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凌峰,编辑:水镜
在一个被称为锂电池 “边角料” 的赛道上,创建起一家营收突破100亿元,市值突破280亿(巅峰市值突破400亿)的产业巨头,并持续称霸全球,励建立及其执掌下的科达利(002850.SZ)构建了一个产业发展与突破的最佳研究样本。
励建立和励建矩兄弟出生于 “模具之乡” 浙江宁波,1996年9月,他们靠打工攒下来的2万元,在深圳创立科达利,起初生产手机电池外壳。此后,两人做出了一个胆大的决定——切入动力电池精密结构件的研发。
超前的布局,加上矢志不渝的研发攻坚,科达利成功打破了日企垄断,凭借 “物美价廉” 的优势,甚至许多日本电池企业也成为公司的客户。
淘金热爆发时,淘金者不一定赚钱,但卖铲人往往能大赚。当动力电池产业陷入全产业链产能过剩困境中,许多企业利润大幅下滑甚至亏损,但所有的电池企业都需要结构件,这种 “八爪鱼” 式的产业模式,让科达利尽情享受行业红利。
尽管当前锂电池结构件行业价格下滑,但凭借技术沉淀、规模效应以及强大的客户黏性,科达利近5年收入年复合增速达到39%,归母净利润CAGR更是高达惊人的71%。即便是锂电大退潮的2024年,前三季度科达利仍实现营收85.92亿元(同比增长10.60%),实现归母净利润10.16亿元(同比增长27.86%)。
28年成长史,科达利已经蜕变为锂电池产业链中的 “超级隐形冠军”。
纵观锂电产业二十多年发展史,周期波动不可避免,长远看,全球新能源崛起的大势不会变, 而回到企业层面,未来在全球范围里的激烈博弈,甚至 “战争” 的风险都在进一步加剧。笔者认为,此时,巨头的选择和走向备受市场关注,他们每一次重大战略的实施或调整,都可能对未来产业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对产业内其他玩家而言,这也极具研究与参考价值。
豪赌跨界,造就超级“隐形冠军”
任何一家超级独角兽的诞生都有其独特的方法论:能够在外资卡脖子的行业,实现国产替代,甚至走向全球,科达利无疑就是其中标杆企业。
历史基因决定企业底蕴,励氏兄弟出生于 “模具之乡” 浙江宁波,当地模具企业鳞次栉比,耳濡目染下,创始人对模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董事长励建立还在读中专时选择了模具设计专业。
1991年,励建立中专毕业,彼时改革开放浪潮扑面而来,他逐浪南下来到深圳,起初在一家港资企业做模具设计。
工作中他发现市场普遍缺乏大型且专业的独立模具厂,于是兄弟两人在1996年,用打工攒下的2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创办科达利。创业初期,科达利定位在五金冲压模具,头两三年苦苦支撑。
1999年,一个改变科达利命运的机会出现了,当时为手机厂商代工电池的比亚迪伸出橄榄枝,提出联合开发手机锂电池结构件。当时的锂电池结构件基本由日本进口,价格贵,周期长。
面对千载难逢的机会,科达利通过一年20多次的尝试,终于成功,甚至产品质量不输日本进口,而价格只有三分之一。
科达利一炮而红,后经过5年迭代升级和规模扩产,公司将比亚迪原先要依靠日本企业的全部订单包揽,还拿下了更多客户。
2007年,在手机电池业务欣欣向荣之际,兄弟两人却做了一个让员工吃惊的大胆决定——进军动力电池结构件领域。
当年1月9日,乔布斯在旧金山莫斯康展览中心的舞台上,首次向观众展示第一台iPhone,他用手指演示滑动解锁屏幕时,一个时代由此开启。
当行业还沉浸在手机锂电池带来的红利时,苹果采用软包电池,不需要结构件,而当时很多业内人士认为软包不会成为主流。励建立却敏锐地察觉到即将到来的危机,他毅然决定将手机锂电池结构件赚到的钱一半以上投入到汽车动力电池精密结构件的开发。
