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 2018年-2019年,产量首次负增长
    • 2020年-2021年,难得的高增长
    • 2022年-2023年,再次负增长
    • 展望未来
  • 推荐器件
  • 相关推荐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工业机器人产量,为何连续负增长?

原创
2024/03/14
4794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热度不减,国家和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各项扶持政策。

然而,与之对应的,同为“机器人”产业的工业机器人近年来的市场情况似乎并不乐观。

中国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机器人产量已经连续两年负增长了。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2023年增速分别为-4.8%、-2.2%,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本土工业机器人产量为何持续负增长,近年来其产业发展状况到底如何呢?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18年-2019年,产量首次负增长

中国自2013年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在旺盛的市场需求刺激下,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速一路上涨,但自2018年9月开始,中国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机器人产量出现负增长,当月产量同比下降16.4%,负增长的态势延续到了2019年前九个月。全年来看,2018年录得低增长5%,2019年录得负增长-6%。

上一波2018年-2019年的工业机器人产量的下滑,主要因为2018年下半年以来下游客户需求下滑带来资本开支放缓,尤其是国内汽车产业下滑。2018年-2019年中国汽车销量分别增长-3%和-8%,这也是中国汽车市场首次经历的负增长阶段。

2018年以前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存在大量的组装厂,零部件基本都是东拼西凑,然后组装起来,没有核心技术,以市场端为主。所以2018年、2019年的市场需求下行,带来了一次供给侧出清,这是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第一次“刹车”。

值得一提的是,也正因为当时中国本土工业机器人厂商在高端领域处于缺位状态,很少有应用到汽车主机厂的,所以在汽车产业下行期间,本土头部工业机器人厂商受到的影响相比国外几大家族较小。

2020年-2021年,难得的高增长

在经历了连续两年的低速发展后,2020年和2021年,中国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机器人产量大幅爆发,增速分别为19%、45%,一改之前的颓势。

2020年,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影响,各国各地区的隔离阻断,首当其冲的就是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带来巨大冲击。停工停产导致链上企业原有的产品订单没有了,即使未受疫情影响的企业其原有的零部件供货也因为物流中断等原因消失了。

中国得益于及时控制了疫情,在下半年多个行业出现井喷,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增长明显。2020年,从3月份开始每月中国制造业PMI基本达到51左右,相比2019年有了明显的提高。与此同时,2020年中国在全球的出口份额从2019年的13.15%,大幅增至2020年的14.68%。

全球主要经济体从2021年一季度开始经济基本恢复正常,中国受益早期疫情控制带来的全球制造业产能转移的红利慢慢消失。

但是,全球和中国的汽车产业在连续三年销量下滑后,终于在2021年迎来了复苏。尤其2021年中国新能源车市场需求大爆发,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达354.5万辆,增长145.6%。以比亚迪、蔚来、理想等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厂商们在这一年纷纷扩产。

另外,因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大爆发,对上游半导体元器件的需求大度增多,尤其新能源汽车相比传统燃油车,单车的芯片数量大幅增多,导致2021年半导体市场出现了“缺芯”的盛况。

同时处于半导体行业上行周期,据IC Insights数据,全球半导体行业在2021年的资本性支出为1539亿美元,增幅达到了惊人的36%,远高于2020年10%的增幅。

同时,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产销爆发,也使得上游锂电产业迎来高景气度,行业厂商也纷纷加大资本开支。以行业龙头宁德时代为例,其2021年的“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为437.68亿元,增幅为229%。

根据睿工业数据,2020年中国汽车(零部件、整车、汽车电子)、3C及电子、锂电池三个行业是工业机器人的主要应用领域,合计占比达61.7%,而这三个行业在2021年都处于高速扩张阶段,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比较旺盛。

