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台积电计划自2025年1月起调整3nm、5nm先进制程及CoWoS封装工艺价格。3nm、5nm先进制程订单涨价3%-8%,AI高性能计算产品订单涨幅或达8%-10%,CoWoS先进封装服务涨价10%-20%。
先进制程一直是半导体人比较关注的话题。在晶圆代工市场中,目前持续推进7nm以下先进制程的大厂,全球仅剩下台积电、三星与英特尔等少数厂商。
本文着重梳理一下当下全球3nm的产能情况,以及以台积电为代表的三家巨头在2nm以下制程技术的布局。
全球3nm的产能情况
一往无前的台积电
2024年四季度,台积电3nm的营业收入占比已达到26%,且过去四个季度,3nm的营业收入呈现逐季快速增长的态势。
图源:台积电公告
台积电的3nm制程主要产能集中在中国台湾省南部科学园区晶圆十八厂。
晶圆十八厂为3nm、5nm厂区,近年因应客户需求,陆续将5nm产能转换至3nm。随着晶圆十八厂 P8厂区于2024年下半年加入投产及客户强劲需求加持下,2025年的3nm营收有望超越5nm。
近期供应链消息指出,台积电晶圆十八厂 P9厂区CUP(Central Utility Plant)新建工程已准备进行,通常做为Fab晶圆制造及无尘室的前期准备工程,为扩充3nm产能做准备。供应链认为,Fab栋最快会在2025年第二季动工。
另外,台积电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第一座晶圆厂已于2024年第四季度进入大规模生产阶段。该工厂采用4nm制程技术,目前良率与台湾地区的晶圆厂相当,预计2026年第一季月产量将达3万片左右。亚利桑那州的第二座和第三座晶圆厂的建设计划也在顺利推进。未来这些晶圆厂将根据客户需求采用更先进的技术,如3nm、2nm和A16等。其中,第二座晶圆厂的厂房建设基本完成,现在开始安装设备等,预计在2026年下半年开始搬入生产设备。台积电董事长魏哲家于法说会表示,计划很快启动第三座晶圆厂的建设。
而台积电在日本和德国的晶圆厂项目主要集中在其他制程,尚未涉及3nm及更先进制程。
值得一提的是,摩根士丹利在2024年9月的报告中预测,在强劲的AI芯片需求情况下,预计到2025年,台积电将其3nm产能从2024年的9万片提升到12万片;到2026年,台积电的3nm产能有望进一步提升至每月14万片,其中2万片将分配给美国工厂;且进一步将2nm制程提升到每月8万片,提供给苹果iPhone的采用。
三星、英特尔的别样风景
根据三星官网信息,三星的先进制程主要分布在韩国华城工厂、京畿道平泽工厂,以及美国泰勒工厂。
图源:三星官网
华城工厂是三星重要的先进制程生产基地之一,支持从3nm到10nm的工艺节点,产能情况未知。不过根据Businesskorea在2024年10月的报道,华城工厂的S3生产线在2025年底将全部转化为2nm生产线。
根据公开信息显示,平泽P2和P3晶圆厂主要生产4-7nm的芯片。早在2022年,三星曾表示,在华城工厂开始生产3nm芯片后,会将3nm的生产扩展至平泽较新的工厂。但三星的3nm工艺一直被良品率问题所困扰,后续在平泽的3nm生产情况,笔者未找到相关信息。
此外,平泽P4晶圆厂原本计划兼顾NAND闪存、晶圆代工和DRAM生产,但由于代工订单不足,三星调整了设备安装计划,优先转向生产高带宽内存(HBM)等存储芯片。
而三星位于美国泰勒的新晶圆厂设备引入推迟到2026年后,主要由于先进制程良率不佳、客户获取困难等原因。
关于英特尔3nm产能,没有太多披露数据。英特尔2024年年报披露,Intel 3(3nm级制程技术)在2024年已经在美国俄勒冈州进行大批量生产,2025年大批量生产会转移到欧洲爱尔兰工厂,英特尔的Xeon 6可扩展数据中心处理器基于该技术。
不过此前另有消息称,英特尔采用台积电定制的3nm工艺技术来制造其Lunar Lake和Arrow Lake计算核心,预计产量将在2025年初增加。
2nm战局如何?
