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 3 月 18 日,海芯中国区总部及集成电路研发生产基地项目正式开工仪式在广州南沙举行。这是一个颇有影响的项目,也是参与人备受瞩目的一个项目。
青岛芯恩董事长张汝京博士参加了海芯项目奠基仪式,以至于一些业界人士认为:在海芯项目上,张汝京肯定不是“挂名”,而是“实操”
面对质疑,张汝京本人特意声明:海芯集成电路项目系由原摩托罗拉中国区总经理陈永正先生发起,由于彼此是好朋友,我同意担任该项目的顾问;由于陈永正先生刚刚从美国回来,还在隔离当中,所以替他参加了广州海芯集成电路的奠基培土仪式。
为此,芯思想特别连线张汝京博士、陈永正总经理,聊聊海芯,谈谈 CIDM。
相识缘于收购 MOS17
海芯集成电路总经理陈永正是原摩托罗拉资深副总裁兼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陈永正和张汝京是如何相识呢?说来话长。下面我们先看看陈永正的简历。
陈永正,1956 年出生于中国台湾省,1978 年在中国台湾交通大学获得应用数据学士学位,1982 年在俄亥俄州立大学获得数据系硕士学位和计算机系硕士学位,1991 年获芝加哥大学 MBA 学位。
1983 年加入 AT&T 贝尔实验室,1987 到 1992 年担任经理。1992 年加入摩托罗拉,在芝加哥任市场经理,1993 年来到中国大陆任职中国蜂窝系统部市场总监,到 1998 年升任摩托罗拉公司的副总裁兼中国网络系统部的总经理;2000 年 6 月离开摩托罗拉,担任香港上市公司 21 世纪通首席执行官;2001 年 9 月重返摩托罗拉,2002 年任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兼中囯总裁;2003 年正式加盟微软,出任微软公司副总裁、微软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2007 年离职转投 NBA,任 NBA 大中国区首席执行官。2010 年底正加盟私募基金德福资本(GL Capital);2012 年出任澳大利亚电信国际集团(Telstra International Group)总裁及集团董事总经理,期间兼任汽車之家董事長并在纽交所上市。2015 年加入富士康,2018 年 6 月 8 日,陈永正带领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在上交所 A 股上市,证券简称为“工业富联”,2018 年底陈永正辞去富士康,並于 2019 年加盟人工智能与通信云产品运营商随锐科技,担任联席董事長。
在联线中,陈永正和张汝京都表示,两人相识缘于中芯国际收购摩托罗拉位于天津的 8 英寸生产线(MOS17)。作为当事人,陈永正表示,摩托罗拉天津集成电路生产中心建于 2000 年,包括半导体前工序生产厂(MOS17)和半导体封装和测试厂(BAT3),中心曾是中国最早的先进半导体生产中心。该中心项目始于 1995 年,但由于半导体行业的周期性不景气和事业部决策层对投资的信心不足,项目迟迟没有动工。
1997 年 1 月上任摩托罗拉 CEO 的克里斯托夫·高尔文(Christopher J. Galvin,小高尔文)在经过一年的调整后,于 1998 年 3 月提出要创造一个“数字时代的摩托罗拉”,并取得了成功,加上 2000 年 6 月“18 号文件”的出台,也加强了摩托罗拉对天津厂的投资信心。
天津厂于 2000 年 8 月才正式启动,赴美培训人员有的在美国度过了 5 年的时间,培养了 200 多名相关技术人员,包括厂务、设备、工艺工程师,2001 年 5 月 15 日第一批产品下线,良率达到 82%,10 月良率达到 98.5%,创下了摩托罗拉的纪录。那时天津厂手中有国家鼓励政策,公司内部又有高层支持,以及当时中国最领先的技术团队,可谓是意气风发。但是在经历 2000 年的互联网泡沫破裂后,随着手机业务的下滑,摩托罗拉的半导体业务也大幅度萎缩,2002 年摩托罗拉的半导体业务第一次跌出了业界前十名的行列。天津厂的厄运也开始了,从投产开始至出售时,其月产能不足设计产能的 2%,天津厂几乎是闲置了两年
华尔街建议摩托罗拉整体出售半导体业务,但小高尔文拒绝此提议。原因有二,一是小高尔文认为在产业低谷时出售是愚蠢的行为,二是小高尔文还准备借半导体业务实现他的无线互联网战略。于是摩托罗拉开始调整半导体业务,关闭或出售相关半导体制造厂。
2003 年,出售摩托罗拉位于天津的 8 英寸生产线(MOS17)提上了议事日程。此时,正好赶上中芯国际要扩充产能,于是双方一拍即合,达成了战略协议。而此时摩托罗拉公司资深副总裁兼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正好是陈永正,授权处理 MOS17 的出售事宜。
收购摩托罗拉 MOS17 厂,不仅让摩托罗拉成为中芯国际的策略代工伙伴,同时中芯国际还获得了摩托罗拉先进 CMOS 制程技术授权和专利许可,而更重要的是,中芯国际获得了大批高素质的厂务、设备、工艺工程师,为中芯国际的下一步扩充储备了人才。
