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芯梦碎
早在 2005 年 9 月,成都就投资 2.7 亿美元(约 18.3 亿元)创立成芯半导体(Cension),进入 8 英寸模拟晶圆代工领域,计划月产能 2 万片,2007 年 3 月开始投产。作为我国中西部第一条 8 英寸晶圆代工线,首创了晶圆代工“代管模式”,委托中芯国际代管。根据当年双方协议,中芯国际除了向成芯半导体输送技术、人才、设备外,还承诺在产线建成后的若干年内优先对成芯半导体的股权进行回购。
晶圆代工属于高投入、高风险行业,成都市乃至四川省政府对此估计不足。由于成芯半导体运营三年来,产能没有填满,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政府看不到盈利曙光,加上当时中芯国际也陷于亏损泥淖,高层大变局,成都市政府对于中芯国际的股权回购心存疑虑,于 2010 年 10 月正式出售给美商德州仪器(TI)。
成芯的出售,也间接让后来的武汉新芯保卫战具有更大的战略意义。武汉新芯的 10 载坚守,在 2016 年为武汉赢得了国家存储战略基地的地位。
成都第一次造芯之梦破灭。但成都造芯梦一直没有放下。
2、格芯格命
2017 年 2 月 10 日,格芯半导体宣布在成都投资 90 亿美元建设一条 12 英寸晶圆代工线。成都相关人士表示,格芯半导体成都项目的开工契合《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填补了中国西南地区 12 英寸先进工艺晶圆生产项目的空白,将进一步壮大成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有效提升成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生态,助推成都市打造全球知名集成电路产业基地,推动成都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格芯半导体成都 12 英寸晶圆代工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将从新加坡厂引入 0.18/0.13um 工艺,月产 20000 片,预估 2018 年投产;二期为 22nm SOI 工艺,月产 65000 片,2018 年开始从德国进行技术转移,计划 2019 年投产。
2018 年 10 月 26 日,格芯与成都合作伙伴签署了投资合作协议修正案。基于市场条件变化、格芯于近期宣布的重新专注于差异化解决方案,以及与潜在客户的商议,将取消对成熟工艺技术(180nm/130nm)的原项目一期投资。同时,将修订项目时间表,以更好地调整产能,满足基于中国的对差异化产品的需求包括格芯业界领先的 22FDX 技术。
2019 年,格芯(成都)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已经事实停摆。
3、紫光难续
从 2016 年以来,紫光集团近来宣布多个 12 英寸存储器项目和晶圆代工项目。
首先是在武汉投入 1600 亿元建设以长江存储为核心的国家存储产业战略基地,并投资对新芯进行扩产。
第二是紫光南京半导体产业基地项目,总投资超过 2000 亿元(约 300 亿美元)。主要产品为 3D NAND Flash、DRAM 存储芯片等。预估项目全部建成将可形成月产存储器芯片 30 万片。项目于 2018 年 9 月 30 日宣布开工建设。
第三就是成都 12 英寸 3D NAND 存储器制造基地项目。
第四是紫光广州存储系列项目。2018 年 4 月 3 日紫光与广州高新区、黄浦区签约紫光广州存储系列项目,具体是否建设产线还没有官宣。
第五是 2019 年 6 月 30 日,紫光宣布成立 DRAM 事业部。
五大存储器项目,投资金额超过 6000 亿元(约 1000 亿美元)。武汉、南京、成都、广州四大基地中,到底哪个才是紫光要重点建设的?
成都有多大有概率呢?成都造芯梦何时可圆?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