“要做出这个选择不容易。毕竟那会儿,手机电池结构件的订单不停涌入,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算得上一片空白,很多人认为电动汽车技术不成熟,难成气候。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去探索未知的领域,这是一场冒险。但我对它的未来充满信心。首先,国家在大力支持这个产业,其次,技术的问题会得到一步步的解决。一部汽车电池的体量是一部手机的几万倍,汽车销售量庞大,未来潜力不可估量。” 科达利董事长励建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是说。
三年蛰伏,到2010年,科达利研发成功。次年,公司成为首家研制出新能源汽车电池防爆体系的公司。2013年,动力电池结构件业务开始发力,当年贡献收入6600万元,2014年升至2亿元,2016年达到9.3亿元。
超前的眼光,果决的胆识,让科达利抢占行业爆发的先机,并积累了深厚的研发经验。2017年3月,科达利在上交所上市,成为我国锂电结构件 “第一股”。
此后,伴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爆发,公司业绩急速飙升,尤其是2020年之后呈现几何式成长状态,近五年归母净利润CAGR高达令人咋舌的71%。
根据国金证券预测,锂电结构件赛道呈现 “一超一强多小” 格局。2023年,科达利在全球市场占有率高达32%,第二名的震裕科技仅10%,其他企业规模均较小。
在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中,一家企业能在全球瓜分30%的市场,足见其竞争力之强劲。在今年锂电池行业遭遇产能过剩困境,结构件产品降价之时,公司前三季度营收创同期历史新高,并赚取了10.16亿元的净利润,同比增长27.86%,显示出不俗的发展后劲。
而这远不是科达利发展的极限。目前科达利已在国内的华东、华南、华中、东北、西北、西南等锂电池行业重点区域建设13个生产基地, 据财通证券分析,保守估计下,(国内)全部基地达产后,公司国内产值达188.9亿元。
狂奔的 “超级隐形冠军” 持续让外界侧目。
高壁垒构筑高价值
相比手机电池结构件,动力电池结构件是一项精密复杂且需定制化的业务。
而且,精密结构件的品质直接决定了动力电池的性能,且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电池的安全性,因此结构件的精度要求高,有非常严格的工艺流程。
另外,由于目前各家车企及电池企业的要求多样化,大型国际客户基本都要求定制,且会提前和供应商经过3-5年的磨合和研发,认证周期长,前期模具等开发成本高。
在交付环节,破坏性测试是检验产品性能最为可靠的方式,而破坏性测试会对产品造成损伤,只能抽检,无法全检,因此产品一致性、稳定性、良品率至关重要。
结构件的壁垒深度在于工艺、特定模具和配套设备,无论是盖板、壳体,还是起抗震作用的软连接,都需要极为深厚的制作工艺。制模师的经验、设备的精准度和配套度、盖板组装环 节的人工作业,决定了很难实现大规模自动化,放大了玩家间的工艺差,直接影响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在配套模具方面,科达利和日本旭精机长期保持紧密合作关系。设备需要与模具高度匹配才能发挥出最优性能,当前,旭精机的配套设备为行业最佳。有 “子弹之王” 称谓的旭精机工业是日本唯一小口径枪弹生产厂家,其借助在子弹制造中积累的技术经验,切入汽车等领域 的精密设备制造,蜚声业内。
要知道,一些海外车企、电池企业还会基于安全考虑,指定结构件供应商使用特定设备,配套设备不达标的,很难获得订单。
上述这些因素统统决定了,经历长年累月考验的头部供应商对客户的黏性极为强大,下游客户一般不会轻易更换供货商。
而对于头部结构件企业来说,意味着其可以赢家通吃,一家供货多家头部电池企业。行业第一的科达利更是如此,宁德时代和中创新航分别是科达利的第一、第二大客户,科达利电芯结构件占宁德时代采购价值量的40%以上。还打进了中创新航、亿纬锂能、LG、三星SDI、松下、Northvolt、ACC等头部企业的供应链序列。
