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星计划,您可以享受以下权益:

  • 创作内容快速变现
  • 行业影响力扩散
  • 作品版权保护
  • 300W+ 专业用户
  • 1.5W+ 优质创作者
  • 5000+ 长期合作伙伴
立即加入
  • 正文
    • 中美欧盟均对英伟达发起反垄断调查
    • 与捆绑销售有关?
    • 最高可罚款78亿美元?
    • 美国步步紧逼,中国出手反制
  • 相关推荐
  • 电子产业图谱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涉嫌垄断!英伟达被中国立案调查:罚金最高可达78亿美元

12/10 11:35
669
阅读需 12 分钟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2024年12月9日晚间,据中国市场监管总局消息,近日,因英伟达NVIDIA)公司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及《市场监管总局关于附加限制性条件批准英伟达公司收购迈络思科技有限公司股权案反垄断审查决定的公告》(市场监管总局公告〔2020〕第16号),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对英伟达公司开展立案调查。

英伟达发言人随后在一份声明中回应称:“我们努力在每个地区提供最好的产品,并在我们开展业务的所有地方履行我们的承诺。我们很乐意回答监管机构对我们业务的任何问题。”

中美欧盟均对英伟达发起反垄断调查

近年来,随着生成式AI的爆发,市场对于英伟达的AI芯片需求也呈爆发式增长,这也使得英伟达占据了全球约90%的数据中心AI芯片市场。然而,为了打压其他竞争对手,英伟达也开始涉嫌利用其在AI芯片市场的优势地位进行捆绑销售,同时对使用竞争对手产品的客户进行歧视性销售策略,仅向只使用其产品的客户提供更优惠的定价和更快速的交付。

对此,欧美各国自今年以来也已经开始对英伟达展开调查。今年2月,英伟达披露法国、欧盟等国家地区反垄断监管机构要求其提供有关GPU销售和分配供应的信息。今年6月,法国竞争监管机构在一份关于生成式AI领域竞争的报告提到,芯片供应商存在滥用市场主导地位的风险。一个月后,该机构证实正在调查英伟达涉嫌的反竞争行为。今年9月,据彭博社报道,美国司法部正在搜集英伟达违反反垄断证据。

与捆绑销售有关?

此次中国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对英伟达公司开展立案调查,具体是因为英伟达存在哪些垄断行为目前尚不清楚。

不过,据业内消息称,在2022年美国对华半导体新规出台后,导致英伟达相关产品对华断供之时,就有开始被举报。随后,虽然英伟达推出了对华特供版的A800/H800/H20等产品,但是性能与原版产品差距巨大,而价格差距却并不大。当然从英伟达的角度来说,这是由于美国政府的限制,并不是其主观故意,属于不可抗力。

由于中国市场监管总局通告中特别提到了英伟达对于迈络思的收购案反垄断审查决定,因此有理由推测可能是与涉嫌捆绑销售有关。

资料显示,2019年3月,英伟达(NVIDIA)正式宣布以69亿美元现金与以色列服务器芯片制造商Mellanox Technologies(迈络思科技)成功达成收购协议。这也成为了英伟达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笔收购交易,并有望推动英伟达的服务器芯片的进一步增长。

Mellanox是一家总部位于以色列的公司,该公司成立于1999年。公司官网介绍,他们是一家在全球范围内为服务器和存储提供端到端Infiniband和以太网互联解决方案的领军企业。他们提供的互连解决方案通过低延迟、高吞吐量的强大性能,可以极大的提升数据中心效率,在应用和系统之间快速的传递数据,提升系统可用性。迈络思为业内提供了加快内部设备互联的技术和产品,包括网络适配器交换机软件和芯片,这些产品都可以加速应用的执行,并最大化的提升HPC、企业数据中心、Web2.0、云计算、存储以及金融服务的效率。数据显示,2015年,Mellanox在全球InfiniBand市场上的占有率达到80%。在中国市场,阿里巴巴百度云服务大厂都是Mellanox的客户。

虽然英伟达拥有自己的NVLink和NVSwitch等强大的互连技术,但这主要用于扩展计算架构,即处理能力在单一系统内增加。然而使用Mellanox的低延迟的InfiniBand和Spectrum以太网交换机技术,可以实现横向扩展架构,其中通过向计算“结构”添加更多服务器节点来增加处理能力。

因此,Mellanox的技术随后被整合到了英伟达的整体的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当中。可以说英伟达的AI服务器产品当中很多都有整合Mellanox的产品。比如,英伟达对华特供的HGX H20的高级网络选项当中,似乎就捆绑了Mellanox的InfiniBand和Spectrum以太网产品。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2020年4月,中国市场监管总局对英伟达公司收购Mellanox股权案,作出附加限制性条件批准决定。

当时,中国市场监管总局评估认为,此项经营者集中对全球和中国GPU加速器、专用网络互联设备和高速以太网适配器市场,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

因此,根据申报方提交的附加限制性条件承诺方案,市场监管总局要求英伟达、Mellanox集中后实体履行如下义务:

