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汉市人民政府印发《加快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芯片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受到重点关注。
《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0%以上,规模以上生产性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突破8000亿元,形成以“中国软件名城”“世界设计之都”“区域金融中心”“国家级会展中心”“国家物流枢纽”等为标志的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集群。
《实施方案》提出,要加强国家、省级质检中心和重点实验室梯队建设,加快建成国家通信光器件产品质检中心、国家卫星导航应用产品质检中心、国家集成电路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等平台。在5个以上重点产业领域实施一批检验检测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技术攻关项目。到2027年,全市检验检测机构达到800家以上,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的检验检测机构占比达到30%以上。
同时,《实施方案》还强调,要大力发展基础软件,实施促进工业软件高质量发展、促进开源体系建设等两个专项方案。打造“开源芯片+开源操作系统”信息技术底座,培育生态创新中心、工业软件应用创新联合体等创新平台。建设提升“中国软件名城”,打造光谷软件园、武汉软件新城、武汉智能汽车软件园等软件名园,推动中心城区改扩建一批专业化软件园区。到2027年,规模以上软件信息业营业收入达到1600亿元。
武汉集成电路产业加速跑
集成电路是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基石。数据显示,2023年,湖北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209亿元,同比增长7.2%,今年有望突破万亿规模。在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同时,武汉集成电路产业也呈现高速发展。
事实上,自2005年颁布《关于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意见》,鼓励发展集成电路产业以来,武汉市着力推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并以存储芯片、光芯片、传感器、化合物半导体为重点发展领域,构建先进半导体产业集群。
据悉,武汉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主要聚焦在东湖高新区、武汉经开区、和临空港经开区。
其中,武汉临空港经开区聚集了包括京东方、创维、TCL等在内的多家半导体及电子信息领域的龙头企业;武汉经开区围绕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和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向进行布局,并且已经培育了智新半导体、芯擎科技、鼎龙股份、亿咖通等一批半导体产业链知名企业。
东湖高新区则是我国四大集成电路产业基地之一,已经集聚了300余家集成电路产业链相关企业,长江存储、武汉新芯两大国家存储器基地便汇聚于此,此外,总投资超200亿的长飞先进武汉基地亦是选址东湖高新区。目前,武汉东湖高新区已构建了存储集成电路、化合物半导体及三维集成为主导,先进封装和硅光集成电路为特色的“3+2”集成电路产业体系。
武汉市政府此前发布的《关于促进半导体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武汉市芯片产业产值超过1200亿元,半导体显示产业产值超过1000亿元,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初具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