2025年对于台积电、三星和英特尔这三大玩家来说,2nm制程都进入了试产准备期,新一轮先进制程市场争夺战一触即发。
台积电N2,2025年下半年量产
“我们除了继续在台南科学园区扩大3nm产能,还会在新竹和高雄科学园区为2nm晶圆厂的多阶段建设做准备,以满足客户强劲的结构性需求。”台积电董事长魏哲家在法说会上表示:“预计在2nm技术推出的前两年,新流片数量将高于3nm和5nm技术在前两年,这得益于智能手机和高性能计算应用的推动,台积电第一代GAAFET N2按计划将于2025年下半年实现量产,爬坡进度与N3类似。与N3E相比,N2将实现全节点的性能和功耗优势,在相同功耗下速度提升10-15%,或者在相同速度下功耗降低25%-30%,芯片密度提高超过15%。基于持续改进的策略,我们还推出了N2P作为N2技术家族的延伸。N2P在N2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了性能和功耗表现。N2P将同时支持智能手机和高性能计算应用,计划于2026年下半年实现量产。”
此外,魏哲家还介绍了台积电的具备超级电源轨(Super Power Rail,SPR)技术的A16独立产品。其SPR是一种创新的、行业领先的背面供电解决方案,首次在行业内采用全新的背面金属方案,在保持栅极密度和器件宽度灵活性的同时,实现产品效益最大化。
与N2P相比,A16在相同功耗下速度可进一步提升8-10%,在相同速度下功耗可降低15-20%,芯片密度还能额外提高7-10%。A16最适合具有复杂信号路由和密集供电网络的特定高性能计算产品,计划于2026 年下半年实现量产。
N2、N2P、A16 及其衍生技术将进一步巩固我们的技术领先地位,使台积电能够把握未来的增长机遇。
三星努力追赶
根据Businesskorea在2024年10月的报道,三星晶圆代工厂正加速建立2nm制程的量产设施,计划2025年第一季度在华城工厂的S3生产线设立每月0.7万片晶圆产能的2nm生产线,2025年年底华城工厂S3剩余的3nm生产线将全部转换为2nm生产线。
Businesskorea报道还显示三星将在2025年第二季度在平泽P2晶圆厂的S5安装一条1.4nm制程的生产线,月产能0.2-0.3万片晶圆。
目前,三星想要和台积电在3nm制程工艺上一争高下,面临的挑战还不小。三星在华城工厂和平泽P2工厂的举措,旨在2025年实现2nm制程的大规模生产,并在2027年前实现1.4nm制程,以努力追赶竞争对手台积电。
三星的2nm工艺以SF2为基础,通过后续不同节点的开发和优化,如SF2P、SF2Z、SF2A 和SF2X等,分别满足不同市场领域对芯片性能、功耗、面积等方面的特定需求。
由于台积电预计在2025年下半年开启2nm芯片的量产,这将吸引苹果、英伟达和高通等主要客户的进一步关注。但值得关注的是,由于2nm产能有限,部分客户或许会考虑转单至三星,这无疑将对竞争格局产生影响。
Intel 18A,2025年量产
2024年9月5日,英特尔宣布不再计划在即将面向消费市场的Arrow Lake处理器中使用自己的“Intel 20A”工艺节点,将把资源从开发Intel 20A(2nm)转移到较小的Intel 18A(1.8nm)节点。还表示,目前正在使用“外部合作伙伴”来制造Arrow Lake所有芯片组件,报道猜测外部合作伙伴很可能是芯片制造商台积电。
Intel 18A是英特尔的下一代前沿工艺技术,节点采用环绕式栅极晶体管(RibbonFET)和背面供电(PowerVia)技术。RibbonFET旨在实现更快的晶体管开关速度,同时实现与多个鳍片相同的驱动电流,但占用空间更小;PowerVia是其独特的行业首创的背面供电技术,旨在通过消除晶圆正面的电源布线需求来优化信号传输。
根据英特尔年报显示,Intel 18A提供给外部代工客户,预计将于2025年开始大规模生产Panther Lake,这是英特尔新客户端产品系列,也是Intel 18A工艺的首批处理器。
根据之前英特尔披露的信息显示,英特尔计划Intel 18A之后的Intel 14A导入High-NA EUV光刻机,与Intel 18A制程技术相较,Intel 14A制程技术的晶体管密度将会提升20%,能效提升15%。相比竞争对手,英特尔在 High-NA EUV 经验方面至少拥有一年的领先优势。
最后
2025年,台积电、三星和英特尔均计划实现2nm及以下制程的量产,市场竞争将愈发激烈。台积电预计2nm制程的量产曲线与3nm相似,另据韩国媒体The Bell报道,三星新一代自研移动处理器Exynos 2600将采用自家的2nm制程代工,目前试产初始良率也达到了预计的30%。
三星和英特尔能否弥补在3nm制程上的失利,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