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语:NFC 应用之所以这么久都得不到普及,场景化是根本问题,即使 Apple Pay 进来,这个问题也不是短时间可以解决的,但加快这一进程就是对市场最大的利好,如果不是财大气粗的企业,或者找不好切入点(倒是一些跟应用场景直接相关的商机可以挖一挖),过早加入 NFC 市场可能熬不过前面这段市场培育期,谨慎还是要的……
近日,万众期待的 Apple Pay(苹果支付)在时隔半年之后姗姗来迟,登陆中国市场,随即引发了苹果用户尝鲜热潮。但是昨天一天,用户们对 Apple Pay 的热情就迅速转化为了吐槽,纷纷在微博、微信朋友圈抱怨绑卡不成功或者商户不支持。同时 Apple Pay 也使得沉寂许久的 NFC 支付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有行业人士指出,NFC 产业链过长,各方建设成本很高,在现在前景不明的情况下,大规模的投入很有可能打水漂。
NFC 产业分食者众多 一场谈判谈十年
NFC 是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的简称,是一种短距高频的无线电技术,由非接触式射频识别(RFID)技术演变而来。NFC 其实已经广泛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比如乘公交车、坐地铁数卡,在办公区刷门禁卡等等。NFC 技术本来由半导体、芯片企业主导,后来手机硬件厂商、通信运营商、银行银联、第三方支付公司等介入该产业后,一方面将 NFC 技术的功能拓展到了通信、支付等领域,另一方面也将产业链拉长,使得各方利益难以平衡,直接阻碍了行业的发展。
一位资深通信行业从业人士介绍,在 2005 年前后,以中移动为首的三大运营商与银行、银联就开始坐下来谈 NFC 技术的应用。通信运营方这边当时希望借鉴日本 NFC 应用模式,即手机号码自动成为用户的支付账户,方便用户用手机支付,拿着手机去便利店就可以“刷手机”买东西。但是这一设想遭到了银行、银联的极力反对,他们认为那样的话通信运营商就干了很多银行的活。该人士透露,运营商与银行两方的谈判陆陆续续谈了快十年。后来中移动通过直接入股浦发银行,并且申请第三方支付牌照等手段来推动 NFC 技术普及,但都无疾而终。因为在这个过程中谈判桌上又多了手机硬件厂商、线下商户等产业链参与者。
国内手机厂商纷纷弃用 NFC 苹果逆势而行
在通信运营商和银行、银联旷日持久的谈判扯皮之后,近些年来手机厂商一度接棒,成为 NFC 技术的热衷者,不过该热度也很快退去。去年 7 月份,在魅族旗舰机型 MX5 的发布会上,魅族公司 CEO 白永祥宣布魅族 MX5 的 mTouch 指纹识别,除了最常用的解锁外,其与支付宝钱包已经实现打通,可以直接用指纹加密进行支付宝支付了,无需输入多次密码。而就在一年之前,魅族在发布上一代旗舰机型 MX4pro 时曾经极力推广 NFC 支付。与魅族做出同样选择的是小米,其在新推出的机型当中已经不再具备 NFC 技术。
而与国内手机厂商相反的是,此前一直不支持 NFC 技术的苹果在去年三季度发布 iPhone 6 的同时宣布推出 Apple Pay。不过有消息人士透露,苹果当时将中国列为 Apple Pay 的第一批准入市场,不过正式没有搞定 NFC 产业链上的银行、银联、商户等,导致延迟了半年多的时间。NFC 业内人士表示,NFC 上游是复杂的芯片供应商,在中游手机厂商需要面对上游供应商的合作,同时需要跟银行、商户和手机消费者的多重关系进行整合。
苹果大规模押宝 NFC 支付 前途未卜
苹果逆市而为,押宝 NFC 支付,不过在美国和英国两大市场都遇冷,美国甚至出现大型连锁零售商在铺设 Apple Pay 设备完毕之后又喊停下线,理由是设备铺设需要花费巨额的 IT 建设成本。
资深 IT 行业观察人士刘步尘提醒,在苹果在中国市场上线 Apple Pay 之后,NFC 产业链上的参与者要控制好投资,因为苹果在中国的名头很响,在 NFC 支付前景不明朗,甚至已经被证明前途暗淡的情况下,大规模投资 NFC 很有可能打水漂。某第三方支付公司人士也指出,苹果凭借其强大的粉丝效应可能会带火 Apple Pay,但是对于移动支付来说,NFC 技术已经落后,不是主流手段,加上 NFC 产业链过长,各方利益难以协调,直接影响用户体验,消费场景难以拓展,所以各方对基于 NFC 技术的支付产品都抱着谨慎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