科达利斩获2023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前十企业中七家以上,储能电池前十中六家以上也为其客户。
对比来看,其客户阵列最优,“客户-技术-规模” 形成正循环。比如,得益于技术优势,2022年,科达利和宁德时代签达成合作,开展麒麟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新型电池的合作开发,还与客户展开4680大电池结构件的研发工作。
结构件的成本构成中,铝制材料占据62%,其次为制造、人工和运输成本。公司规模业内最大,技术领先叠加规模效应,不断降低三费率,因此科达利的毛利率一直处于业内领先地位。
A股市场中,仅科达利、震裕科技、金杨股份、中瑞股份、斯莱克5家企业把结构件业务作为核心主业,前三季度仅科达利和震裕科技净利润实现增长,其中科利达盈利能力强劲,毛利率仅次于中瑞股份,但中瑞股份净利润只有5400多万,且大降近50%。
可见,科达利优势进一步巩固,就像一条 “产业八爪鱼”,供货多个行业巨头,随着动力电池+储能的红利持续释放,公司商业飞轮持续运转。
剑指人形机器人,开辟第二蓝海
纵观科达利的发展史,抢先布局下一个产业风口,未雨绸缪提前占坑,是其长期制胜的秘诀。
特斯拉Optimus机器人自2021年AI Day首发以来,经历多轮迭代。今年10月11日的特斯拉 “WE,ROBOT” 发布会上,Optimus人形机器人现场调酒、跳舞、与人交流,再一次掀起了机器人热潮。
工业机器人成本构成中,减速器占比最高(35%)。新一代Optimus,全身搭载28台减速机,其中谐波减速机用量高达20台,占减速机总量的71.4%。谐波减速器有望随着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提升而持续增长。
2024年4月,科达利宣布与台湾盟立、台湾盟英合资成立深圳科盟创新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出资4000万元,占比40%,为第一大股东;9月21日,又斥资300万元与伟创电气、盟立自动化成立深圳伟达立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开展人形机器人关节零部件相关业务。
三家合作伙伴均为行业翘楚,台湾盟立、盟英深耕谐波减速器,盟英借助母公司40余年的 齿轮等精密器件的技术能力,成功打造出谐波减速器。2022年,盟英年产3万组减速器,2025年有望达到10万组;伟创电气更是近期机器人板块的大牛股,公司主营变频器、伺服系统与控制系统,联手业内优秀企业,能够快速补齐公司短板,抢先切入市场。
目前,我国谐波减速器行业CR5中,日企哈默纳科与新宝(现更名为尼得科传动技术)合计市占率达44%,国产替代仍有巨大空间。
成立两家合资公司后,公司进展迅速,目前正在进行设备采购、样品研发等前期工作,目前样品已交客户审核验证中。
当前,人形机器人产业处于风口前期,特斯拉Optimus计划在2025至2027年量产上市,Agility Robotics开发的Digit、Apptronik的Apollo皆有上市规划。
TrendForce预测,人形机器人在2025年起进入量产阶段,预计今年至2027年全球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54%,产值有望突破20亿美金。
纵观公司的业务构成,从最初以手机电池结构件为主到动力电池结构件,再到如今勾画谐波减速器,其发展天花板不断被打开,成长空间进一步扩容。
2011年,公司手机电池、汽车结构件业务占比高达84.78%,到了今年上半年,锂电池结构件贡献营收超过52亿元,占比超过96%,成为公司绝对的一大业务板块。
