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 一、四大高频问题:新手最容易踩的坑
    • 二、老工程师补充:这些隐藏问题也别忽视
    • 三、给新手的贴心提醒
  • 相关推荐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锡膏印刷机总出问题 老工程师总结 7 大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04/15 16:37
736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在 SMT 加工里,锡膏印刷机简直是 PCBA 的 “画龙点睛” 设备,可要是操作不当,各种小毛病特别让人头疼。作为在这行摸爬滚打多年的过来人,傲牛的研发工程师尝试用更接地气、更口语化的方式,将SMT工艺中,锡膏在印刷时出现的问题、原因及解决办法分享给大家,在保证专业的同时,也尝试提高内容的可读性,都是接地气的干货,新手也能看懂!

一、四大高频问题:新手最容易踩的坑

1、锡膏 “瘫软” 流得到处都是(塌陷)

刚印好的锡膏像化掉的冰淇淋,边缘垮塌不说,还会流到隔壁焊盘 “串门”,焊接时特别容易短路。

为啥会这样?

一是刮刀太用力,把锡膏挤得到处跑,试试把压力调小些(建议降至 5-8N/mm),别让锡膏 “喘不过气”;

二是锡膏太稀了,撑不住形状,换黏度高一点的锡膏(需提升至 80-100Pa・s),就像选橡皮泥,太软肯定捏不出形状;

三是锡粉太细了,试试换成中等颗粒的锡膏(优选 T6 级 15-25μm 颗粒),下锡稳当又不容易变形。

2、锡膏 “走位” 对不准焊盘(偏位)

印出来的锡膏和焊盘 “对不上焦”,要么歪一边,要么蹭到阻焊膜上形成锡球。

解决办法记好啦:

先检查 PCB 有没有夹紧,有的板子没固定好,印刷时轻轻一碰就移位,建议用多点夹紧或者真空吸附牢牢固定;

如果钢网开孔和焊盘对不上,赶紧重新做个精准开模的钢网(精度需<±10μm),别让 “模具” 拖后腿。

3、焊盘 “吃不饱” 漏印缺锡

小焊盘最容易遇到这种情况,印完发现锡膏没填满,焊接时就会虚焊、假焊。

分情况解决:

刮刀速度太快像赶时间,锡膏来不及填满网孔,放慢速度试试(建议 30-40mm/s);

分离时 “手速” 太快,锡膏被带跑了,分离速度调慢点(控制在 1-2mm/s);

锡膏太黏糊也不行,选黏度合适的(需降低至 60-80Pa・s);

钢网开孔太小的话,让厂家按焊盘尺寸精准开孔(按焊盘尺寸 1:1 设计),别 “偷工减料”。

4、锡膏表面 “坑坑洼洼”(凹陷)

印好的锡膏表面不平整,边缘模糊,看着就像 “麻子脸”,焊接时容易接触不良。

记住这两点:

刮刀压力别太大(导致锡膏被过度挤压),不然锡膏被压得凹进去;

钢网孔如果有灰尘,及时清洗(需每 50 次印刷超声清洗),别让 “小杂质” 破坏成型。

二、老工程师补充:这些隐藏问题也别忽视

1、焊盘间 “搭小桥”(桥连)和 “蹦锡球”

锡膏印太多(锡膏印刷厚度超焊盘高度 120%),或者钢网开口太大(比焊盘大 10% 以上),回流焊时焊料流得到处都是,相邻焊盘连一起,还会蹦出锡球。

咋办? 印刷时用仪器测测厚度(误差 ±5%),别超过焊盘高度太多;钢网开口比焊盘略小一点(按焊盘尺寸 90% 设计),边缘倒个小角(增加 50μm),减少应力。

2、锡膏厚度 “忽厚忽薄”(不均)

有的地方厚得像小山,有的地方薄得像纸,大多是因为刮刀磨损(边缘缺口>50μm)、钢网松了(张力<35N/cm),或者锡膏没搅匀导致金属粉分层。

解决步骤: 定期检查刮刀有没有缺口(寿命 2000 次印刷),钢网张力够不够(别像松垮的琴弦,推荐 35-45N/cm),锡膏用前多搅拌(黏度波动<10%),别偷懒!

3、印刷时 “拖泥带水”(拉丝、拖尾)

锡膏像融化的奶酪一样拉丝,主要是太稀了(粘度<50Pa・s),加上刮刀速度太快( 速度>50mm/s)。

试试这样调: 选稍微稠一点、“抗拉伸” 的锡膏(黏度随剪切速率变化率>30%),刮刀别跑太快(速度控制在 30-40mm/s),钢网孔内壁打磨光滑些,减少阻力(粗糙度 Ra<1μm)。

三、给新手的贴心提醒

其实这些问题总结下来,关键就是 “三看”:

一看设备:刮刀压力、速度、PCB 固定要到位;

二看材料:锡膏黏度、颗粒度选对,别图便宜用不合适的;

三看细节:钢网定期清洗、检查,参数别随便照搬,根据实际情况微调。

只要多留意这些细节,印刷不良率肯定能降下来,新手也能慢慢变成老师傅!

点赞
收藏
评论
分享
加入交流群
举报

相关推荐

登录即可解锁
  • 海量技术文章
  • 设计资源下载
  • 产业链客户资源
  • 写文章/发需求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