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A 作为集成电路产业创新的关键技术、设计和制造芯片不可或缺的核心工业软件,是当前国内集成电路产业链里急需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
国内 EDA 市场潜力巨大
集成电路产业是构成 5G、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新基建”领域发展的重要基石,新基建下的巨大市场潜力催生出更多具备技术理想的中小型芯片设计公司诞生。2025 年集成电路行业总产值保守估计将超过 2 万亿元,因此国内 EDA 市场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然而,中国目前支持芯片创新的源头——EDA 产业仍存在短板,其高研发投入与高研发门槛一直制约着过去中国 EDA 整体产业的发展。
其中,高昂的芯片设计投入与庞大设计规模带来的时间和研发成本,更使芯片设计过程中的验证工作成为其芯片成败的关键点,急需灵活、商用级别、具备完善使用方案的 EDA 验证产品来助力其快速释放创新活力。
受限制于三大巨头
当前以 Synopsys,Cadence 和 Mentor 为主的三家 EDA 巨头占据了全球几乎 70%以上的市场份额,在中国近 90%的市场也被这三家把控。其中,Synopsys 是全球最大的 EDA 企业,2018 年的市场份额已达到 32.1%;Cadence 仅次于 Synopsys,2018 年市场占有率为 22.0%;MentorGraphics 在被收购之前也能保持超过 10%的市场占有率。
①Synopsys(新思科技)成立于 1986 年,由 Aart de Geus 带领通用电气工程师团队创立,在 2008 年成为全球排名第一的 EDA 软件工具领导厂商,为全球电子市场提供技术先进的集成电路设计与验证平台。
②Cadence(铿腾电子)是 EDA 行业销售排名第二的公司,在 1988 年由 SDA 与 ECAD 两家公司兼并而成,Cadence 通过不断扩展、兼并、收购,到 1992 年已占据 EDA 行业龙头地位,但到 2008 年被 Synopsys 超越。
③Mentor Graphics(明导国际,2016 年被德国西门子收购)1981 年成立,90 年代遇到经营困境,软件的研发严重落后于进度,大量长期客户流失。直到 94 年公司组织结构大调整后,才重新崛起。
由于芯片设计环节极为复杂,研发 EDA 这样精密的工业级软件必须拥有既通晓微电子、计算机,又涉及数学、物理等知识的复合型 EDA 人才团队,还需要核心研发成员积累相当时间的开发、反馈和产品升级的经验。行业人才非常匮乏,这直接导致 EDA 这一关键的半导体技术在国内尚未出现能与三大巨头有竞争优势的技术和产品。
新起国内 EDA 黑马
近日,EDA 智能工业软件和系统企业芯华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获得亿元 Pre-A 轮融资,由云晖资本领投,大数长青和真格基金参与投资。
芯华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2020 年 3 月,总部设于南京,是一家立足中国面向全球的国产集成电路电子自动化(EDA)智能软件和系统公司。
仅仅成立数月,已完成亿元融资,这离不开芯华章团队的实力。据了解,芯华章核心成员均来自国际领先的 EDA、集成电路设计、软件以及人工智能企业,平均有 20 多年从业经验。
并且团队可基于经典验证经验和技术,启用全新的路径对 EDA 进行研发和创新,在当前最先进的软件工程方法学及高性能硬件架构的基础上,融入最新的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云计算等前沿技术,设计全新的软件系统架构和算法,打造面向未来的新一代 EDA 软件和系统。
芯华章创始人王礼宾表示,本轮融资后,公司将加快研发力量在全球的部署以及与前沿技术的融合突破,研发芯片设计所需的 EDA 验证产品与系统,完善中国 EDA 产业工具链,提高集成电路设计创新效率。
芯华章创新 EDA 软件算法
此前芯华章推出的业界首例开源产品为验证仿真工具,在 EDA 开源产品之中具备业界最快的动态仿真速度,可获得至少 2 倍的性能提升,并在软件的质量和调试能力上有极大的提高,对 Verilog 语言的支持更加全面,进而提高芯片设计的验证效率。此产品正式在 EDA 开源生态社区上线,为中国芯片设计公司提供真正意义上的研发效率提升。
此外,作为 EDA 验证技术的领导者,芯华章团队在今年内发布世界首例开源形式化验证工具以及高性能多功能接口子板,持续推动行业发展,促进 EDA 技术突破与研发人才的培养,并加速形成中国集成电路完善的产业链布局。
此次投资方云晖资本相关负责人表示:与传统 EDA 公司相比,芯华章团队更为灵活。在拥有丰富电子行业经验的创始人带头下,相信芯华章会设计出全新的软件系统架构和算法。
国内 EDA 研发崛起策略
①目标定位整套 EDA 工具,国内各厂多样化合作,在研发上加大投入,积极扩展待开发领域,满足下游设计和制造领域的多样化需求;
②在现有从数据到模型再到仿真的一个完整闭环,并在机器学习、算法、数据挖掘上国内技术和国外并无太大差距的基础上,可以利用数据驱动设计绕开传统大公司的限制,这是实现本土 EDA 崛起又一策略。
结尾:
解决与国产 EDA 与先进工艺方面结合缺失的问题,既需要国内晶圆厂提高自身的制造技术,又需要 EDA 企业加强和国际先进晶圆厂的合作。打造本土 EDA 全方位竞争力,需要产业链各界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