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星计划,您可以享受以下权益:

  • 创作内容快速变现
  • 行业影响力扩散
  • 作品版权保护
  • 300W+ 专业用户
  • 1.5W+ 优质创作者
  • 5000+ 长期合作伙伴
立即加入
  • 正文
    •  01碳化硅企业的冰火两重天
    •  02中国碳化硅市场的吸引力
    •  03碳化硅市场背后:全球汽车产业的竞赛
  • 相关推荐
  • 电子产业图谱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碳化硅市场的真相

09/19 09:10
2516
阅读需 12 分钟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作者:六千

2024年上半年,碳化硅市场“内卷”加剧。

在市场下行的同时,美国碳化硅晶圆巨头Wolfspeed于近日发布了截至 2024 年 6 月 30 日的财务报告:收入 8.072 亿美元,较 2023 财年下降 12%;净亏损 5.736 亿美元,亏损较 2023 财年扩大 74%;每股亏损 4.56 美元(当前约 32.5 元人民币),较 2023 财年的 2.65 美元亏损进一步恶化。

对于未来市场的展望,Wolfspeed预计 2025 财年第一季度的收入在 1.85-2.15 亿美元之间,非 GAAP 每股亏损预计在 90 美分至 1.09 美元之间。Wolfspeed 高管告诉投资者,该公司计划关闭其位于美国达勒姆的一处碳化硅晶圆生产设施,从而降低成本。Wolfspeed 告诉外媒 Axios,它还无法透露有多少员工将受到关闭的影响,并重申它仍然致力于开设一家新的、可提供 1800 个工作岗位的工厂。

要知道 Wolfspeed 可是碳化硅产品的开先河者,自1824年J.J.Berzelius首次发现碳化硅材料后,至今已200年历史。1987年 Gree(Wolfspeed)建立第一条碳化硅商用生产线,开启了碳化硅的商用时代。2020 年,特斯拉宣布电驱电控采用碳化硅模块。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迅速发展,碳化硅开始成为热门概念,这一材料也火出了半导体圈。但 2024 年以来,碳化硅相关产品的价格确实开始大幅下降。业内人士表示,碳化硅外延产品1200V价格战很迅猛。与此同时,碳化硅产业链面临着短期的阶段性需求下降、库存偏高的情况。头部玩家亏损,市场价格下降。碳化硅市场怎么了?

 01碳化硅企业的冰火两重天

首先谈谈为什么排头兵Wolfspeed的日子不太好过。

业内人士表示Wolfspeed的8英寸碳化硅晶圆量产能力,其产能利用率一直不高。Wolfspeed称,其位于莫霍克谷碳化硅晶圆厂的晶圆开工利用率已达20%;预计到2024年底,莫霍克谷晶圆厂可将晶圆开工利用率提升至25%。这一数字意味着此前很长时间,Wolfspeed的产能利用率不足二成。

谈及Wolfspeed另一个不被看好的原因则是它正在面临许多的挑战者。目前碳化硅器件市场的最大应用场景是新能源汽车,而全球需求量最大的市场就在中国。中国的碳化硅产业链正在技术加速,回到前文所说国内相关产品价格在快速下滑,导致Wolfspeed的产品竞争力下降。换言之,中国的碳化硅企业市场正在加速追赶。

在此列举几家国内碳化硅公司的业绩情况。天岳先进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收9.12亿元,同比增长108.27%;归母净利润1.02亿元,同比扭亏为盈;扬杰科技2024年半年度报告显示,2024年上半年,扬杰科技实现营收28.65亿元,同比增长9.16%;归母净利润4.25亿元,同比增长3.43%;归母扣非净利润4.22亿元,同比增长3.04%;2024年上半年,纳芯微实现营收8.49亿元,同比增长17.30%;归母净利润-2.65亿元,归母扣非净利润-2.86亿元;宏微科技2024年半年度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宏微科技实现营收6.37亿元,同比下滑16.72%;归母净利润0.03亿元,同比下滑95.98%。

五家碳化硅相关企业的业绩来看,四家业绩上涨,一家下滑;同时四家公司上半年实现盈利。市场价格下降幅度大,是无法回避的事实。碳化硅市场已经开始慢慢进入价格战阶段。但不仅仅是碳化硅产业有这种现象,碳化硅所在的汽车行业中,许多的环节都已经开始内卷,例如汽车行业的自动驾驶、E/E架构等。但价格战又不得不打,不打将无法对技术进行提升。

需求决定价格,价格的下降恰恰反映了市场需求量在增加。从积极的角度想,价格下行的压力不是一家公司面对的压力,是全行业的压力。面对价格下降,厂商们能做的就是通过有效方式降低成本。业内人士预测未来碳化硅价格会平缓下降直至稳定,而不会继续剧烈下降,不会持续断崖式下跌。

相比其他行业,半导体行业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高门槛行业,行业的前期投资金额非常大,投资周期和回报周期都非常长,并不是短期投资就能产生收入的行业。因此,“亏本销售”乱象不会一直持续。

