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集成电路产投基金二期”)大幅增资的消息引发半导体业高度关注。
而昨日(8月19日),14家集成电路产业相关重点项目签约落地上海临港的消息让业界的目光再次聚焦到上海。据悉,此次签约项目涉及的企业包括上海天岳、晶合光电、新微化合物半导体、上海集材院等,合计投资额达288亿元。
事实上,作为全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上海在投资引资方面似乎从不手软。
01、上海集成电路产投基金二期增资至145亿
近日,上海集成电路产投基金二期工商信息发生变更,注册资本由76亿元大幅增至145.31亿元,同时,新增上海浦东创新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为股东,部分主要人员也发生变更。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目前,上海集成电路产投基金二期的股东包括上海国盛集团(认缴出资额254847.6675万元)、上海浦东创投(认缴出资额154375.4095万元)、上海科创投(认缴出资额502741.4058万元)、上海国际集团(认缴出资额254847.6675万元)、上海浦东新产投(认缴出资额76000万元)、上海临港新片区私募基金(认缴出资额152293.9664万元)、上海兴嘉股权投资(认缴出资额57991.7272万元)等。
资料显示,上海集成电路产投基金成立于2020年。今年6月,上海超硅宣布已顺利完成C轮融资,其中投资方就包括上海集成电路产投基金二期等。此外,工商信息显示,上海集成电路产投基金二期还对外投资了海临微集成电路、中芯南方、长电科技、上海光通信等。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上海集成电路产投基金二期第二次增资。工商信息显示,该基金在成立之初的注册资本为54亿元,2022年1月,其注册资本增至76亿元。
02、多个集成电路产业基金成立
2016年,上海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基金一期”),首期募资规模达285亿元,成为当时全国范围内,规模最大的地方集成电路产业基金,重点投资集成电路制造业。股东包括上海科创投、上海浦东新产投、上海信托、上海国际集团等上海国资系公司。同时,国家大基金亦有参与,目前国家大基金认缴出资额为30亿元,持股比例为17.01%。
工商信息显示,截至目前,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基金一期对外投资企业14家,涉及上海华力微电子、海临微集成电路、和辉光电、中芯南方、积塔半导体、上海华力集成电路、南芯半导体、上海兆芯、紫光展锐、英韧科技、盛美半导体等,涵盖设计、制造、设备等领域。
今年7月,继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基金一期、二期成立后,上海再出手,又成立了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据悉,三大先导产业基金出资额合计达890.03亿元,分别投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三大产业。
其中,集成电路母基金出资额为450.01亿元,将重点投向包括但不限于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和封测、装备材料和零部件等集成电路相关领域;人工智能母基金规模为225.01亿元,将重点投向智能芯片、智能软件、自动驾驶、智能机器人等领域。
03、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大有可为
从全国范围来看来看,上海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过程中无疑扮演着“领头羊”的角色,属于中坚力量,产业链覆盖了芯片设计、制造、封测、装备及零部件、材料等多个领域。
近年来,在国产化浪潮趋势下,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持续向好发展,2023年在全球市场规模同比下降8.2%的低速发展期,中国在该领域的销售规模却依然实现了2.3%的增长,其中上海更是保持稳定发挥,交出了销售3251.9亿元,同比增长6.37%的优异成绩。
事实上,经过多年的发展,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已经集聚了1200多家行业重点企业,汇聚了全国40%的产业人才,集聚了国内50%的行业创新资源。目前,集成电路已经和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一起被共同列为上海三大先导产业。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无疑与集成电路芯片息息相关,业界甚至有“无芯片不AI”的说法。
根据上海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上海三大先导产业规模达到1.6万亿元。而根据上海市统计局此前公布的2024年上半年上海市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显示,集成电路产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9.2%。人工智能产业发面,上海市副市长陈杰此前介绍,上海人工智能产业规上企业已从2018年的183家增长到2023年的348家,产业规模从1340亿元增长到超3800亿元。
在上海市政府今年7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动上海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再次明确提出,持续加大对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和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车、高端装备、先进材料等重点产业支持力度。
而在昨日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发布的《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支持上海市集成电路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方案》显示,未来五年将投入千亿元专项信贷资源助力产业发展。
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上海在集成电路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快速发展和显著成就,而未来,上海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前景依旧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