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 相关推荐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论道青城山:从产学研多角度看智慧医疗发展

原创
2019/07/12
67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问道青城山,拜水都江堰。这是现代人对于青城山在道教和水利界地位的肯定。相信去过青城山的人都有一个很深的感触是,青城山不局限于山清水秀,其人与自然的和谐同样做的出色,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生态好。也许这就是为什么已经有连续两届中国 IC 生态高峰论坛选址在青城山,因为彼生态和此生态遥相呼应。正如论坛主席,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集成电路设计分会副理事长,芯原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戴伟民所言,我们要在这里对接产业的应用、软件硬件,打造产业的生态。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集成电路设计分会副理事长,芯原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戴伟民

今年,2019 青城山中国 IC 生态高峰论坛打造的是智慧医疗的产业生态。

 

医疗电子不仅是产业自身的发展和创新,也关乎到国计民生。工信部电子信息司消费电子处处长杨旭东表示,智慧医疗电子产品种类众多,技术创新活跃,能够充分融合应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集成电路发展和应用提供了非常广阔的空间。政策方面针对涉及民生需求的医疗、养老等方面明确提出了多个发展方向,包括推广应用人工智能进行治疗的新模式和新手段,建立快速精准的智慧医疗体系,探索智慧医院,建设开发人机协同的手术机器人、智能诊疗助手,研发柔性可穿戴生物兼容的生理监测系统,研发人机协同临床智能诊疗方案,实现智能影像识别病理分类和智能多学科会诊,加强流行病智能监测防控等。

工信部电子信息司消费电子处处长杨旭东

政策的引导给了产业发展的大方向,当然最终的实施还是要靠产学研各界的齐心合力。青城山中国 IC 生态高峰论坛上,来自产学研各界代表对于智慧医疗产业发展各抒己见。

产业界 - 智慧医疗的成果和挑战
智慧医疗的落地更多地还是要靠企业去驱动,从 2011 年开始医疗领域一直都排名人工智能落地应用的前列,行业报告显示,自 2016 年开始智慧医疗一直都是多投资领域,且呈现上涨的趋势。

正值风口,智慧医疗也迎来越来越多的创新者。青城山中国 IC 生态高峰论坛上,到场嘉宾从不同维度、不同领域讲到了智慧医疗的产品创新。

北京太一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一科技)来自中医领域。太一科技创始人兼 CEO 解渤师从伤寒派田曾流大师曾荣修老先生。太一科技把中医和西医的双方检索学用在一起,用脉学把它串起来,在医学上进行探索,并开发出了取得一定成效的脉诊仪,在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以及预防未病方面取得突破。

解渤讲到:“中医和西医最大的区别是它的底层逻辑有一个巨大的区别,中医是把人体作为一个整体放在一个时间和空间的场里面来去研究它,而不是孤立的把它切割成碎片,像解剖一样。中医目前的唯一的有效的数据入口唯有脉学,相对于其他的诊断手段,脉学与病因病基和病症的匹配关系最高,能够高达 80%。”

太一科技的脉诊仪已经拥有成功案例。在解渤的介绍中提到,2017 年时有病人的血压非常高,压力值为 179/96。经过一年的治疗,到了 2018 年 9 月病人的脉已经正常,压力值为 131/80,变成了平脉。

从产业界代表在论坛上的分享我们看到了医疗的进步,但是我们离智慧医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当前中国智慧医疗的发展仍面临数据、人才和生态环境的三重挑战。正如解渤所言,过去中医为什么发展不好?很多团队都在做中医的大数据整理,但这些都是垃圾数据,用来做中医那就是无源之数、无人之木。但他相信,通过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中医名医的作用会被放大 1000 倍。

同时,解渤提到的另一点更是值得我们警醒,我们必须在最快的速度内制定一个世界的中医的脉学标准,如果中医脉学标准被其他国家给制定完了,那我们会非常被动,愧对我们的祖先。

确实,在每一个行业都是掌握标准的人掌控市场。

青城山中国 IC 生态高峰论坛为了能够带头打造产业生态,所邀请的嘉宾也是来自于产业的各个不同的方向,邦勤资本创始合伙人刘明宇代表着投资方,他所讲述的很多也是投资机构重点关心的问题。