所以2020年、2021年的高增长,主因分别是受益疫情管控、下游应用的权重行业一起扩产能带来的,并不是常态。

这一阶段,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仍以外资品牌为主导,但随着国产工业机器人厂商取得技术突破以及认可度逐渐提升,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市场份额也在逐步提升,与外资品牌机器人的差距在逐渐缩小。而且,中国也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工业机器人产业链,已具备从上游核心零部件到中游本体制造再到下游系统集成的全产业链自主生产能力。

2022年-2023年,再次负增长

正如文章开篇所说,2022年、2023年中国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机器人产量连续两年负增长,分别增长-4.8%、-2.2%。为什么呢?要知道2021年在下游各个行业齐头并进下,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了45%。

其实2022年比较好理解,因为国内疫情封控,尤其是一季度和四季度的大面积封控,导致中国制造业部分生产受阻,期间制造业PMI指数也呈现颓势,4月和12月的PMI指数分别为47.2和47,远低于50的荣枯线。

此外,工业机器人下游应用占比较大的3C电子行业在2022年表现低迷。手机库存处于高位难以消耗,厂商频频砍单;而且疫情驱动的笔记本及平板电脑需求不再;AirPods等新品创新不足无法刺激消费。所以3C产品的市场萎靡对上游工业机器人的需求有一定的消极影响。

真正让市场焦虑的是,随着2023年疫情的全面放开,中国制造业并没有预期的那样恢复,2023年4月开始,中国制造业PMI指数每月基本处于50以下。

根据睿工业数据,2023全年工业机器人下游需求端萎靡,只有光伏、汽车电子和半导体行业出货量增速超过10%,其中光伏行业的工业机器人的出货量相比2022年增长90%,其在工业机器人出货量的市场份额由2022年的5%扩增到2023年的9.2%。而锂电池、汽车整车、家用电器、电子和金属制品等出货量规模大的行业表现较差,均下滑近10%。2023年近半数工业机器人企业销量呈同比下滑态势。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在2022年、202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持续下滑,但是内资厂商在市场需求下行的情况下依旧能把握住机会,市场份额持续提高,从2021年的32%,提升至2023年的45%。

展望未来

工业机器人应用覆盖国民经济60个行业大类、168个行业中类。工业机器人市场的需求受到宏观经济环境、制造业投资、行业自动化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宏观经济环境:难以预测,下游各行业持续分化是常态。像2021年那般,汽车(整车、汽车电子、汽车零部件)、锂电池、半导体、光伏等市场产能一起高增长的情形,未来很难遇到。

制造业投资:随着中国人工成本的提高,以及某些地缘政治影响,全球制造业转向印度、越南、泰国、菲律宾、墨西哥等低人力成本国家的趋势,中期或难以改变。

行业自动化水平:根据IFR数据,2022年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密度为392台/万人(即每一万名制造业工人有多少台工业机器人),已经非常接近于制造业大国德国和日本的水平,预计202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密度会超越德国和日本。所以中国的工业自动化水平已经相当高了,达到了世界前列。

所以需求端很难支持本土工业机器人出货量持续高增长,工业机器人市场经过2022年、2023年的调整期,未来将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即保持低速增长态势。而对于本土工业机器人厂商来说,除了持续抢占本土市场份额外,“出海”应该放在更重要的战略位置。

推荐器件

更多器件
器件型号 数量 器件厂商 器件描述 数据手册 ECAD模型 风险等级 参考价格 更多信息
74HC14D,653 1 Nexperia 74HC14; 74HCT14 - Hex inverting Schmitt trigger@en-us SOIC 14-Pin

ECAD模型

下载ECAD模型
$0.25 查看
SN74LVC2G07DCKR 1 Texas Instruments 2-ch, 1.65-V to 5.5-V buffers with open-drain outputs 6-SC70 -40 to 125

ECAD模型

下载ECAD模型
$0.57 查看
74HC04D,653 1 Nexperia 74HC04; 74HCT04 - Hex inverter@en-us SOIC 14-Pin

ECAD模型

下载ECAD模型
$0.37 查看

相关推荐

登录即可解锁
  • 海量技术文章
  • 设计资源下载
  • 产业链客户资源
  • 写文章/发需求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