 02中国碳化硅市场的吸引力

未来,中国仍将是碳化硅的主要竞争地。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的生长,中国的碳化硅发展势头强劲,有望改变碳化硅市场格局。特斯拉、比亚迪、理想和小米已经在其多款热门电动车型上配备了碳化硅组件,中国市场对碳化硅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

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折合6英寸导电型碳化硅衬底产能达到2100Kpcs,同比增长96%,预计2026年将增加至5690Kpcs,2023—2026年CAGR达39%;2023年,中国碳化硅衬底的折合6英寸销量已超过100万片,许多厂商的产能爬坡速度超过预期,产能占全球产能的42%,预计2026年中国6英寸碳化硅衬底产能将占全球产能的50%左右。

国外的碳化硅公司也在努力打入中国汽车市场罗姆半导体公司与中国主要一级汽车供应商联合汽车电子系统公司(UAES)签署了碳化硅功率器件长期供应协议。业内人士对中国碳化硅市场看法也很积极。有观点指出,从长远视角看,鉴于中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积累了更为深厚的发展基础,这一领域作为碳化硅当前最为关键且广泛的实际应用市场,无疑为国内碳化硅产业的蓬勃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当前阶段,我国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在碳化硅技术的先进程度上尚存一定差距,但值得乐观的是,随着国内不断加速技术可靠性的全面验证进程,有理由相信,这一差距将迅速缩小,国内碳化硅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从材料科学的角度来看,碳化硅的定价机制亦有其刚性,其市场需求虽预计将迎来爆发式增长,且能有效降低系统整体成本,但碳化硅芯片的价格始终高于IGBT,这一现状根植于碳化硅材料的独特性质,难以预见其价格会降至与IGBT相当的水平。

尽管当前碳化硅市场面临价格波动的挑战,新业务盈利路径尚不明朗,但业界普遍相信,通过持续的技术革新,能够逐步分摊成本,实现长期盈利。在此背景下,行业内的领先企业正积极投入稳定的经济支持,以驱动技术创新,构建更为坚固的业务护城河。特别地,8英寸碳化硅晶圆产线的布局被视为构建业务壁垒的关键一环。据行业观察,碳化硅技术正从6英寸向8英寸过渡,这一转型预计在未来五年内完成,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些领先企业已率先行动,开始为客户提供8英寸碳化硅样品。8英寸碳化硅技术的迭代,既需要与上游核心材料供应商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保障供应链稳定。也需要与下游客户实时沟通,灵活开发。可以说想要在碳化硅市场打好下半场,就要做好从6英寸到8英寸技术切换,为技术升级和市场竞争做好充分准备。

 03碳化硅市场背后:全球汽车产业的竞赛

碳化硅行业正面临汽车供应链模式变革的又一重挑战。

据观察,鉴于半导体(尤其是碳化硅)在新能源汽车转型中的战略地位与核心价值,一个显著的现象是,众多OEM开始绕过一级供应商,直接采购碳化硅器件。这一点在2024 年北京车展上深有体现,许多汽车制造商已将外部采购转向内部生产,这一趋势预示着未来汽车供应链结构的深刻调整与潜在的行业变革。

碳化硅业务增长依靠的是新能源汽车市场,而中国是新能源车高速增长的核心国家,外国品牌也看好中国的车规级芯片需求。碳化硅市场的竞争,背后依旧是全球车企产业的竞争,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随着中国新能源品牌的崛起,各国都感受到了压力。各国政府也在用政策去增强本国企业的竞争力。

9月日本经济产业大臣斋藤健在内阁会议后的记者会上披露,日本政府承诺向丰田汽车、日产汽车等相关的动力电池项目提供高达35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74.4亿元)的补贴。斋藤健称,12个动力电池等相关项目将获得政府支持,日本政府希望以此加强本国电池行业竞争力。不久后,加拿大政府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加征100%的关税,最终税率高达106.1%。

据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发布的一份声明,当地时间9月13日,美国拜登政府表示,美国最终确定对某些中国制造的产品提高关税。其将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的关税税率上调至100%。

碳化硅市场的全球格局会如何发展?

不仅要看产业链上游公司们技术的发展与突破,也要看新能源汽车厂商们如何抢占市场以及各国政府如何参与到这场竞争中。

Wolfspeed

Wolfspeed

作为Cree公司一部分的Wolfspeed,它是世界上经过现场测试的最先进的SiC和GaN功率和射频解决方案的主要供应商。作为宽带隙半导体技术的领导者,Wolfspeed,与世界各地的设计师合作,共同构建更快,更小,更轻,更强大的电子系统的新未来。

作为Cree公司一部分的Wolfspeed,它是世界上经过现场测试的最先进的SiC和GaN功率和射频解决方案的主要供应商。作为宽带隙半导体技术的领导者,Wolfspeed,与世界各地的设计师合作,共同构建更快,更小,更轻,更强大的电子系统的新未来。收起

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

电子产业图谱

公众号:半导体产业纵横。立足产业视角,提供及时、专业、深度的前沿洞见、技术速递、趋势解析,链接产业资源,构建IC生态圈,赋能中国半导体产业,我们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