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在今年年初的文章《2023不怎么靠谱的半导体行业年度总结》里写过对国内半导体行业的未来发展的思考。
我当时说过国产替代2.0时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中心思想就两点:
一、过去的归过去,过去是但凡是个芯片都可以提“芯片国产化”,不管它是用于工控,还是消费电子,还是服务器,不管它是高端的还是低端,都能蹭上概念。
同理,模拟,功率,射频,MCU,以及零部件,材料,耗材,设备。
反正只要有半导体三个字,不管啥都给你往里装。
很显然,自2015年到现在2024年,9年时间过去了,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极度渴求国产芯片变成,现在满大街都是国产芯片。
至少,现在能做的,会做的,好做,容易做的,绝大多数都有人做了,而且还不是一两家,而是一堆,都快卷出天际了。
所以我认为国产芯片进入2.0时代,也就是说,所谓低端芯片,已经不存在任何系统性机会,早就解决的问题,早去炒冷饭就没意思了,未来的目标是瞄准高端芯片,高端设备,关键耗材,关键零部件那些,那些领域还有很多山峰要征服,这才是未来国产芯片2.0时代的主要目标!
二、从行业发展的角度而言,半导体行业一直奉行“赢家通吃,强者恒强,大者恒大”的套路,往往行业龙头前3家就占一大半份额,还能瓜分了绝大多数利润,而排后面的,基本就只剩一点零头。
那这些大公司怎么来的?一般来讲,都是自己基本盘业务极其强悍,有稳定的利润和现金流,然后不断通过收并购扩大自己的版图,最终成为细分领域的巨无霸,比如KLA,比如新博通,比如Cadence,比如英特格,从这些公司的发展历程都不难看出,都是不断重组整合行业资源的情况下,然后活到现在成为大哥。
当然那也有不少公司比较专注自己的主业,它们的收购主要是补充产业链的弱项,比如ASML就持有蔡司半导体光学部门的股份,还收购了做量测设备的“爱马仕”,台湾汉民等等,很显然ASML对其他设备没有兴趣,主要是补自己弱项,更好的协同发展。
对于国内情况而言,你一群小而散的公司怎么跟国外巨头抗衡?从逻辑上讲,必然是整合出几个大的,才能去跟人家扳手腕,是不是?
所以这就是国产替代2.0时代的两个问题。
第一、怎么解决真正急缺的,卡脖子的,高端的技术?
第二、怎么把小而散的行业整合起来,整合出几个大的,能打的公司?
这个问题留给所有人思考。
并购大潮如约而至?
上周,在大盘普遍低迷的情况下,半导体部分又爆发出强大的动力。
结合上市公司的公告,很明显,我年初说的第二条,来了!
还有几个公司也猛涨猛涨,但是没出公告,不知道是不是也出了类似的举动。
总之,以我夜观天象知天下大事的套路分析,之后的数星期的交易日里,可能二级市场会疯狂去发掘此类题材股,毕竟讲重组的并购的故事,乌鸦变凤凰,在大A不知道发生多少次了,总之肯定是偏利好的,信你就上,不要有基本面洁癖!切记!
再把大A韭菜的自我修养口诀念一遍:
赌场十分钟,少打十年工!谁家小孩夜夜哭?哪有赌徒天天输?…………
这事情我分两部分说。
先说基本背景和大逻辑,要去做上市公司的并购操作,你可以从两个出发点去思考。
第一、监管层是啥态度?
很显然,监管的态度是第一要素,监管们要不积极,不鼓励的,那啥想法都落不了地,不过目前来看,还是可以的,是支持的,只是现实情况和操作思路可能是村长预先想略微有点不一样。
村长现在折腾ST,折腾垃圾股,折腾这哪的,还有“科创八条”,实际上核心思路是,不希望大A有这么多公司,在没有明显场外增量资金入场的情况下,想要把大A搞红火,这条操作思路基本是对的,操作过程就两条。
第一、严控IPO数量和规模,相当于把漏水的管子给关了,给场内资金歇口气;
第二、减少公司数量,把资源尽可能往现有优秀的公司去赶。
现在科创,创业板,新申报IPO的数量,大家都看到,基本没了,坊间戏称IPO“叫邀请制”。
现在不是什么阿猫阿狗都能来申报IPO,特别是科创板,你公司不是核心产业链,没有核心技术,不是国家和产业急缺的,对不起,没你啥事。
这事一出,我有个头部券商多年的保代哥们直接转岗,他原话是,干了这么多年,做了这么多IPO的案子,还以为自己很牛逼,现在差点失业,这TMD的能想到???