在电话连线中,张汝京表示,陈永正当时做了大量的工作,才促成了中芯国际对天津 MOS17 厂的收购。也正是缘于此次收购,张汝京和陈永正结下了友谊,也才答应陈永正邀请担任海芯项目顾问。
陈永正也表示,2019 年 11 月曾亲赴青岛邀请张汝京出来执掌项目,但张汝京表示要全力以赴做好芯恩项目,要确保芯恩 8 英寸项目投产;于是转而邀请张汝京担任项目顾问,基于两人的友谊,张汝京答应担任顾问一职。
海芯项目缘起和定位
陈永正表示,海芯项目的缘起就在于中国政府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2019 年 2 月 18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按照规划纲要,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将粤港澳大湾区建成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2019 年 7 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同时,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印发《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年)》,形成广东省推进大湾区建设的“施工图”和“任务书”。在“三年行动计划”中提出,粤港澳大湾区要以芯片设计为基础,拓展建立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
2019 年 8 月,大湾区国家集成电路技术创新中心也开始启动,创新中心计划在 3 年内总投资 200 亿元,打造“一个中心”、“二翼支撑”的发展格局,以广州黄埔区创新基地为“中心”,侧重于工艺研发、周边配套、产业聚集,“二翼支撑”指的是澳门珠海集成电路设计生态支撑、深圳香港产业链应用支撑,倾力打造大湾区国家集成电路技术创新中心。
粤港澳大湾区内广州、深圳、东莞、珠海等城市集中了大量国内优秀的电子信息产业相关的企业,包括华为、中兴、深南电路、大疆、格力、美的、容声、步步高、VIVO、OPPO 等,具备极强的集聚效应。同时,粤港澳大湾区也是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基地,集中了广汽、比亚迪、广顺、长江等新能源汽车企业。
陈永正表示,海芯项目初时有两个选址,一个是在深圳,一个是在广州。经过评估,选择了广州南沙。在和广州南沙接洽 6 周后,双方就签订了合作意向书。
陈永正表示,海芯项目将以数模混合电路为主,主要瞄准新能源汽车、工业控制、工业物联、智能电表等领域,具体来说,主要产品包括功率器件(MOSFET、IGBT)、MEMS、CIS、MCU、GaN、SiC 等,达产年将形成年产 12 英寸为主以及 6-8 英寸特殊芯片为辅的生产能力。
在谈到团队构成时,陈永正表示,中高端人员将从海外邀请,利用他本人原先在摩托罗拉时积累下的人脉,从恩智浦 / 飞思卡尔、意法半导体、安森美等公司高薪聘请愿意来大陆发展的人才;第二是利用广州高校多的特点,实行人才培育。正如海芯集成的名字一样,南沙靠海,海納百川,聚全球精英,是为海芯。
CIDM 的核心
IDM(Integrated Device Manufacturer,集成器件制造商)模式是指集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到产品销售等环节于一体,例如英特尔的 CPU、三星电子的存储、德州仪器的模拟 器件、华润微、士兰微等。半导体产业发展初期,各家公司都要拥有自用的 FAB。
到 1980 年代,Fabless(无晶圆厂)开始出现,1987 年张忠谋创办纯晶圆代工企业台积电(TSMC),Fabless 模式日益盛行,AMD 创始人兼董事长 Jerry Sanders 对此表示怀疑,曾发出“Real men have fabs”的言论。不过也确实有不少 Fabless 转型 IDM,比如美信(Maxim)、LSI Logic。时至今日,Fabless 商业模式的支持者经常引用 Jerry Sanders 的话来强调不遵循其战略的愚蠢行为,甚至 Jerry Sanders 自己创办的 AMD 最终也通过战略剥离其 FAB 制造,从而创建了 Globalfoundries。
发展至今,IDM 产业模式比较适合的产品有两大类,一类是标准化的产品,包括 CPU、存储器等,第二大类就是非尺寸依赖的特色工艺(More than Moore)产品(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储工艺 eNVM、BiCMOS 工艺、RFCMOS 工艺、BCD 工艺、MEMS 工艺,乃至 GaAs、GaN、SiC 工艺)。
张汝京表示,目前要做 IDM 商业模式,公司需要有庞大的芯片设计团队在背后支持,估计要数百人甚至上千人的团队,要在短期内集结如此庞大的设计研发团队的难度太大。
