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有一位代理商朋友发来一颗MCU物料需求,问我们有没有替代方案,客户年用量需求比较大,目前想找替代方案。我帮他查了一下原厂网站,这款芯片是2009年发布的,现在的状态是原厂还能生产,但是已经不推荐新设计了,也就是说原厂停产这款芯片已经进入倒计时了。
我就顺便查了一下TB,上面的价格是这样的清新脱俗。
想起现在极其内卷的MCU市场,让我不禁有些感慨。
半导体及其他所有产品都无法避免"停产"。因此,开发者在开发阶段就必须始终考虑到所使用的所有零部件可能会"停产"。在电子元器件市场,典型的生命周期是三年左右,包括导入期,成熟期和衰退期,最终宣布停产。在工业和其他领域,产品的生命周期就会长很多,大概可以有10-2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持续供应支持,但是迟早也会停产。
原厂零部件LifeCycle一般分为六阶段:
L1 =Introduction,对应产品研发阶段
L2=Growth,对应产品样品阶段
L3=Maturity,对应产品量产阶段
L4=Saturation,对应产品大量量产饱和阶段
L5=Decline,对应产品减产阶段
L6=Phase-Out对应产品EOL,结束生命周期
在全球化的生产协作下,供应链的风险和脆弱性也极大的增加了。近几年,IC原厂出现全球范围的并购整合,以及一些突发性事件(地震、起火、倒闭、关停),必然会造成一部分产品线从源头处停产或者缺货。而对于停产的物料,用一颗少一颗,于是每年代理商都会那么几颗料暴涨。
在华强北IC市场,传说曾经有一颗叫做RF2360的物料,单颗市场价800人民币,一盘SOP(Small Out-Line Package集成电路封装),遇到需求居然卖到了200万人民币。很多原本卖几毛钱的停产料,被炒到了50-100价格不等。这种价格波动背后,有些物料炙手可热,自然让分销从业者疯狂追逐。最后买单者,还是需要用到该物料的制造商。
目前,国际上知名的专门做停产元器件制造商有罗彻斯特,国内做停产料的代理商、贸易商数量也不少。前者获得原厂授权自有工厂生产,优势在于完整性和功能性有保障,后者多为库存货、翻新货、尾料,优势在于种类多路子野。
作为客户来说,对于元器件的停产不应是“事后应对”,而应是“事前准备”。事前准备,顾名思义,就是在开发产品阶段就对所采用的半导体产品的停产做好准备,提前做好后备方案,是成熟厂商通常会做的标准动作。
回到文章开始的场景,客户听说我们的MCU是“万能管脚”的,所以想试一试。
AG32的确是目前MCU产品中最接近于“万能管脚”的。
AG32芯片和其他芯片(比如ST、GD)在使用上有一个很大的差异点,是AG32的IO引脚并不是定死的,而是配置的。
比如,ST的gpio的PA1,是定死指定到某个PIN脚的;
但是,AG32的所有gpio,对应到哪个PIN脚是配置的。必须在VE里配置绑定后,程序里操作这个gpio(比如,置高置低)才会最终作用到PIN脚上。
除了gpio,其他的很多外设(如spi,iic,can,uart等)都是需要配置引脚的。
MCU里用到哪个信号就在VE里配置对应引脚,没用到的不用配置。
这种方式下:
1. 可以节省大量引脚(开发者只需要配置自己使用到的外设引脚即可),比如,本来需要100脚的ST才能满足的外设需求,用AG芯片可能32脚的就够了。
2. PCB布线可以非常方便(引脚随意指定,不用再考虑走线时绕来绕去)
AG32芯片内共有10组GPIO(GPIO0 – GPIO9),每组8个IO(0~7)。所以,可用的GPIO共有80个。(100pin/64pin/48pin只是外部封装的区别,不影响内部GPIO的定义和数量)
上述描述的“任意信号线可以绑定到任意引脚”,只是便于理解。真实使用时,有少量管脚是不可配置的。(芯片定死了引脚):
包括:基础类(电源、时钟、地、RESET、BOOT0)、ADC(DAC/CMP)、USB、MAC。
如果使用到这些外设,只能使用对应引脚。
如果不用这些外设,其中的ADC和USB的管脚,如果不接ADC和USB,仍然是可以被用做普通IO的。
另外,不可配置的引脚(ADC、USB这些),在32pin/48pin/64pin/100pin上的对应是不同的。
从这个角度上看,大部分性能和外设相近的料号,AG32可以尽可能地去兼容原厂停产料的管脚,但是也需要评估。另外原料中的一些定制功能或外设,AG32提供了CPLD定制功能来实现尝试,我们可以帮助客户 design-in 这个功能。有需求的朋友可以来官网咨询评估(www.agm-micr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