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印度执法局又以“涉嫌参与洗钱案”为由逮捕了三名vivo印度高管。vivo对此“深感震惊”,称印度当局最近的拘捕行动表明骚扰行为仍在继续,给整个行业带来了不确定性,vivo将坚决利用一切法律手段来应对和挑战这些指控。
作茧自缚的选择
近年来,凭借价格实惠的5G机型、渠道扩大和产品创新,以及面向大众市场和高端市场的双向发力,中国品牌在印度展现了强大的竞争力,例如从2018年到2021年,小米稳坐印度第一大手机品牌,再如小米、OPPO、vivo曾一度累计占据印度81%的智能手机市场份额。中国品牌在印度开疆拓土、迅速崛起,衬得印度本土品牌黯淡无光。此次印度对vivo的打压与当前地缘政治局势相关,但更少不了扶植本土厂商的心思。
最近几年,中国的智能手机厂商一直是印度方面选择性执法、定向性干扰的重灾区。从追缴税款、突击搜查办公场所,到冻结小米48亿人民币资金,再到最近接连逮捕vivo印度分公司高管,印度对中国手机厂商的态度已不可同日而语,从十分欢迎到备受忌惮,印度正动用司法调查等政治化手段逼退中国企业,为本土智能手机产业发展铺路。
不过,虽然打压不断,但国产手机在印度仍然延续着竞争力,2023年三季度,印度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前五排名中,中国品牌占据四席,分别是小米、vivo、realme和OPPO。笔者认为,印度打压中国手机厂商能否达成目的仍要两说,但不利于产业发展确是有迹可循。
近年来,中国手机厂商在印度建立了完善的销售网络,还投资了多座工厂,为当地的就业和产业链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一旦vivo、小米等企业退出,将给印度消费市场带来冲击,并对印度的营商环境产生更多负面影响。贸易全球化是大势所趋,是经济大发展的重要条件,印度自然也不能例外。但近年来,印度想留住更多外商,却又对外商投资设置了诸多限制,以己之矛攻己之盾,谈何有效促进经济发展?值得关注的是,印度制造的关键材料仍需要从中国进口,遑论离开中国自力更生。
聚焦智能手机,印度在智能手机普及率上去之后,正逐步向中高端升级,俨然已成为全球智能手机巨头们争夺的焦点之一,比如苹果正不断加码印度市场。印度同样也是中国手机厂商拓展海外市场的主阵地之一,追踪市场发展趋势,调整战略本无可犹疑,但目前印度频频对中国企业出手,我国手机厂商对印度产业链的投资升级必将有所顾虑,并不利于印度手机市场的快速发展。
且印度之外,非洲、欧洲也已成为中国品牌新的增长版图,今年三季度,小米在非洲市场份额增长了100%。市场增长总会“见顶”,企业策略亦能灵活转弯,印度自有害人不成反伤己身的一天。
看清印度的AB面
2016年,印度就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智能手机市场,但在印度市场,中国品牌风头无两,印度本土品牌反而一度消失,这显然不符合莫迪政府发展制造业的初衷。当前,印度经济主要由服务业引导,制造业一直处于弱势,但无论是缓解内部就业压力,还是提振国家经济,发展制造业都是必选项。为此,莫迪在2014年就任伊始,就提出了“印度制造1.0”计划,2019年又提出“印度制造2.0”计划,致力于把印度打造成为全球性制造业大国。
印度有此“雄心”的初衷是好的,但实施过程却正在偏离轨道。一方面,印度密集抛出橄榄枝,推出“生产相关的激励计划”,为移动产品制造、电子元件和半导体等多个部门给予十分明确的财政资金支持金额,受众为国内企业与他国投资印度的公司;面向国内外制造企业提供厂房、土地等资源要素方面的优惠让利;提高个人所得税免税上限并降低税率,同时变动征税豁免细则,吸引国外制造业管理与技术人才。