我说,你职位高给你转岗就不错了,你看看后面那些二线券商投行部的,裁员多少人了!知足吧你!刚好你回家每天抱老婆,省得你天天在外面花天酒地应酬当禽兽!!!
券商裁员只是一方面,在“邀请制”下,那些很多芯片创业公司,以现在那估值,如果后面融资不到位,公司业务又没有太大起色,现金流养不活自己,那就真要G了!!!
我真不是危言耸听,潮水退去,看谁在裸泳,这事我见过不知道多少遍了!所以我和我老板讲,今年就别考核投资的KPI了,投个屁啊,我都替你心疼钱!
现实情况和当初长文《都2024年了,投什么半导体(二)》里面内容简直一模一样!启哥永远早于市场理解和判断,我说的东西,到后面基本都能兑现了!
第二条减少公司数量,很简单,一边把那些垃圾公司赶出去,一边支持上市公司合并,也就是俗称“A并A”的并购案。
这样一进一出的操作,可以想象到后面,有些基本面还可以的大公司,利润营收都还比较可以的公司,说不定估值可以继续往上抬一抬,这一抬,大A不就又有赚钱效应了?有了赚钱效应就能吸引场外资金进场。
第二条里面的“A并A”的操作,类似当年“南北车合并中国神车那种”,这样不仅能制造话题流量以及赚钱效应,也能减少上市公司数量。我推测村长是抱有极大预期和期望的!
不过目前纵观大A历史,此类合并案,几乎全是国资,央企的整合并购案。民营并民营的,就几乎没有,我记忆力有限,有民营案例的记得评论区发出来,大家一起探讨。
但是问题是,国企能操作的数量太有限了,毕竟大A更多是民营上市公司啊!所以我说村长想法虽然好,但是这个实际情况可能和村长想得不太一样。
现在大A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同一个行业里,往往是大公司估值低,小公司估值高,小公司估值高理由是美其名曰“有成长空间,弹性巨大”,实际上在国外成熟的资本市场里,刚好相反,普遍是行业龙头更容易给高估值,道理很简单,你小公司才哪到哪里了?怎么跟龙头比?毕竟老外投资机构比较理性,这种讲故事拔估值的套路看不上。
那么问题来了,就算大吃小,以现在的小公司这么贵的估值和市值去吃,这不妥妥“价值毁灭么”?大公司老板脑子抽了,才会去买一个又小又贵的同行。
所以从选股的角度而言,民营公司看不了,只能期待国企之间的“A并A”的重组。
在村长左手“严控IPO数量与规模”,右手“减少上市公司数量”的操作下,各位还是要对大A有信心的,这一副药下去,我是挺看好的,起码村长操作思路非常清晰,只是过程中可能不太一样,毕竟国企少,民营上市公司更多啊!落地多有不确定性。
说到这里我想起一件事,韦尔是持有君正的股份的,虽然不多就5%,这事在大A非常少见,上市公司持有上市公司的股份,除了那些自营盘炒股的,韦尔+君正这种还真独一份,要不,你们俩和再进一步,韦尔把君正按到床上,生米煮成熟饭,合合掉算了,万一成了,相当于CIS龙头并购了Nor的老二,绝对轰动一时,不仅中国诞生了一家牛X的IC设计公司,从当领导的思路来看,政绩一件哦!
反正我觉得挺好的,就看两边其他股东有没想法,我相信村长那边的高层领导是比较支持的!
当然这都是我一厢情愿的猜测,实际情况更多是前面提到的,上市公司收购未上市公司的资产。毕竟“A并A”,这东西涉及太多了,不好操作,上市公司收购未上市的,是常态。
第二、上市公司与并收购方股东是啥想法?
说到这里,我认为上市公司股东层面比较好解决,谁家不希望,借重组题材大涨一波呢?关起门来,几个大股东一合计,一拍板,这事就能定了。
但是未上市公司里,那可是啥股东,啥想法都有!
