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星计划,您可以享受以下权益:

  • 创作内容快速变现
  • 行业影响力扩散
  • 作品版权保护
  • 300W+ 专业用户
  • 1.5W+ 优质创作者
  • 5000+ 长期合作伙伴
立即加入
  • 正文
  • 相关推荐
  • 电子产业图谱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澜起CEO告诉你IC行业该怎么创业

2015/01/22
2
阅读需 7 分钟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小编近日参加了由上海市人才交流开发中心举办的一期创业分享活动。被称为“中国IC设计海归第一人”的杨崇和跟我们分享了他做IC设计公司20年来的教训和经验并对当前以及未来中国IC设计行业发展做了分析。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下杨博士的精彩分享!

葛优大爷曾在《天下无贼》里语重心长的感叹:“21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人才在各行各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上个世纪80年代大陆IC设计产业刚刚起步,这方面的人才也没有几个。那时候国内的很多公司每天主要的工作是拆解、复制。经过20多年的发展,国内IC设计人才的成长已经成熟,人才瓶颈已经不存在。所以近年各种IC设计公司前赴后继,目前已有700多家。

图1 澜起CEO杨崇和

现在人是有了,也就是组成一个公司的零件已经不缺了。但怎样把这些“零件”放到合适的位置,让公司这台机器顺利的运转成为初创IC公司面临的一个大问题。这样的问题在各行各业都存在。但是在IC设计行业尤为明显,因为IC设计人员也就是工程师一般都是有傲气的(总觉得老子有技术,老子天下第一),管理起来尤为费力。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公司的管理者理性的处理与工程师之间的矛盾。管理者既要考虑工程师的想法(即使有时候他们表达的不是很友善),毕竟他们是专业的,也要有自己的考虑(你的决策关系公司的生死存亡)。

另外初创公司在薪酬和制度方面没法和大公司相比,怎样把人才聚集到一起并让他们留下来是一件让初创公司的管理者三千青丝变白发的事情。既然现实没法和大公司竞争,那么给员工画一个并不遥远,能够吃到的大饼是必须的。物资上有所欠缺就只能精神上加以弥补了。不过面对人员的来来往往,各位总们也不要太着急,在短期内难以形成一个好的团队,一般至少需要3~5年的积累和沉淀,留下来的才是最有战斗力的。

人的事情说完了,下面就是钱的事了。如果公司不是像展讯、海思那样有一个有钱的“爹”。到处找钱就是初创公司不得不做的事情。有过融资经历的人都知道投资人的难搞(目前中国IC行业投资价格高是不争的事实),他漫天要价,你只能坐地还钱了,讨价还价要花很长时间和很多精力。最后到底能讨到多少钱还看各位总们的修行了。不过有一点很重要:不要在公司缺钱到活不下去的程度再去融资,那样的话你就只能被漫天要价了,不能体现公司真正的价值。

另外,初创公司在选择方向的时候。尽量避免走高大上路线,在普通产品方面还有很多事可以做,比如MEMS Sensor、汽车电子、Power manager等并不需要多高的技术。尽量跟着大哥走,这样走错的可能性比较少。跟着走是指大方向,具体的还是要体现自己的真功夫。

IPO
人和钱的事都解决好,在经营方面和市场定位方面不出现大错的话,下面就要考虑IPO了。初创公司在上市的时候不要待价而沽。有的公司觉得自己可以值更高的价格,于是到了上市的时候没上市想再等等,错过了上市机会,最终因为资金链和市场的一些原因永远消失了。

在上市过程中由于初创公司实力的问题,你没法和投行讨价还价,如果在能接受范围之内就上吧!先通过投行上了,然后再挣钱。以澜起的上市经历为例:在刚开始谈上市的时候投行保证每股可以达到20美元,在提交上市请求并获得通过后投行说只能15美元。上市前一天晚上投行通知只能10美元,整整比预期打了半折!最终澜起还是上市了,上了之后首日增长20%,直到退市之前已经达到26.3美元每股。

将来的好日子

到这里公司都上市了,关于创业也没什么好说的了。一起来看看当前以及未来中国IC设计行业发展形势!杨博士说:“未来五年是中国半导体发展的黄金五年”。去年随着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的成立,以国家资本撬动社会资本的模式聚集了巨额投资资本,中国IC产业不差钱!另外展讯,锐迪科,澜起等近期都获得了大笔资金注入同样也反应了国内资本对半导体的热爱。

放眼望去,彩旗飘飘,形势一片大好。不过这个形势大好是对产业来说的。未来五年是产业的黄金时代,并不是创业的黄金时代,因为现在成本越来越高,如果做技术没有突破,很难初创存活。未来是600家IC设计公司到300家的过程,而不是600家到1000家,未来五年是一个整合的五年。中国小公司很多,但大公司没有,未来在国家层面希望看到和国外巨头竞争的大公司。所以公司之间的吞并将会在未来五年不断上演,小公司生存状况堪忧!更别谈初创企业了。随着国家基金的投向,集成电路产业的国家队已渐露雏形,最终形成和电信运营商“三国鼎立”一样的局面也不是不可能!

更多关于本土IC的资讯,欢迎访问 与非网本土IC企业专区

与非网原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

电子产业图谱

与非网编辑。与电子结缘五年,电子工程师的从业经历让我深刻体会业者的需求与困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思考行业趋势、网罗行业趣事、跟踪技术革新,为中国广大“电农”以及相关从业者、爱好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