28年以来,科达利能够始终快人一步,提前擎画高前景业务。如今,人形机器人的广阔蓝海已经为科利达全面开启。
出海三路并进
新能源汽车出海迅猛,目前新能源电池产业全球化势在必行,出海是科达利的必选项。
早于2020年11月,科达利就跟随客户出海。目前,欧美电动车产业出台各种政策,要求关键环节和制造业本土落地。尽管结构件并未列入欧美贸易法案规定的关税序列,但为了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缩减运输成本,科达利已迈出 “三路出海” 步伐。
在欧洲,公司设立三处基地配套中、韩、欧龙头,占据出海先机。科达利分布在德国、匈牙利、瑞典设立三大基地,分别对应当地的宁德时代、三星SDI、Northvolt工厂,且与ACC展开合作;目前,瑞典和匈牙利一期生产基地已经投产放量,匈牙利二期还在持续新增投入,德国基地在等待客户放量。根据财通证券统计分析,三大海外基地总投资预算为2.12亿欧元,达产后年产值合计3亿欧元。
此外在美国,2023年5月,公司拟与匈牙利科达利共同出资设立美国科达利,总额不超过4900 万美元,全部达产后预计实现年产值7000万美元;
在东南亚,10月21日,公司计划斥资不超过6亿元,由新加坡子公司与科达利匈牙利共同出资在马来西亚落地锂电池精密结构件生产基地,全部达产后将实现年产值13亿元。
2024年上半年,公司海外收入不到3亿元,在整个收入中的占比仅有5.42%,海外空间潜力巨大,海外项目投产供货后,将进一步增厚公司业绩。
总体来看,近两年来,在行业内卷之中,结构件之王在大环境重压下,表现出较强的抗压力,盈利层面并未造成明显影响。
但相比于2021-2022年的超高速增长,其业绩增速在下滑。科达利上市后通过2次定增和1次可转债,再加上IPO(12.23亿元),共融资76.53亿元,但多轮融资投产并持续大规模投资的情况下,营收增长却在变慢,也就是说投资-产出效率在下降。
科达利前三季度收入增速仅有10.6%,而其最大的竞争对手震裕科技营收同比增长17.3%,净利润1.72亿元,同比增长高达214.39%。
而且,震裕科技也在积极布局人行机器人领域,其全资子苏州范斯特与汇川技术联合开发无框力矩电机,应用于人形机器人执行器,范斯特胶粘工艺电机铁芯能全面提升电机性能,满足人形机器人对高精度和高稳定性的要求,目前已处于小批量送样阶段。
苏州范斯特已进入小米汽车供应链,电机铁芯已通过汇川技术批量供货给小米汽车,搭配于小米SU7 Max车型,还参与了小米超级电机V8S的联合开发,为下一代高转速小米汽车做技术储备。
此外,结构件第三梯队的东山精密进入特斯拉4680电池供应链;常铝股份的刀片电池结构件供货比亚迪;中瑞股份主要供应LG新能源小圆柱电池盖帽;宁波方正主要供应比克电池。他们都对科达利的 “老大” 地位发起有力冲击。
在充分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当产业链中可能出现 “一家独大” 的局面时,客户往往会选择培养 “二供”,以抵消对主供应商的过度依赖。
此前,车企也在积极寻找除宁德时代之外的多个供应商,以减少电池企业过强的议价能力,有锂电池的前车之鉴,结构件市场未来也不排除出现培养 “二供” 浪潮。
这些都是科达利面临的风险和挑战。
“基于核心技术、客户黏性、长期主义和管理赋能这四大引擎,科达利在行业中取得了卓越的成绩。” 大约一年多前,科达利董事长励建立在与《管理视野》对话中表示,科达利从1999年开始做锂电池结构件,后来一直专注于这个行业。在一个细分行业里做精、做专、做强,做成全球第一,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个比较关键。
励建立认为,一家企业要想走得更长远,首先,一个好的行业环境必不可少;其次,企业自身的专注性也相当关键。只要把专业做好做强,何愁生意不兴隆;再而,要注重创新,否则极易被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