以上这些限制性条件自生效日起6年后,交易双方和集中后实体可以向市场监管总局提出解除条件的申请。市场监管总局将依申请并根据市场竞争状况作出是否解除的决定。未经解除,交易双方和集中后实体应继续履行限制性条件。

根据附加限制性条件承诺方案,英伟达在中国销售产品时,不得强制要求捆绑销售,例如采购英伟达GPU产品的条件是必须连带采购Mellanox产品,不提供其他可选的同类解决方案。

不过对于被怀疑捆绑销售的说法,英伟达回应称,支持客户的选择,也支持市场全面竞争。“我们的产品是同类中最好的,这一点站得住脚。我们支持开放的产业标准,使我们的合作伙伴和客户能在广泛领域使用我们的产品。”

最高可罚款78亿美元?

根据《反垄断法》第58条的规定,若企业在收购过程中违反承诺,行为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可能会面临上一年度销售额10%以内的罚款。

业内人士预计,按照英伟达2023年中国区104亿美元的营收计算,英伟达可能面临的罚款将达到1亿至10亿美元。

但是,如果根据《反垄断法》第63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情节特别严重、影响特别恶劣、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可以在本法第五十六条、第五十七条、第五十八条、第六十二条规定的罚款数额的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确定具体罚款数额。

因此,如果市场监管总局认定英伟达的违法行为“特别严重”,罚款金额还可能将达到20-50亿美元。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此前‌中国反垄断罚款的最高罚款金额为60.88亿元‌。这是2015年2月,国家发改委对于高通公司的反垄断罚款金额。当时的调查历时14个月,处罚的基准是以高通公司2013年在中国的销售额的8%来进行处罚的。

如果以对高通反垄断调查案为参照,调查结果可能会在2026年初出炉,那么处罚将会以英伟达2024年在中国区的销售额为基数。

而根据财报显示,截至2024年10月27日的英伟达2025财年前三财季,英伟达在中国区的营收达到了约116亿美元,考虑到圣诞节及中国春节的影响,即便英伟达第四财季中国区营收只有略高于第二财季(37亿美元)的40亿美元水平,那么其2025财年中国区的营收将会达到约156亿美元。

如果按照与高通一样的销售额8%的金额来处罚,那么罚款将会达到约12.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1亿元)。

当然,如果以最高10%的顶格处罚来看,英伟达可能将会面临高达约15.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3亿元)的罚款。如果“特别严重”,按5倍罚款,甚至可能面临最高约7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66亿元)罚款。

虽然英伟达第三财季单季净利润就高达193亿美元,即便是罚款个78亿美元,也是能够负担的起的。但是,鉴于此前国内反垄断的最高金额也就60.88亿元人民币,推测即便对英伟达进行罚款,可能也将会在100亿元人民币以内。

美国步步紧逼,中国出手反制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美国将中国140家半导体公司列入实体清单,同时还对半导体设备的和HBM的对华出口进行了进一步限制。

对此,中国方面迅速做出反应,于12月3日宣布将镓、锗、锑、超硬材料、石墨等相关的两用物项,原则上将不予许可对美国出口。在半导体制造领域,镓、锗、锑和石墨等材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例如,在5G通信装置中,镓扮演着确保信号快速稳定传递的关键角色;而在光纤通信设备中,锗则更加不可或缺。在高精度导弹、高端雷达系统以及夜视装备等军事装备中,这些材料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与此同时,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也于12月3日纷纷发布声明,认为美国芯片产品不再安全、不再可靠,并建议国内企业审慎选择采购美国芯片。

而此次的对于英伟达的反垄断调查,也被业内人士认为,是对于美国持续升级对华半导体限制政策的又一反制举措。

编辑:芯智讯-浪客剑

英伟达

英伟达

NVIDIA(中国大陆译名:英伟达,港台译名:辉达),成立于1993年,是一家美国跨国科技公司,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市,由黄仁勋、克里斯·马拉科夫斯基(Chris Malachowsky)和柯蒂斯·普里姆(Curtis Priem)共同创立。公司早期专注于图形芯片设计业务,随着公司技术与业务发展,已成长为一家提供全栈计算的人工智能公司,致力于开发CPU、DPU、GPU和AI软件,为建筑工程、金融服务、科学研究、制造业、汽车等领域的计算解决方案提供支持。

NVIDIA(中国大陆译名:英伟达,港台译名:辉达),成立于1993年,是一家美国跨国科技公司,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市,由黄仁勋、克里斯·马拉科夫斯基(Chris Malachowsky)和柯蒂斯·普里姆(Curtis Priem)共同创立。公司早期专注于图形芯片设计业务,随着公司技术与业务发展,已成长为一家提供全栈计算的人工智能公司,致力于开发CPU、DPU、GPU和AI软件,为建筑工程、金融服务、科学研究、制造业、汽车等领域的计算解决方案提供支持。收起

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

电子产业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