大家想想,现在那些估值贵,现金流少,公司产品线还没法盈利,万一下一轮融资不顺,岌岌可危的芯片初创项目还少吗?一大堆好吧!
你是这些初创公司的股东,你焦虑不?
现在很多芯片初创项目,始于轰轰烈烈的2019年,到现在2025年,刚好五年过去了,在中国绝大多数PE机构设立的基金基本就是3+2,也就是5年,撑死再给你延2年。
5年了,现在上市大门都快合上了,预期中大赚一笔的收益都没法实现,怎么办?
你知道我这5年是怎么从充满希望变失望吗?
所以说从这些初创公司外部投资股东角度而言,估计绝对是有人双手双脚赞成,有人心态炸裂,忧心忡忡。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分裂的情况?
道理很简单,投的早的那群投资机构,当时进入的估值低,上市公司开的收购价格,铁定是有钱赚的,所以这帮股东,催促管理层尽快拍板!只要不亏,有钱赚,赶紧给老子退了!鬼知道后面还会发生什么事!
但是后面高估值进来的就不是这样了,人家直接原地爆炸,因为八成会卡在收购价格上,因为投前估值太贵了,极有可能人家上市公司开的价格比你投的价格低,这就要面临亏钱的窘境。
换你是PE投资公司的投资总监,现在面临这样的选择,你认不认亏???你敢认?你的LP和老板还不把你手撕了?
而且现在很多股东里面还有不少是国资创投引导基金股东,国资的钱,更不能亏,那叫国有资产流失,谁敢背这个锅???
然后再从上市公司收购角度考虑,只要你不是全自有现金,要配合发行股份的,免不了监管的审批和问询。
核心就一条:凭什么以这个价格收?业绩承诺呢!
这就是最炸裂的地方,特别是还没盈利的公司,我都不知道怎么给业绩承诺,让创始团队担保?说不定人家都被稀释没剩多少股份了,怎么担保?而且芯片设计公司多数没有啥净资产,换句话说,收购来就是一大堆商誉。
商誉暴雷的事情,各位还少见吗?暴雷之后,你觉得监管层会放过上市公司管理层吗?
所以以为价格和业绩承诺的问题,其实就是各方核心利益述求,有的吵吵呢!
当然这种矛盾的情况也不是没有办法解决,在大A有先例的,有家上市公司也是收了一个芯片公司,不同时期进来的股东,给的收购价格是不同的,确保大家都有钱赚,大家有个体面的台阶可以下。
所以上市公司收购未上市公司,特别是还是这些最后一轮估值奇贵的项目,到底怎么操作?收购价格怎么谈?业绩承诺怎么给?是换股还是现金?比例是多少?怎么平衡所有人的核心利益?
这无关技术,无关市场环境,无关未来预期,只有人性,到底谁愿意做出最大让步?
人性往往是最难跨越的。
启哥我都是过来人,这种场面不知道见过多少次了,想到这里,我只有一声长叹。我最近除了LOL,WOW,云顶/金铲铲,拉格朗日之外,也开始写小说了,已经敲了6万多字。我会把这些年我看到的中国芯片故事搬到我小说里,希望有生之年能拍成电视剧,我给我自己的标准是中国最好的芯片职场剧!有愿意投资的来!
至于为什么会想到去写小说,一方面那是花姐现在在出书,我也想,但是水平不够,也不知道写啥,想来想去也就写小说这路子还能行的通,其次还记得上次那个被骂到全网下播的吗?TMD的这群编剧都是一群什么样的脑残,简直侮辱中国芯片产业,看老子的!
一群菜逼!!!看老子怎么虐你们。
扯远了,打住。
怎么利用这个并购题材选股?
啰啰嗦嗦,讲了一大堆道理,问题来了,就算知道这是怎么回事,逻辑也搞明白了,明天大A开门,下注谁?