因此,才会有 CIDM(Commune IDM,共享共有 IDM)和 VIDM(Virtual IDM,虚拟 IDM)商业模式出现,比如芯恩就是采用 CIDM 商业模式;粤芯就是采用 VIDM 商业模式。张汝京表示,CIDM 商业模式,
不管是 CIDM 还是 VIDM 模式,归根到底就是要找多个设计公司一起加入共享产能。其实这也不是新鲜事物。
这种商业模式其实在 20 多年前就已经开始了。例如台积电(TSMC)位于美国的 FAB11,就是 1995 年与 ADI、Altera 和 ISSI 合资兴建的晶圆厂(WaferTech),当时就是由三家公司承包产能;同一时期,联电(UMC)与 11 家 IC 设计公司合资成立联诚(USC)、 联瑞(UICC)、联嘉(USIC)三座晶圆厂;特许半导体(Chartered)也分别和 Lucent/Agere、HP/Agilent 合资成立晶圆制造厂,可惜由于种种原因,最后都由台积电、联电、特许等收购。同期运转比较成功的是位于新加坡的 TECH,这是由于新加坡政府和惠普(HP)、德州仪器(TI)、佳能(Canon)合资成立的 DRAM 公司,但最后也归属了美光(Micron)。
我们看看 WaferTech 的三个股东,一个模拟芯片公司,一个数字芯片公司,一个存储芯片公司,确实不存在侵权行为,但工艺调整要耗费时间,结果让 WaferTech 的效益大打折扣;还有就是产业周期,如果某一类产品市场下滑,将导致晶圆产线的产能闲置。汇总这些经验,海芯则专注于模拟、数模混合以及第 3 代半导体的产品。
那么,海芯将以什么商业模式前行呢?陈永正表示,海芯将是 CIDM 模式,降低研发成本,快速推向市场。这是 CIDM 模式抱团取暖、互利共赢的第一步。公司也将成立一个 Power IC 设计团队,和 CIDM 合作伙伴们共同打造高端产品,进行中国自有品牌的打造。也许未来,将趋向 IDM 模式。
广州:后生可畏
2017 年,广州提出强“芯”工程,晶圆制造业成了广州的首选,加速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做为改革开放的前哨,广州在晶圆制造也敢为天下先,提出打造 CIDM 和 VIDM 的概念。2017 年下半年,短短半年时间,芯恩和粤芯两个 IDM 项目相继发布。
粤芯半导体一期于 2018 年 3 月 5 日正式开启桩基工程建设,2019 年 9 月 20 日正式投产。公司官网表示,是国内第一座以虚拟 IDM(Virtual IDM)为营运策略的 12 英寸芯片厂,也是广州第一条 12 英寸芯片生产线。一期的工艺制程是 0.18um-90nm,规划产能 20000 片,生产微处理器、电源管理芯片、模拟芯片、功率分立器件。
2020 年 2 月 28 日,粤芯半导体二期扩产项目正式签约,计划投资 65 亿元,规划产能 20000 片,将新建一条 12 英寸生产线,提供 65-90nm 模拟工艺平台,生产高精度数模转换芯片、高端电源管理芯片、光学传感器、车载及生物传感芯片等产品。
《广州市加快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若干措施》定下目标,到 2022 年,广州市争取纳入国家集成电路重大生产力布局规划,建设国内先进的晶圆生产线,引进一批、培育一批、壮大一批集成电路设计、封装、测试、分析以及深耕智能传感器系统方案的企业,争取打造出千亿级的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建成全国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区、人才汇聚地、创新示范区。
广州拥有安凯微电子、昂宝电子、广芯微电子、慧智微电子、泰斗微电子、晟矽微电子等一批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拥有晶科电子、风华芯电、飞虹微电子、华微电子、瑞芯电子等一批封装骨干企业。而随着粤芯 12 英寸生产线的投产,广州已初步构建完成“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终端应用”较为完整的半导体产业链。而海芯项目的启动,将使得广州将成为继上海、北京、武汉、合肥、无锡之后,第六个拥有两家 12 英寸晶圆制造公司的城市。
根据芯思想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大陆晶圆制造厂白皮书》中的数据显示,全国目前共有在建和规划中的 8 英寸和 12 英寸晶圆制造项目超过 20 个,2020 年以来已经有多个晶圆制造项目签约和开工,中国晶圆制造业已经进入刺刀见红的阶段。
也许再过几年,我们再来细数中国晶圆制造业,希望从半导体封装、LED 和光伏的经验里,中国会及早进行调整、合并、增强。到目前这三个行业整合的还不错。
祝愿中国的晶圆制造业,无论是国企或者民企都能更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