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星计划,您可以享受以下权益:

  • 创作内容快速变现
  • 行业影响力扩散
  • 作品版权保护
  • 300W+ 专业用户
  • 1.5W+ 优质创作者
  • 5000+ 长期合作伙伴
立即加入
  • 正文
    • 01、2024全年中国毫米波雷达市场规模将突破60亿元,国内雷达厂商开始抢占更多份额
    • 02、雷达技术的4个发展趋势
  • 相关推荐
  • 电子产业图谱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毫米波雷达研究:4D成像雷达量产提速,国内厂商加速崛起

2小时前
111
阅读需 10 分钟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佐思汽研发布《2024年汽车毫米波雷达产业研究报告》。

目前,以城区NOA为代表的高阶智驾系统面临更为复杂的行车环境与道路,这对感知系统的能力要求进一步提升,需要提供更远的探测范围、更大的探测角度,以及更准确的精度;其中,毫米波雷达作为感知系统的一部分,可以实现在雨、雪、雾和暗光环境下稳定的性能表现,尤其是高性能的4D成像雷达可以提升自动驾驶系统的整体感知能力。

相较3D毫米波雷达,4D雷达(距离、速度、水平方位角、垂直高度)通过增加发射、接收通道的个数,提供点云的功能,从3T4R(12信道)到6T8R(48信道)再到12T16R(192信道)甚至到48T48R(2304信道),点云成像的精度持续提升,逐渐实现对传统毫米波雷达的替代;在多颗雷达组网的情况下,实现对激光雷达的部分替代。

随着ADAS装配量和装配率的不断提升,中国乘用车毫米波雷达的装配量和装配率正持续攀升,根据佐思汽研的数据,2023年中国乘用车毫米波雷达装配量达到1093.3万辆,装配率52.0%;2024年1-7月,装配量数据达到653.1万辆,装配率升至57.3%。目前,汽车毫米波雷达赛道玩家众多,尤其国内新进入的厂商增多,行业竞争加剧。

来源:佐思汽研

国内外主要车载4D毫米波雷达产品图

来源:佐思汽研《2024年汽车毫米波雷达产业研究报告》

01、2024全年中国毫米波雷达市场规模将突破60亿元,国内雷达厂商开始抢占更多份额

结合毫米波前向/角雷达行业平均价格及毫米波安装量,佐思汽研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乘用车毫米波雷达市场规模达到了58.2亿元,同比增长13.0%;2024年1-7月市场规模为30.1亿元,同比微增3.4%。预计2024年全年,市场规模将突破60亿元。

分产品类型来看,前向毫米波雷达价值高,安装量最大,占据整体市场规模的60%左右;后角雷达的市场规模仅次于前向雷达,2024年1-7月达到10亿元,占市场整体规模的30%以上;前角雷达占整体市场规模的7%左右;而正后方雷达的应用比较少,占整体市场规模的比重不足1%。

2022-2024年中国乘用车毫米波雷达市场规模

(分产品类型)

来源:佐思汽研《2024年汽车毫米波雷达产业研究报告》

与此同时,就安装量而言,博世、大陆、电装是中国前三大前向毫米波雷达供应商,市场份额总计70%以上。但在国内供应商冲击下,TOP3的份额处于逐年递减状态( TOP3份额变化:2022年84.1%,2023年82.1%,2024.1-7月74.6%);而森思泰克、承泰科技、华为等国内供应商份额正在不断扩大,2024年1-7月三家市场份额合计占比已达13.3%。

在降本增效和竞争激烈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多样化选择能提供高性价比毫米波雷达的供应商。随着技术进步和产品量产落地的提速,国产毫米波雷达厂商开始在前向雷达(含4D雷达)和角雷达(含4D雷达)领域进入更多车企的供应链体系,在细分市场抢占更多市场份额。

例如,赛恩领动于2023年10月落成了业内首条4D成像雷达全自动化产线,投入运营后年产能预计达80万台/年,2024年8月赛恩领动自研车规级双芯片4D成像雷达SFR-2K正式量产下线,配套蔚来ET9和乐道L60等车型。此外,楚航科技在中国安庆拥有目前年产能超180万只雷达(含4D雷达)的生产基地。还比如承泰科技毫米波雷达生产年总产能高达1300W+(含4D成像雷达)。

