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比亚迪发布天神之眼,天神之眼分为三个方案:
天神之眼A(三激光版):搭载3颗激光雷达和双Orin X芯片,可实现城区、高速、泊车全域领航,主要应用于仰望品牌。
天神之眼B(激光版):配备激光雷达和Orin X芯片,支持城市领航和高快领航等功能,用于腾势、汉、唐等中高端车型。
天神之眼C(三目版):采用前视三目5R12V12U方案,支持高速领航、记忆领航、代客泊车等智驾功能,覆盖比亚迪主流车型(7万-20万级),推动智驾技术普惠。
过去,智能驾驶一般在20万以上的车上才有,同一辆车具备智能驾驶功能和没有智能驾驶功能,差价可以到几万元。天神之眼的落地,则在舆论上实现了智驾平权,受到影响最大的是那些拿智驾当噱头,玩高溢价的车企。
为什么说是舆论上的科技平权呢?
因为天神之眼C上的L2辅助驾驶、ACC、代客泊车等功能,传统油车上早就有了,比如朗逸、宝来、速腾等平民油车均有搭载上述功能的款型,只不过传统车企在这方面很少宣传,因为这些功能总是有出错的概率,传统车企比较保守,不去做宣传。
早在2021年,奔驰L3自动驾驶系统通过了德国联邦机动车运输管理局的技术条例审批,成为全球首个获得UN-R157认证的汽车企业。
如果是国内新势力,早就沸腾式宣传,弄得路人皆知,但奔驰不对自家的L3级智驾做宣传,一是因为奔驰品牌附加值高,不需要智驾这个噱头,就能在全球高溢价大卖,没必要额外付出高额营销经费去宣传L3自动驾驶。二是传统车企比较保守,知道智驾总是会出错,一旦智驾出事故,不仅危及车主生命,还会对自己的品牌造成巨大负面影响。
千万别被新势力营销洗脑,夜郎自大,以为新势力智能驾驶天下无敌,奔驰的L3撞了奔驰买单,国内那些智能驾驶吹的天花乱坠,但真发生事故了,无一例外都是车主的责任。
正是因为国内这些新势力因为实在没有什么拿的出手的,因而只能拿智驾当噱头,忽悠消费者,收割信息税。
事实上,很多消费者已经被忽悠了,很多短视频显示车主在高速上睡觉,还有些短视频则显示在事故发生前1秒车辆退出智驾让车主接管,车主猝不及防导致发生事故。
这种具备智能驾驶功能的车辆和迷信智能驾驶的车主是交通安全的巨大隐患。
铁流认为,除非法律规定,智驾发生事故由车企承担责任,智驾造成他人伤亡构成交通肇事罪,车主不承任何担刑事、行政、民事责任,否则所谓的智驾就是智商税。
也许有人会说智驾体验如何好,事实上,给新手驾驶员当副驾驶比自己开车还累。
其实,不想开车完全可以打车,把买智驾车多花的几万块钱用来打车,足够用好几年了。
至于那些拼命拿智驾做宣传的车,大家要明白,这款车其他方面一定普遍很一般,其他方面一定是乏善可陈。
比如沃尔沃安全,就重点宣传安全,不会宣传智驾。
比如雪铁龙底盘好,就重点宣传底盘,不会宣传智驾。
比如日系省油、耐用,就重点宣传省油和一车传三代,不会宣传智驾。
一定是那种各个方面都不行的车企,实在找不出优点了,才会拼命宣传智驾。
比亚迪发布天神之眼,最大的意义就是让智驾在舆论上普及,因为过去传统车企一般称为L2辅助驾驶,新势力改个名称叫智驾。普通人不懂技术,不知道L2辅助驾驶和现在新势力鼓吹的智能驾驶其实就是一个东西。
再强调一次,现阶段的智驾本质上就是L2辅助驾驶,诚然,有些厂商在L2的基础上做了优化,自称是L2.5、L2.99,但这依然是L2,而不是L3,真出了事情,车主全责,车企无责。
由于新势力的智驾往往要30万元左右,很多人没体验过,很多人会先入为主的认为智能驾驶对于L2辅助驾驶是技术革命。
不过,当比亚迪把高速领航、记忆领航、代客泊车等智驾功能也标榜为智能驾驶,并下放到10万以内的电车上时,必然导致智驾平权,让普通人也感受智能驾驶。
当越来越多的车主感受过智能驾驶后,特别是和传统车企的L2辅助驾驶作对比后,自然而然也就祛魅了,新势力车企很难再用智能驾驶支撑自己的高溢价。
这也是为何在比亚迪发布天神之眼的前后,遥遥领先车企的高管含沙射影比亚迪的天神之眼,随后HIGO和泰迪开始网络论战,双方火力全开,连带着泰迪和天团,HIGO和米猴之间的对战都偃旗息鼓了。
就智能驾驶来说,现阶段比亚迪的方案没有经过验证,体验会比较一般,出问题是再所难免的。不过,比亚迪用户数量巨大,一旦智能驾驶向平民车投放,数据积累速度会比绝大部分车企快。
最后重复一下,现阶段的智能驾驶都是智商税。
除非法律规定,智驾发生事故由车企承担责任,智驾造成他人伤亡构成交通肇事罪,车主不承任何担刑事、行政、民事责任,否则所谓的智驾就是智商税。
作为普通工薪族,不要去为智能驾驶的溢价买单,方向盘把握在自己手里最靠谱,将来什么时候法律明文规定了智驾造成他人伤亡构成交通肇事罪,车主不承任何担刑事、行政、民事责任,到这个时候,我们再去体验智能驾驶,让科技真正方便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