我思来想去,给了以下这几条逻辑。
第一,国资体系下的,什么CETC,CEC,还有那几十家央企,但凡有业务雷同的,或者说,集团体系下有极多资产的,都能成为不错的观察对象,比如南北车,中国船舶那种,套路大家都懂,但是请注意,不要随便下注,先观察观察。
讲个神奇的故事,上一次CETC重组概念股里,有个叫凤凰光学,我在它停牌前三天的写来一篇小作文,赌CETC的重组概念,然后还私发了很多人,结果真他妈停牌重组了。
有人问我是不是知道内幕情况,我家又不是当官的,我知道个鬼,我纯粹就是瞎猫碰上死耗子,然后开板的时候我继续追最后是赚30%,搞笑的事来了,在一年后,公司终于开董事会要确定这个事了,股价也回落很多了,我觉得机会又来了,我以玄学推算出他们开会的时间,然后开会前几天重仓干进去,结果重组失败,5个板按地上,亏的我只想骂我自己是傻逼,好家伙2年利润全送进去了。
切记,偷窥天机容易被反噬!
第二、民营企业虽然“A并A”很难操作,但是上市收不上市的,还是容易操作的。
因为我只懂半导体,我从半导体板块角度出发,总结如下:
第一,以主业是半导体IC设计公司和半导体耗材/材料公司板块为佳。
道理很简单大型FAB,就算给你讲重组故事,我觉得股价也不会有啥大变化。
设备端,标的太少,一级都被挖的干干净净,没有好项目了,不用看,海外可能还有,国内几乎没有,但是收海外就不在我信息范围以内,我预判不了。
最多最多,上市公司收一个做二手设备的,因为主业做二手翻修设备的公司是上不了市的!就算二手翻修公司剥离业务出来搞原创设备,那也涉及主营业务重大变更,三年内也看不了。
它们有且只有这一条路就是卖给上市公司,问题是国内几个半导体设备板块大哥,能看上这些做二手设备的公司?别逗了!
这种案例更多的会发生在非半导体板块公司来收半导体二手设备,比如百傲化学收苏州芯慧联,一个做工业杀菌剂的收半导体二手设备公司。
材料行业一样,这里有个特别成功的案例,也是我的成名票,雅克科技。
我和雅克科技的沈老板从未见过面,也没有微信,它们公司的人我一个都不认识,但是在2019年下半年,我出去券商反路演推票的时候,强call雅克!
干起活来,比他们家董秘还他妈专业和敬业!老沈如果能看到这篇文章,多少得请我喝一杯!
群友:不愧是大A半导体板块的体外董秘!此处打个入群广告!
果然如我预期,雅克科技成为国产半导体耗材龙头,它的成功之路,就是通过并购走过来的,因为这个票,我和很多基金经理成为好友,友谊保持到现在,各位要知道,在大A无脑推票很容易失去一堆朋友的信任!
此处我举2个不太好的案例,也不是黑那两家公司,我只是觉得很可惜。
比如某科创板,Slurry公司,我真的很敬佩人家对技术的专注度,十年如一日的研究,为国产半导体耗材做出巨大贡献,但是从炒股的角度而言,这么多年,就是这么一款产品,市值一直在100-200亿之间波动…………
好吧,她是一个很好的技术人才,科学家,但是缺乏一些企业家的远见和思路。
同理,另外一家国内兢兢业业做光刻胶的公司,现在这家公司是被另外一家公司收购并表了,讲道理,他们家绝对是国产光刻胶概念里认真做事的,是圈内公认的,也是敢见晓松哥的,至于其他家都是些什么乱七八糟的。
所以材料公司是能选的,但是问题和设备公司一样,一级可以并购的标的真的很少很少!所以待定!但是操作思路是对的!
各位可重点关注,特气,化学品这两类公司!
EDA,那些可以选择非上市公司余地太小,别看关老师统计了国内有50多家,但是真心干的好,能做出成绩的,有几个?而且现在上市的EDA板块的估值也真不便宜!
各位记住,中国半导体材料/耗材行业,要做大做强,走并购这条路少不了!
为什么不考虑零部件?因为设备公司与自己的零部件公司可以叫盟友,喜欢在自己的体系内培养自己的供应商,这点和耗材不同,而且零部件公司少,且贵,所以我放弃了。
反正就那几个公司我都知道,啥情况,有没啥动静,我清楚得很!
总结下来就是,EDA,设备,零部件,FAB没戏;IC设计,耗材/材料有戏!
那么IC设计公司多如牛毛,怎么选?
第二、以模拟芯片赛道为佳。
纳芯微可以算一个典型案例。
模拟芯片行业,基本可以算一个小而散的行业,而且国内国外差距更是大的难以想象,全中国模拟芯片公司的收入加一起,只有Ti的零头!
