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上午,中芯国际就第三季度财务报告举行业绩说明会。中芯国际联合首席执行官赵海军在会上表示,公司产能利用率提升至90.4%,高于业界平均水平,但全行业平均产能利用率在70%左右,仍处于产能过剩状态。
产能利用景气度高于行业平均
从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来看,中芯国际交出了一份还算亮眼的成绩单:营收21.7亿美元,环比增长14.2%,同比增长34%,这是中芯国际单季度营收首次超过20亿美元,创了历史新高。毛利率20.5%,高于2024年第二季度的13.9%和2023年第三季度的19.8%。
第三季度,中芯国际新增2.1万片12英寸月产能,并快速投入生产,附加值相对较高,促进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拉升了平均销售单价。
从营收地区来源来看,中芯国际当前来自中国本土的需求加速提升,逐步进入中高端产品市场。从晶圆尺寸来看,过去几个季度12英寸产能供不应求,整体接近满载,营收占比提升至78.5%,中芯国际预计第四季度将再释放3万片12英寸月产能,使企业年产能将达到折合8英寸90万片左右。从最终应用场景来看,消费类市场是中芯国际营收占比最大的应用分类,反映出消费类市场需求正在逐步恢复。
赵海军表示,当前中芯国际整体产能利用率提升至90.4%,环比增长5.2%,高于行业70%左右的平均水平。
对于晶圆代工行业来说,第四季度是传统淡季,部分客户可能会综合审视年度计划,降低部分需求。但中芯国际经过与客户协商,判断企业第四季度营收将不会受此太大影响。
对于中芯国际来说,受制于现实条件,很难吃到尖端工艺带来的红利,但也接受到了由AI带来的“间接”福利。
赵海军介绍,由于有的国际头部半导体代工企业将更多的产能用以生产AI相关的逻辑电路,使得许多排不到产能的客户将订单转向中芯国际。
此外,很多AIoT应用中,芯片在原有CPU的基础上增加了NPU。此类芯片不需要特别先进的节点,但也成为端侧AI的重要组成部分。此类应用也给中芯国际带来了盈利增长空间。
谨慎看待回暖需求
对于第四季度,中芯国际给出的指引相对保守,预计营收环比持平到增长2%,毛利率将处于18%到20%之间。
关于未来市场,赵海军认为AI仍然是增长最快的领域,将有超过10%的成长。但如果不计算AI带来的增值,现在和来年的芯片产能都将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他提示,当前半导体行业下行周期还未见底,其中最弱的环节在于工业、汽车和光伏、电池等新能源市场。
从应用市场来看,中芯国际的下游市场分为五大门类——工业和汽车、通信和物联网、消费电子、计算机和平板电脑、智能手机。除工业和汽车外,其他四个领域都将持续增长。如果工业与汽车市场有所恢复,则中芯国际市场表现也将在原有预判的基础上有所上调。
当前,从营收来看,中芯国际业绩正处于回暖过程中,甚至单季营收超过历史峰值。但企业净利润仍不及2022年峰值时表现。从整个行业来看,景气度仍没有完全恢复。
赵海军表示,全球宏观经济,尤其是欧洲的经济仍处于下降状态。基于此,全球晶圆产能利用率仍然存在过剩。产业要实现恢复,全行业产能利用率要在85%以上。而今年全行业平均产能利用率仅为70%。这一状况短期内将不会实现明显好转。
自2021至2023年,各大晶圆厂接连披露了诸多新增产能建设规划。而今年以来,公开披露的新增建设项目明显减少。赵海军认为,新增项目减少是行业趋势,在公开披露的项目之外,短期内将不会有新增的产能建设规划。当前正在开工建设的产能,基本上是已经接收到客户需求的,大多没有额外布局。
他表示,当前中芯国际正在处理的很多仍然是去年发来的订单。今年消化掉这批订单后,留给明年的订单量不多。由此,从营收来看,今年将是增量高峰,2025年将仍有增量,但增量将不如今年。
新增功率产品产能规划
中芯国际表示,正在围绕既有客户需求,加速布局功率器件产品,以充分支持汽车工业和新能源市场的发展。
但功率器件的布局并没有在原有产能规划的基础上新增产能,而是转化了部分逻辑电路产能。如果将功率器件产能折合为逻辑电路计算,则公司整体并没有额外的新增产能。
而之所以布局功率产能,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客户,使其能够尽量在一家代工厂完成所有代工业务,免去不同业务找多家企业可能带来的额外成本。
当前,从全球来看,功率器件、分立器件产能仍处于过剩状态。其中一个原因是,这些产能本身就是对产能的再利用。例如当前很多功率器件、分立器件的产能,使用的是2000年以前建设的产能,是由逻辑电路、存储器等类型产品淘汰的旧产能。
而当前中芯国际的所布局的功率产品产能,面向的是来自市场的新需求。例如,汽车正在由5V供电系统提升至48V。这一过程中,许多汽车供应商选择更新芯片,一方面需要产品质量达到要求,另一方面也需要供应商提升设备生产能力。
而很多厂商不愿意在这方面付出额外侧成本,于是中芯国际收到了此类功率半导体方面的需求。
作者丨姬晓婷编辑丨张心怡美编丨马利亚监制丨连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