他在分享《医疗产业升级换档中的若干关键问题》的过程中指出,当康婷医院上市时我们知道一组数据:中国现在大概有 2.4 亿人是精神不正常的。后来,在另一家药企上市时我们得知男性有 1.4 亿人是性功能不正常的。此外,卫生部的统计显示,我国有 1.14 个亿糖尿病患者,2.9 个亿心脑血管病人。如果再算上人口老龄化趋势,医疗产业升级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他谈到,从金融角度来讲,医疗器械和药品虽然不如互联网企业发展迅猛,但是也能拿到融资并取得不错的成效。不过相对而言,医疗的产业升级会很慢,很难有半导体界摩尔定律这样的神奇效果,几个大角色:病人、医生、医院、企业、政府之间也会有大的问题,包括信息不对称,管理部门管大放小,以及政策落后于产业发展等。

在产业端,参加 2019 青城山中国 IC 生态高峰论坛的还有上海联影医疗、博恩思医学机器人、腾讯 AI 医疗中心等,他们的分享让我们看到了智慧医疗的成绩,也知道了智慧医疗的机遇和挑战。

学术界 - 因病返贫还很常见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 IC 设计分会理事长,清华大学微电子所所长,核高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总体专家组组长魏少军对青城山中国 IC 生态高峰论坛非常支持,他本人在产学研三个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力,我们此次暂将其归到学者界。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 IC 设计分会理事长,清华大学微电子所所长,核高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总体专家组组长魏少军

魏少军表示,智慧医疗是继移动通信、物联网、工业控制之后第四大集成电路应用领域。医疗和人相关,因此人口的数量决定了市场的容量。他引用数据说到:“以 2015 年数据为参考,当时统计是全国有高血压人口大概有 1.6 到 1.7 亿人,高血脂人口有 1 亿人,糖尿病患者是 9200 多万,血脂异常者 1.6 亿人,脂肪肝患者 1.2 亿人。我们人口众多,但是问题也很严重,平均每 30 秒钟有一个人患癌症,平均每 30 秒钟有一个人患糖尿病,平均每 30 秒钟有一个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中国一年用于心脑血管疾病治疗费用达到 3000 亿元人民币,中国肝炎直接经济损失 3600 亿,中国因疾病而导致生产力丧失在 2005 到 2015 年 10 年间造成了 5500 亿的经济损失。这些数据触目惊心。”他指出,芯片在这些新型的电子医疗器械当中不仅用于治病更多用于防病,这个工作非常重要,非常有意义。

在参会嘉宾中,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生物医学工程系教授,OCT Medical Imaging 公司创始人及董事长陈忠平也是产学两方面的代表。他分享的主题是《光学相干成像在眼科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应用展望》。

光学相干成像是 20 世纪 90 年代逐步发展而成的一种新的三维层析成像技术,在医学领域属于新技术。陈忠平表示,过往医生都是对诊开药,现在有了基因技术和其他检测技术,很多的处理方法并不是对诊而是对人。他以癌症治疗举例,现在很多靶向药只对比如 10%的癌症病人有用,如果没有大数据这些药对病人帮助就有限。现在相当于是精准医疗。

陈忠平介绍称,光学相干成像现在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首先是眼科,比如黄斑变性、青光眼和糖尿病视网膜疾病方面都有很大应用,这个市场大概有 4 亿美元市场,大概有 20 多家公司;其次是心脑血管,将超声的心脑血管探头和 OCT 探头合在一起,可以看到很高的精度,同时也可以看得很深;第三个是癌症的探测,比如直肠癌和胃癌的探测,现在医生都习惯看两维图象,看三维图象不可能,因为信息数据太大了,所以必须要利用神经网络计算等来帮忙;最后还有早产婴儿,可以预防早产儿产生狭窄。

通过他的描述我们得知,OCT 已经能够做到一些应用,但是依然处于起步阶段,所开发出来的功能还是冰山一角,未来潜力还很大。

而精准治疗的下一步是大数据,这其中医疗影像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研究界 - 很多治疗都迫切需要智能化
对于智慧医疗的发展程度,奋斗在一线的医生们或许感受地更为真切,同时对于特定领域的发展需求也更为详细具体。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外科副主任,华西医院创伤医学中心常务副主任,骨科教授,主任医师项舟教授在 2019 青城山中国 IC 生态高峰论坛上和 一起分享了其在骨盆骨折方面做的研究和取得成果,以及该项研究还有那些方面希望能够借助智能化趋势,借助半导体技术做进一步的发展。