2022年,Ti那可是200亿美金收入,100亿美金利润的公司!
模拟这个赛道,如果自己要扩产品线,以自身原创动力出发,从培养产品经理/工程师,到出产品,到客户端验证通过,到收获订单,过程实在是太漫长了。
起码得3,5年,这点不如数字,数字见效快,且容易切市场出爆款,增营收的。
所以分析来分析去,真就并购这条路是效率最高的,一来扩产品线,二来得到优质客户资源,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得到大批有经验的工程师!
这可是无价之宝!
模拟有经验的工程师是最最最重要且稀缺的资源,我说句不好听的,你去把人家公司工程师一个个挖地成本和你自己买人家公司做对比,绝对是买公司划算!!!
反正我是老板就他妈一定这么思考!
模拟赛道细分也有很多,有些是做信号链的,有些是做隔离的,有些是做运放的,有些是做功率的,有些是做电源管理相关的。
相对而言,电源管理这块市场最大,且同质化竞争最激烈,这就是当初我思来想去,在纳芯微,圣邦,杰华特,晶丰明源,帝奥微,希荻微,思瑞浦,芯朋微,英集芯,晶华微,一大堆模拟赛道里选了老周的杰华特,以我对老周的了解,他是我见过最有格局的创业老板,自己不仅是技术大牛,而且为人亲和,能放下架子,特别是在亲自跑客户这条上,尽心尽力,这点我特别喜欢。
在我眼里,凡是老板不亲自跑客户,天天只会搞内部管理的,都是垃圾公司。
当然我认识有局限性,各位看官老爷,还认识其他类似老周这样格局的老板,给我推荐推荐,我请你吃饭,我可是很少请人吃饭的!
所以到底怎么选股?
第一,选TM现金多,有钱才是一切,没钱都是扯淡!
也不是一切都靠钱,没钱还可以发行股份呀,但是发行股份这流程实在是太繁琐,我看都不想看,我是来炒股套利的,不是来陪公司一起成长的,我相信这是所有文章已经看到这里人的心态!
各位拉一下表格就知道,以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性资产。
比较多的有。
思瑞浦,纳芯微,艾为电子,卓胜微,上海贝岭,圣邦,唯捷创芯,芯朋微,帝奥微,南芯,杰华特,灿瑞,臻镭科技,希荻微,富满微,电科芯片,晶丰明源,慧智微,力芯微,美芯昇,巨泉科技,新相微,峰岹科技,等等。
贝岭属于CEC,电科芯片属于CETC,这两个符合我前面说的国资“A并A”,先排除,我们这里民营,唯捷创芯赛道是射频,射频就算了,真没意思,和其他模拟公司说实话,很难聊到一块,从下游客户角度而言,业务协同性太差了,暂时也排除。
最多的这几个是,思瑞浦,纳芯,艾为,帝奥微,南芯,美芯昇,圣邦,芯朋微,杰华特,灿瑞,臻镭科技,这几个,这些公司普遍都有十多亿,甚至几十亿现金,足够它们干很多事!
第二看市值,市值大的,收一个小的,毫无意义,市值小的收,才“弹性巨大”!
如果你按现金市值比去看。排名应该是,美芯昇,灿瑞,帝奥微,必易微,芯朋微,思瑞浦,纳芯微,希荻微,臻镭科技,杰华特,新相微。
两边一组合,排除掉那几个市值大的,市值在30-150之间的,有且有。
美芯昇,灿瑞,帝奥微,芯朋,思瑞浦,希荻微,臻镭,杰华特,新相微,等。
特别是美芯昇,灿瑞,帝奥微,芯朋,杰华特,臻镭,市值才几十亿,手上现金十多个亿,甚至20多亿,这可以干的事就太多了。
最后一步:看个老板想法。
说了这么多,前面都是硬性条件,只是做成这件事的基础,最关键得看老板有没有想法!没有想法,佛系躺平,那说个屁啊!
所以认识了解,上面圈出来的这几个公司的,熟悉老板为人的,我们评论区见。
又是4小时敲了7000多字,思路整理到这里了,明天赌场见!
你只管梭哈,剩下的交给国运和你的八字!
最后提一句,下周,WOWer过来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