,连提出问题都做不到,更别谈解决问题了。
有一个做法可以借鉴,就是将下游客户变成坚定利益共同体。这里全球光刻机巨头荷兰ASML公司的经验值得借鉴:ASML公司向台积电公司开放了股权,结成利益共同体。这种“利益捆绑”的商业模式之下,台积电就会向光刻机研发厂商开放其正在研发的先进制成工艺,提出对下一代设备的要求。设备厂商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攻关,更快地交货。相互成就之下,台积电公司也成为了全球第一大晶圆代工厂。
在这里也建议国家级产业基金,重点发挥其对上下游产业链的整合作用,因为它已经是很多上下游企业共同的股东了。比如集成电路大基金此前主要投资大的晶圆厂建设项目,希望其多向半导体装备企业倾斜,帮助协调半导体行业上下游相互开放股权和工艺,推动装备制造企业和晶圆厂之间形成“利益捆绑”。从我们有一定基础的装备制造商逐级向上攻关,相信通过长期不断的努力,我国半导体行业实现装备自主可控的目标一定可以达到!
M:消费类电子、新能源、半导体制造皆为博众的核心业务,公司上市后,随着研发和生产能力的不断提升,未来是否还会开拓更多的产品与技术领域?
Z:博众从01年成立到今年整20个年头,在20年里博众只做一件事——专注于装备制造领域。从消费电子到新能源再到半导体,始终都是围绕着装备领域的智能化和国产化,始终推动相关行业的产业升级和进步。上市对我们来讲是件好事,但它绝不是终点,未来我们还是会坚守和深耕于装备制造领域,就如同我们的博众名字一样“博采众长,博施济众”,上市后作为一个公众企业,我们更需要秉着谦卑和学习的心态,继续做大做强。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需要继续博众家之所长,助博众成长,同时在未来的方向选择方面,我想只要是推动产业升级,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我们都会毫不犹豫会坚持到底,真正做到博施济众,做到为人类服务。
访博众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朱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