骨盆骨折往往属于高暴力损伤,且会伴随甚至威胁生命的并发症,包括急性失血性休克、腹膜后血肿、脏器损伤和神经损伤等。因此,骨盆骨折的治疗也相对比较复杂,包括是否截肢,患者术后是否能够运动,以及何时能运动等问题都是行业的困扰。

当前,治疗骨盆骨折已经有了瞄准镜作为导航,但这已经是很好的治疗水平了。项舟表示,由于有了多年的基础,做骨盆的进一步治疗就是我们的课题。目前对于骨盆的数字化精准定位已经被攻克,目前的设想是用数字化技术给患者的骨盆建立 XYZ 坐标,叫定向方式,现在遇到了瓶颈。因此,这个领域的软硬件都需要开发。

骨盆骨折只是医学领域众多落地场景之一,还有更多方向等待智能化。

见微光电虽然来自于产业界,但是当你知道这个来自于中国台湾的公司在做什么时,你就会发现他们走在细分领域研究的前沿。见微光电执行长张焜杰做的分享是《透过微小颤抖看见疾病于微末之时》。他指出,这个世界上 60 岁的人 1%会得到帕金森症,超过 70 岁以上这个机率会上升到 10%。现在最糟糕的情况是我们并不知道帕金森症是怎么产生的,所以我们没有办法预防它可以发生在任何人身上。

他表示,帕金森症代表了十几种以上不同类帕金森症,但很多需要经过 5 年甚至 10 年才能发现,因为需要长期的观察才能够确认。很多前期的细小颤抖会被医生所忽视,而肢体产生颤抖疾病大概有将近 50 多种。

见微光电通过光学图案技术对人体细小颤抖进行了放大,让很多肉眼难以辨别的颤抖能够被发现。通过和医院医生的合作,见微光电找了 100 个真正确认 5 年以上帕金森症患者,之后找了干涩条纹,干涩条纹变化量来辨别帕金森症。

项舟和张焜杰的演讲让我们看到了医疗领域在垂直领域做的研究,以及取得的成果。

2019 青城山中国 IC 生态高峰论坛研究界另一个给人以深刻印象的是汇医慧影,虽然他们是一个公司,但是他们做的是科研合作,通过系统平台和医院一起去做创新。

汇医慧影创新事业部总监左盼莉表示,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现在落地比较多主要是 DR 和 CT,汇医慧影做了一个人工智能的 APP,去联合产业的 ABC 三端去做更多的应用创新。她举例说,在 CT 这个相对比较复杂报告里面,医生写报告可能需要一个比较快协作流程,而且希望数据规范化再次使用,所以汇医慧影做了 AI 结构化报告系统,让这个报告很容易写完。同时,这个系统也能够帮助做精准治疗。

在科研层面,大量医生和医院会同汇医慧影一起合作去做创新。左盼莉在介绍中提到,汇医慧影有一个大数据科研平台,里面放了放射组学界面方法,让医生自己可以方便来做一些比较简单的科研课题;还有深度学习平台,携手科研同事和医生一起做深度学习以及算法创新。

满满一天的干货分享,让参会者从产学研各界对于智慧医疗的发展有清晰的认识,也让大家对于智慧医疗发展充满期待,同时我们也希望智慧医疗来的更快一些。正如刘明宇讲到的,全球每年的卫生支出当前已经占到超过 6%的 GDP,发达国家达到了 9%,一方面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另一方面这也说明看病对于家庭造成了极大的负担。因此,不管是提升治疗精准度方面,还是预防未病方面,医疗的智能化升级都需要换挡提速。

相关推荐

登录即可解锁
  • 海量技术文章
  • 设计资源下载
  • 产业链客户资源
  • 写文章/发需求
立即登录

与非网副主编,网名:吴生,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出身。在知识理论的探寻之路深耕躬行,力求用客观公正的数据给出产品、技术和产业最精准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