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语:周委员似乎说出了一些问题,但又总感觉没说到点儿上,全国统筹规划是一方面,但战略之后还要有具体的战术打法,这个是要产业和地方发挥各自优势的;此外,人才确实是解决本土核心技术缺失的一大关键,但我们真的缺少高端技术人才吗?恐怕不是……
“集成电路作为全球性的行业,特点是投资巨大,赢者通吃,在这样的一个架构下,在发展方式上国家应该有统筹规划,不能由地方政府自己去规划,因为任何地方都会从各自经济发展角度看问题,很难从全国整体层面来把握。”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副所长周玉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行业变热需冷静思考
如今,随着我国在推动信息化建设、互联网+等方面的发展,集成电路产业被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日益受到重视和关注。
从 2011 年开始国家出台政策鼓励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到 2014 年出台加快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 4 号文件,2015 年又出台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纲要,同年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策略发布,北京、上海、湖北等地的集成电路产业基金也陆续建立……从发展情况看,集成电路产业正在热起来。
周玉梅表示,各地方政府都在积极推动,对于行业而言是好事。但过去几年,战略性新兴产业相继出现产能过剩的问题,从最早的光伏,到如今的 LED,正是由于中国经济具有“二元制”的 特点,缺乏可以自动修正的反馈机制,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也要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
”各地方形成了如此大的基金盘子,投资肯定会向芯片制造企业和设计业倾斜,企业也会跟地方政府合作,寻求资金、土地的支持,由此带来整个产业向中国的迁移,因此特别需要合理的顶层设计和规划,否则将会形成重复投资和资源浪费。“周玉梅说。 人才培养受重视
长期以来,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核心技术缺失、人才匮乏等现象仍有待改观,人才需求矛盾日益突出。据业界统计,2015 年中国集成电路从业人数 39.4 万人,其中技术人员 14.1 万人;预计到 2020 年,从业人数将达到 79.2 万人,其中技术人员 32.44 万人。但中国集成电路行业专业人才储备数量少,中高级人才缺口很大。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出台了很多相关政策来扶持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的培养。2013 年教育部出台集成电路人才培养计划,2015 年教育部正式批复 9 家高校建立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希望在功能性人才培养上进行探索,同时还批准了 17 家筹建单位。
周玉梅表示,国家和地方对于人才培养的响应度都非常高,这说明人才对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视。
“教育系统主要培养在人才体系的金字塔结构中下层需要的支撑人才,尖端人才可以通过长期培养,也可以通过引进的方式获得。加快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关键是推动自主创新,根本是强化人才支撑。”周玉梅说。
未来五年定有突破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已经获得了长足的进步,这在周玉梅看来是值得自豪的事情。
“展讯的基带芯片已经可以跟博通抗衡,海思这两年的发展也令人刮目相看,已经在台积电 16nm 基础上进行产品研发,同时在关注更前沿的 7nm 技术。我觉得中国的集成电路行业在未来五年一定会在某一个点上有所突破。通信类芯片以华为为代表的公司已经走出来了,CPU、DSP 等通用器件方面,很多中国企业也存在机会。”周玉梅说。
对于集成电路产业的未来发展,周玉梅表示,可能不会按摩耳定律往下走而是按照应用需求。比如物联网、互联网+、智能制造等很多应用,对工艺制程的要求并不高,未来最终用户可以自己来定义产品,而并非传统的交由设计公司来定义,这种虚拟的垂直性产品定义或许会产生新的模式,对行业理念上产生冲击。
周玉梅表示,从研究机构角度来看,工艺研发、专利申请保护是必须做的事情,为国内企业在专利拥有和保护上做贡献。在设计方面除了设计技术的演进之外,还会探讨新的业态形式,比如开始关注搭建公共共享平台,能够让最终使用者自己定义芯片。
“就像过去做 PCB 板是很专业的事情但后来变简单一样,我们希望在 IC 领域能够达到同样的效果。而如何降低技术上的门槛,是我们现在做的事情。如果做成,对于半导体行业应用角度来说应该是一个突破。”周玉梅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