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 1、三电系统技术趋同,整车电控设计空间大
    • 2、多模交互、充满未来感的智能座舱
    • 3、自动驾驶是小米造车的必选项
  • 相关推荐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小米造车预测:布局自动驾驶,打造多模交互智能座舱

2021/04/07
230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互联网公司造车热潮来了!继小米宣布造车后,滴滴也开始启动造车项目。互联网公司造车仿佛给人一种“门槛越来越低,并且能够快速走向市场”的错觉。作为拥有强大供应链整合能力的小米,已申请了很多关于智能座舱的专利,同时投资了小鹏、蔚来、智行者科技等众多智能车企业,它的造车之路该如何走?

今天(4月6日)是小米公司成立11周年,也是小米一年一次答谢粉丝的米粉节。小米创办人、小米集团董事长兼CEO雷军在内部员工会议中再次重申“为什么要造车?”这一主题,更加坚定了百亿造车梦。

就在一周前的小米发布会上,雷军宣布将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负责智能电动汽车业务,首期投资100亿元人民币,未来10年总投资100亿美元,打造“年轻人的第一辆电动汽车”。

雷军更是在发布会上哽咽的说道,“愿意压上我人生全部的声誉,再次披挂上阵,为小米汽车而战”。 年过半百已经功成名就的雷布斯甘愿冒着巨大的风险,从头创业入场造车,着实让人佩服。但情怀之外,我们今天想理性地分析一下,按照小米现阶段积累的资源,到底能造出一辆什么车。

1、三电系统技术趋同,整车电控设计空间大

首先,造新能源车最核心的就是三电系统,动力电池、驱动电机、整车电控。目前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市场,是磷酸铁锂电池与三元锂两分天下,钛酸锂跟锰酸锂应用比例不高,所以动力电池无外乎是宁德时代比亚迪之间的抉择。

而主流的电机驱动方式基本有三种,交流异步电机永磁同步电机和两者组合。从选择倾向性来看,永磁同步电机更趋主流,小鹏G3、比亚迪·元等众多车型都用此电机,而蔚来ES6某些运动版则运用了两种电机。对于国内车企而言,永磁同步电机更有资源优势,供应链安全性有足够的保障。

整车控制器是电动汽车三电纽带、底盘驱动功能和制动功能的综合,完全不同于传统汽车的驱动控制功能和制动控制功能,它是汽车共享、车辆网、自动驾驶入口,大数据必经之地。在控制器方面,雷军的顺为资本很早之前就投资了奥易克斯,后者是一家汽车电控公司,拥有庞大的主机厂客户群,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同时掌握多种新能源电控技术的公司。

在三电系统中,可发挥空间最大的可能是三电集成技术。它是新能源汽车能够满足加速、爬坡、续航、充电时长等性能要求的基础。其中电芯的设计、电池管理系统的设计等都会很大的影响一辆车的性能。

除此之外,先进完备的动力总成设计理念,包括电池布局、热管理设计与布线,以及动力系统模块集成,都会让系统的效率更高,电机的控制逻辑更顺畅,这样才能实现一款电动汽车的基本门槛。

2、多模交互、充满未来感的智能座舱

从小米已拿到的汽车方面的专利看,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智能座舱、行车安全和硬件方面。在三电系统、无人驾驶智能汽车的核心领域,并没有过多的技术积累,这也意味着小米在汽车制造方面需要更多生态整合。

小米造车绝不是“摸石头过河”,雷军的顺为资本投资了蔚来和小鹏两家新能源车企,通过小米手机与两家车企的智能汽车实现互通,在车辆互联的场景探索和应用方向上,达成了很多合作。小米要造车,两家经验丰富的造车新势力也将为小米提供很多资源和经验。

智能座舱技术是与用户直接接触功能,同时也是与其他汽车品类建立辨识度的重要功能。小米智能座舱专利涵盖了车载音响、导航、增强现实等多种涉及智能交互方面的专利。这应该是小米造车的强项技术,同时也是最让人期待的地方。

在小米发布会上,小米工程师花了3个月时间为米粉设计了一辆全套智能家居的汽车,房车内部全都是小米的智能家居产品,全部可以用手机来控制。小米拥有行业内非常完善的智能生态,有能力集合出一款语音、输入等多模态交互的智能座舱,能够实现车内乘客与车辆、外部交通环境等更多的交互融合。

3、自动驾驶是小米造车的必选项

自动驾驶技术是新造车绕不过去的“槛”,它代表了未来智能汽车的发展方向。早在 2013 年,雷军就曾两度拜会马斯克,对智能汽车表现出了不小的兴趣。随后,小米以及雷军开始了有关智能汽车的一系列投资,造车层面包括蔚来汽车小鹏汽车两家面向年轻用户的造车新势力;车联网层面投资的有博泰、凯立德;自动驾驶层面比如智行者科技等。

所以,现阶段小米造车不止要造一台符合当下用户需求的车,还需要更具前瞻性的规划,选择一种更超前的自动驾驶传感器方案,为未来布局。小米第一辆车或许未必像苹果一样,直奔完全无人驾驶,但必然会选择一种有前景的技术路线,通过OTA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动驾驶的能力。

无论是向特斯拉和苹果学习,还是投资小鹏、蔚来,都能看得出雷军对自动驾驶技术前景的看好,要造智能汽车必然要找到一个不断学习的“大脑”。在小米的投资版图中,有几家自动驾驶的头部玩家,对量产车型的自动驾驶技术路径已经有充足的话语权。

成立于2015年的北京智行者科技有限公司,在2017年A轮拿到了顺为资本等国内外知名机构亿元融资,他们聚焦于无人驾驶汽车的“大脑”研发,致力于成为多通用场景L4解决方案提供商。

智行者科技确立了一条从环卫、物流、园区等L4低速场景着手切入,逐渐扩张至安防、零售、特种应用等场景,最终实现车规级L3产品及高速开放L4场景落地的发展路径。基于此,2020年,智行者形成了三大独立的商业化运营事业部:无人特种车事业部、低速无人车事业部、智慧交通事业部,以达到从低速封闭场景到高速开放场景的多场景覆盖,形成技术突破与商业化落地并进的战略发展布局。

智行者科技从构建无人驾驶大脑,到组成robotaxi车队,再到赋能全场景无人驾驶产品,已经对无人驾驶领域进行了全面的思考。开发一辆面向未来的智能车,智行者完全可以为小米汽车提供“大脑”。巧合的是在今天的米粉节上,有记者发现智行者的无人驾驶产品行驶在小米科技园中,更加暗合了两家公司密切合作造车的猜测。

此外,在智能驾驶汽车传感器等硬件上,小米也有布局。顺为资本先后投资了实现量产固态激光雷达的北醒光子,以及资深的导航服务商凯立德,保证车载芯片供应的比亚迪半导体等,为造车铺平了道路。

当下,拥有充足资金链的小米,对消费者有深入的了解,同时专利技术的加持,以及多年来汽车领域的投资合作积累,让小米造车值得期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