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产业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足鼎立的格局下,武汉、成都、重庆、西安、厦门新兴势力日益发挥重要作用。
本期《芯片世界地图》我们就来说说福建厦门、晋江的集成电路产业。
福建是电子信息产业大省,但并非产业强省。在这场集成电路产业“大跃进”的浪潮中,福建省自然不会放过“弯道超车”的机会,战略又是什么呢?
福建电子信息集团董事长邵玉龙的回答是:“当前,我们正围绕‘填屏补芯’,加快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补短板、调结构,推动福建电子信息产业由大奔强。”这句话透露的两个重点就是“屏”和“芯”。
屏:
京东方福州第 8.5 代新型半导体显示器件生产线已于今年 2 月投产;厦门天马微(二期)第 6 代 LTPS 生产线项目,预计 2018 年建成投产;莆田华佳彩面板生产线建设 2 条第 6 代 TFT-LCD 生产线,今年建成投产等。
芯:
联芯集成电路是联华和厦门市政府、福建省电子资讯集团三方共同成立的合资晶圆厂,也是大陆华南首座 12 英寸晶圆代工厂,初期导入联电的 55 和 40 纳米量产技术,而现已获准转进 28nm 制程。
“福建电子信息集团”是怎样一个高大上的组织机构呢?与非小编也查阅了一些资料:
福建电子信息集团前身是福建省电子工业厅,2000 年 9 月改制为福建省电子信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福建省人民政府出资组建的电子信息行业国有独资资产经营公司和投资平台。集团拥有一级企业 38 家,二级企业 73 家。其路线是规模化发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网络通信、信息服务”产业,特色化发展“LED、PCB、军工、电机”产业,精细化发展“类金融、贸易、置业、文创”产业。同时,集团是福建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闽台 LED、IC、LCD 及通信产业对接的责任单位,并在香港、台北设立了全资子公司,作为国际化的“桥头堡”。
目前看,厦门与晋江是福建集成电路发展当之无愧的排头兵。
优势:闽台合作
厦门毗邻中国台湾,闽台合作是其独特的优势。厦门毗邻中国台湾,被誉为两岸合作交流的窗口、试验田和排头兵。这将对厦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大环境带来了独特优势。
在刚刚结束的厦门海沧区委四届四次全会上,提出 8 年打造 500 亿集成电路产业集群的新目标。
话说海沧区也是有“来头”的,早在 1989 年,海沧就被国务院批准设立台商投资区,是全国最大的国家级台商投资区,2003 年成为厦门海沧区,保留台商投资区继续履行开发建设职能。
晋江作为福建省下辖县级市,是闽南金三角的核心,与中国台湾一水之隔,素有“泉南佛国”、“海滨邹鲁“的美誉。
因此与中国台湾地区集成电路产业互动发展,是厦门以及晋江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一大特色,也是内地新秀城市所无可比拟的优势。
晋江
在《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发布之后,晋江是为数不多抢先布局的四线城市,甚至可以说只是一个富饶的县级市。无论根基还是人才都是很薄弱的,晋江又要如何转型升级呢?
政策
晋江先后出台了《晋江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5)》、《晋江市集成电路产业人才战略规划纲要(2016~2025)》、《晋江市加快培育集成电路全产业链的若干意见》、《晋江市集成电路产业人才认定标准(试行)》等众多政策。尤其在人才上大费心思。
基金
联合“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设立 500 亿元“安芯产业投资基金”,参与设立 7.61 亿元“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引导设立 10 亿元“晋芯产业投资基金”。
园区
集成电路产业园作为空间载体,像雨后春笋在群国各地开花,这也为之后的产业集群准备了必要的条件。晋江也不例外,构建“三园一区”,喊出打造千亿 IC 产业集群的口号。
福建省集成电路产业园(科学园)
定位:以集成电路主产业链为核心,重点引进集成电路制造、封装测试、设计等龙头企业项目,以及科研服务平台,打造集产业、研发、科创、商贸、居住为一体的产居科技新城,总规划面积 404 公顷。
福建集成电路产业园(工业园)
定位:重点发展集成电路制造设备、封装设备、检测设备等装备类产业,半导体级硅晶圆、光刻胶等相关材料产业,以及智能穿戴产品等终端应用产业,并兼具居住、度假等复合功能,总规划面积 746.7 公顷。
晋江创意创业创新园(设计园)
定位: 以集成电路设计产业为主,引进国内外设计企业,并搭建相关设计服务平台、科研平台、研究院所,以及创新孵化平台,总规划面积 240 公顷。
该园区委托麦肯锡公司策划,总投资 150 亿元,致力于打造海峡西岸“智岭·慧谷”。现已引入中科院、中纺院、石墨烯产业技术研究院等 8 家公共平台机构,以及多家企业入驻。已累计引进各类人才 400 人。