2024年1-7月国外雷达厂商与TOP3主机厂配套关系

来源:佐思汽研《2024年汽车毫米波雷达产业研究报告》

02、雷达技术的4个发展趋势

目前,汽车毫米波雷达产业链上游依然被国外芯片/芯片模组提供商占据,主要玩家包括InfineonADINXP、ST、TI、Renesas、onsemi、Arbe、Uhnder等,但国内毫米波雷达厂商也发展迅猛,涌现出不少初创企业,国内玩家目前包括加兰特、欧思微、晟德微等企业。

来源:佐思汽研

国内毫米波雷达芯片厂商芯片产品举例

来源:佐思汽研

雷达技术的演进,尤其卫星式架构的发展助力打造出更优性价比的4D雷达产品

    • 在毫米波雷达设计中,首先要考虑如何提升天线效率的问题。目前行业正从微带天线技术向波导天线方向发展,由于波导天线能量损耗小,采用厂商包括博世、大陆等厂商,而空气波导天线的能力损失更低,积极推进的厂商如安波福的4D雷达FLR4+、领瞳科技(相比同尺寸的微带天线,准空气集成波导(AIW)天线则实现了大约有5dB的增益提升)等。
    • 其次是天线的封装技术正从AoB向AiP (Antenna in Package)方向演进,以减少天线馈线损耗;少数企业比如加特兰推出了ROP®(Radiator-on-Package)技术,使用锡球进行射频信号的连接,拥有更高的通道隔离度,实现更远探测距离和更宽的FOV,更先进的封装技术LoP正被大陆集团用于其第六代毫米波雷达的芯片生产中,LoP (Launch on Package)使雷达发射的电磁波直接从芯片通过空气波导向外传播,避免了在电路板上刻蚀天线所带来的更高能量损耗和高成本,在实现低成本的同时,提升了雷达的探测性能。
    • 信号抗干扰也是必须考虑的因素,比如Uhnder 单颗192 个虚拟通道(12 发 8 x 2 收) 4D 数字成像雷达芯片其独特优势之一是采用了先进的数字编码调制(DCM)技术,能够有效提升雷达系统的抗干扰性能,抵御各种复杂环境中的干扰信号。此外,为了防止车载多颗雷达在重叠频段同时发射射频信号,比如大陆集团采用了智能时间同步的方式,防止自车雷达之间的干扰,而且在车辆行驶中为了避免其他车上雷达的干扰,还通过在波形中加入Code,并在接受回波信号的时候做Decode,通过这种加密方式屏蔽他车雷达的干扰。

在雷达设计中,最关键的是信号处理架构正向卫星架构发展,该分布式架构可将大部门信号处理和目标识别交给中央处理器处理,从而可以充分利用中央处理器的算力和计算资源。通过更高的算力和更多的软件处理,可以解决毫米波雷达在复杂场景和多目标情况下的稳定检测等方面的问题。

卫星雷达将RF射频前端和部分前处理作为雷达模块,所有算力集成到车身端的中央算力模块。部分前处理随着通信手段的优化,可以全部转移到中央算力模块,从而成为单纯的RF前端雷达,比如Altos RF系列就是一款非计算前端雷达模块,是深度集成域控制器的雷达方案,其价格约为带有处理器的类似型号的一半,利用智驾域控制器或中央域控制器的计算资源,产生高质量的点云。

然而,卫星雷达面临的挑战也不少,①大数据量的处理提高了域控制器端的硬件成本;②主流的高算力芯片对雷达算法的支持和兼容性需要提高和优化;③OEM对卫星雷达输出数据的使用,目前主流还是以目标级别为主,对直接ADC数据的使用存在技术难度,所以车企对卫星雷达和传统雷达切换的意愿较低,还需要更多实际案例来推动市场的认可。

卫星式架构布局厂商举例

来源:佐思汽研《2024年汽车毫米波雷达产业研究报告》

相关推荐

电子产业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