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精要:网传消息,在华为禁令生效的敏感时期,为了应对友商的疯狂挖角,华为终端开始密集和员工签署竞业协议,离职时给予一定补偿,在离职一年内,不能加入竞争对手公司。随着半导体行业关注度的提升,资本市场对半导体行业的热情终于传导到了产业界,引起了行业对人才的重视。希望这只是一个开始,毕竟,在我们科技行业浪费掉的那几十年里,这个行业的从业人员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严。代表最高科技含量的中芯国际,平均 1W 元的月薪,真的对不起这个行业,更对不起北上广高高在上的房价。疯狂挖角只是个开始,人才“内循环”只能解一时之需,真正需要的,是培育更多的专业人才,引导更多人才投入到这个行业。
9 月 15 日,是美国对华为禁令正式生效的日子,使用美方技术的企业未经允许不得向华为供货或提供服务。
今天是 915,也是华为的 918,更是华为最严峻时刻开始。
断供断货,自力更生困难重重,华为何去何从?将是一个难以抉择的问题。
如果美国的打压算得上是“外患”,那么行业内友商的挖角,就可以称得上“内忧”了。
近日网上流传的信息,"最近 OPPO 来海思挖人,面试都不用,直接乘以一个年包系数就入职……还在西安开分中心,狂挖!"
虽然华为高层也曾频频表态,不管美国如何打压,将继续保持对海思的投资和支持,海思一定会坚持下去。即便如此,还是难以稳定军心,再怎么宏伟的许诺,也扛不住友商的疯狂诱惑啊。
毕竟,经过海思历练的团队,是一只来之即战、战之即胜的狼性战队,老板们都喜欢。
半导体行业猎头也异常活跃,按照客户的需求或者指示,华为员工成了重点定向目标,动辄开出“double(双倍)”的薪水。
在半导体行业里做小伏低、熬了多年的工程师们,断然是经不住这样的诱惑的,军心不稳是肯定的。
今天又有消息传出,华为终端开始密集和员工签署竞业禁止协议,离职时给予一定补偿,在离职一年内,不能加入竞争对手公司。
看来人才流失问题把华为逼到了悬崖边。
自从海思面临美国制裁初期,就一直流传着一种说法,顶不住压力的海思,有可能会“开枝散叶”,如同星星之火,燎原整个中国半导体设计产业。
这里面有幸灾乐祸的成分,也有不得已而为之的悲愤。
不过说实话,半导体行业,薪水普遍过低是一个行业共识。在国内龙头晶圆代工厂中芯国际,平均 1W 元的月薪,真的对不起科技含量这么高的行业,更对不起北上广高高在上的房价。
因此有人戏称,都是搞沙子的,还不如去搞搞房地产的混凝土沙子。
人才是流动的,更是利益导向的,不能奢求科技从业者都像建国初期搞两弹一星的科学家们一样,只有大我没有小我,抛却个人利益。
我大学时代的 EE 专业,每年有近百人的毕业生,15 年之后,如今还在这个行业坚守的,一个巴掌能数的过来。
为什么会这样?在我们科技行业浪费掉的那几十年里,这个行业的从业人员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严。
不过还好,资本市场对半导体行业的热情终于传导到了产业界,引发了产业对产品、技术的重视,也引起了行业对人才的重视。
这一点从疯狂的人才挖角就能看得出来,获得人才,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从友商挖来有经验的团队。薪资 Open,显示出了诚意满满。
希望这只是一个开始,人才“内循环”只能解一时之需,真正需要的,是培育更多的专业人才,引导更多人才投入到这个行业。
毕竟,这是一个涵盖 50 多门学科、2000-5000 道工序的复杂行业,要给予这个行业的从业人员应有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