三大园区不是口号喊得响,进展就会快的,需要强有力的推动,为此一个特殊的组织诞生了,就是福建省集成电路产业园区建设筹备工作组。
定位
晋江集成电路的定位是建设全球重要的内存生产基地、创建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合作示范中心、 打造海西地区特色集成电路全产业链生态圈。
对于晋江而言,2016 年 2 月 19 日晋华项目签约落地是一个重要时刻。预计在 2018 年 9 月正式投产,将打造成为中国第一个自主技术的内存制造项目。
晋华项目首创高科技领域技术共享模式,与中国台湾方面合作设立联合科研中心,进行产品的技术研发。待项目落地投产后,产品关键技术的研发将从中国台湾转回晋江,是两岸高科技深度技术合作的先河。
因此晋江打造“全球重要的内存生产基地”也就有“据”可依,晋江也希望由此带动晋江集成电路产业持续发展。
晋江集成电路产业的第二个发展定位是:以集成电路制造为主,封装测试、设计为辅,装备材料、应用终端为配套,以龙头项目为带动,打造海西地区特色集成电路全产业链生态圈。晋江将重点支持智能鞋服等智能穿戴,并规划发展从纺织、鞋服、芯片、电子元件、生产组装,到信息软件服务的全产业链。开发智能装备、智能汽车、物联网等应用终端产品。
据悉,晋江已对接 40 多家重点企业,涵盖从材料、设计到制造、封装全产业链。其中,晋华、矽品、美国空气化工、芝奇等 10 余个项目签约落地,总投资约 600 亿。
当然,梦想很大,实现起来却并不容易,前期的招商引资做的好,并非不会出现“烂尾楼”。《晋江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5)》指出,发展要靠三步走:
起步阶段(2016 年 -2019 年)
晋江将引进产业链条上下游配套企业,推动与本土传统产业协同合作。同时,加快晋华项目建设及技术开发,2018 年完成建厂并试产,达产后每月产能 6 万片。
发展阶段(2020 年 -2022 年)
晋江将持续引进培育与电子信息终端相关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集成电路封测、装备及材料项目将在该阶段陆续落地投产。
腾飞阶段(2023 年 -2025 年)
晋江将引进国际化优质企业,往高端内存产品发展。同时,晋华项目将在该阶段持续加快技术开发及产能扩充,目标月产能 20 万片。
厦门
作为一个县级能准确抓住集成电路产业契机,作为被房价“拖垮”的厦门,自然也要搞的有模有样,提出了将厦门打造成国家南方集成电路重镇的目标。
政策
《厦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设立规模 500 亿的厦门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成长为千亿级产业集群。目标到 2025 年 IC 产值将达到 1500 亿元;同时,带动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通讯和新兴产业等产值超 3000 亿元。整体上,以 IC 产业支撑的信息技术产业和相关产业规模超 4500 亿元。
围绕《厦门制造 2025》,厦门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编制了 2020-2025 年“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和"互联网+制造业"3 项专项行动计划。
打造火炬高新区
厦门市集成电路产业的主要承载地是厦门火炬高新区,规划面积 40 多平方公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集成电路龙头企业的大项目也相继落户于此:
联芯集成电路制造(厦门)有限公司落户于此,两岸合资金额高达 62 美元,并创下全球 12 英寸芯片生产线最新的建设速度;
紫光集团投资 40 亿元建设厦门紫光科技园,并牵头设立厦门国资紫光联合发展基金,全力打造国家级集成电路产业基地;
三安光电在此设立的合资企业厦门三安集成电路有限公司,投资 30 亿元,新建一条砷化镓和氮化镓外延片生产线。
目前,厦门市集成电路产业已集聚 70 多家企业,2015 年产业规模达 56 亿元,初步形成了覆盖“芯片研发设计、制造、封装、测试、装备与材料”等环节的完整产业链,已初步具备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良好生态。并希望凭借厦门计算机通讯产业的相对优势,借助联想、戴尔、友达等龙头企业,重点部署物联网相关的如网络通信、智能穿戴、工业控制等的 IC 关键技术与芯片。
目标
厦门的战略布局是坚持设计业引领发展的战略,计划到 2020 年,IC 产业总规模将达到 500 亿元, CAGR 为 549%;其中,设计业为 250 亿元,芯片制造业为 70 亿元,封装测试材料等为 180 亿元。
尽管晋江与厦门的关系更像是东莞与深圳,但回味《芯片世界地图》会发现两者大有不同。东莞是深圳的一个辐射,而后发展出独立的特色,而晋江与厦门更像齐头并进的两个独立竞争者。
与非网原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更多本系列的文章,欢迎点击《芯片世界地图》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