但另一方面,印度的“霸凌”行为让其营商环境愈加复杂,“出海热土”加速转向“外企坟场”。首先印度对国外产品进口商抡起了大棒,最近5年来,印度对500多个进口商品类别提高了关税,其中电视的进口税由10%提高到20%,进口手机的税率从10%提高至20%,今年印度还将个人电脑与笔记本电脑纳入进口限制范畴。以一己之力在进口渠道增栏设障,助力本土企业加速起飞,手段卑劣,但效果确实有,例如印度实现了电视机100%的本地组装;整体手机市场出货量的98%以上由本土制造。
其次印度使用超常规手段打压国外智能手机厂商。智能手机市场是近年来印度制造业发展最快的领域,中国手机厂商也由此成为印度当局发难的重灾区。例如印度政府依据所谓“国家安全”,封禁了TikTok、WeChat、UC浏览器等超200个中国手机APP,同时多家中企相继被迫陷入税务风波。印度财政部7月21日曾声称,过去6年间,小米、realme、OPPO、vivo和一加等中国手机制造商共逃税900亿卢比。
而除了“罚钱”、调查之外,今年6月,印度政府对小米、OPPO、Realme和vivo等中国智能手机制造商提出了一系列不合理要求,如开放印度资本入股;核心高管必须由印度籍人士担任;由印度企业制造和组装手机;培养印度经销商扩大出口等。
针对印方有关举措,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此前表示,中国政府一贯要求中国企业在海外合法合规经营,同时我们坚定支持中国企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印方应该依法合规行事,为中国企业在印度投资经营提供公平、公正、非歧视的营商环境。
其实,不单是中国企业,印度“雁过拔毛”的行径也劝退了其他国家的企业。印度官方数据显示,从2014年至2021年,有将近2800家在印注册的外国公司关闭了在印业务,约占印度跨国公司总量的六分之一。当前,印度的人口红利正在爆发,其市场前景对于每一个厂商来说都是巨大的商机,但笔者认为,投资印度还是要看清他的AB面,综合考量其经营环境、法律法规、基础建设、外汇管制、进出口管制等因素,否则,焉能知晓“巨大市场”诱惑下是否暗藏利刃。
附:近年中国手机厂商在印被“坑”实录(不完全统计)
2022年1月,印度财政部指控小米印度公司逃税65.3亿卢比(约5.5亿元人民币)。
2022年2月,印度税务部门怀疑华为涉嫌“逃税”,对华为在当地多个营业场所进行了突击搜查,主要查看了华为的财务文件、账簿,并顺手带走了部分文件记录。
2022年5月,印度反洗钱执行局指控小米及其旗下印度子公司自2015年开始以“支付版权费”的名义向小米集团等3家海外实体进行汇款,违反印度的《外汇管理法》,因此从小米的银行账户中冻结涉及555.1亿印度卢比(约6.8亿美元)资金。
2022年7月,印度执法局突击搜查vivo及相关企业在印办公地点,指控vivo印度公司非法向中国转移6247.6亿卢比,以逃避在印度纳税。随后,印度德里高等法院允许解冻vivo银行账户,前提是vivo要向银行提供95亿卢比担保。
2022年7月,印度财政部指控OPPO逃避关税近439亿卢比(约合5.51亿美元)。
2022年8月,印度税收情报总局表示,vivo在进口某些用于制造手机的产品时,作虚假申报以获得免税优惠,合计221.7亿卢比,vivo印度公司自愿补缴6亿卢比关税差额。
2023年10月,印度执法局逮捕4名vivo印度分公司员工,其中包括1名中国公民。执法局声称,这4人涉嫌参与洗钱,但vivo否认这一指控。
2023年12月,印度执法局以涉嫌参与洗钱案为由逮捕了三名vivo印度高管。vivo对此“深感震惊”,称印度当局最近的拘捕行动表明骚扰行为仍在继续,给整个行业带来了不确定性,vivo将坚决利用一切法律手段来应对和挑战这些指控。
作者:朱文凤
责编/版式:盖贝贝
审核:舒文琼
监制:刘启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