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星计划,您可以享受以下权益:

  • 创作内容快速变现
  • 行业影响力扩散
  • 作品版权保护
  • 300W+ 专业用户
  • 1.5W+ 优质创作者
  • 5000+ 长期合作伙伴
立即加入
  • 正文
    • 01、留美归国创业,迭代四代产品
    • 02、上半年利润增长超200%,预计前三季度利润增长超4000%
    • 03、中国商用以太网交换芯片市场占率第一
  • 推荐器件
  • 相关推荐
  • 电子产业图谱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市值超250亿!IPO当日涨幅超45%,国产交换芯片第一股诞生

2023/09/15
3847
阅读需 10 分钟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张通社 zhangtongshe.com

9月14日,苏州盛科通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科通信”)在科创板上市,被誉为国产交换芯片第一股。此次IPO的发行价格为42.66元/股,募集资金为21.33亿元。截至今天收盘,盛科通信的涨幅达到了46%,市值超过了250亿元。当天的最高涨幅超过了70%。

创始人孙剑勇毕业于清华大学,他创办的盛科通信经历了近十年的产品发展。从一开始不叫好不叫座发展成为既叫好又叫座,中间出现了不小的挑战。目前,盛科通信已发展成为国产以太网交换机芯片的龙头企业。

根据网络公开资料显示,盛科通信曾入选中国芯片50强榜单,备受资本青睐。

01、留美归国创业,迭代四代产品

孙剑勇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系和经管系,随后前往美国德克萨斯农工大学留学。学成之后,他选择留在美国工作,先后在美国思科公司、Greenfield网络公司担任关键职位。

多年后,孙剑勇有了回国创业的想法,他想要建立一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路由交换机及其核心芯片公司2005年,盛科网络(苏州)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成为盛科通信的前身。

自2005年创立以来,盛科通信共推出了四代网络交换芯片产品,然而这一路走来,公司经历了很多困难和挑战。公司成立后,孙剑勇带领团队全力以赴进行产品研发,终于在两年后成功研发出第一代产品CTC6024。尽管这款产品功能强大,但由于技术滞后和性价比不高,未能得到市场认可,反而遭受市场冷遇。

那个时期是盛科通信最艰难的阶段。提及那段时间,孙剑勇表示:“公司成立近4年,只能推出了一个实验室产品,无法看到市场前景,团队开始出现怀疑的声音。”幸运的是,股东的支持给了孙剑勇前进的动力。

CTC6048的第二代产品于2011年推出时,其性能大幅提升,甚至在某些指标上具备与博通竞争的实力,并获得了一些客户的认可。然而,在市场营销方面,这款产品仍有许多改进的空间,比如产品线狭窄和成品落地周期长。“当时,我们创业的初衷有两个,一个是生产出优质的产品,另一个是将产品销售得更好。因此,我们决定努力提高产品的销售。”

盛科通信决定调整市场策略,着力于提升客户服务水平、优化市场定位以及实现产品差异化。结果,2013年,公司的第三代CTC5160取得了更加令人振奋的成绩,在国内外的比赛和评比中获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例如SDN
Idol大奖、2014年中国Gartner
Cool Vendors等等。

在两年后,盛科通信发布了中国首款万兆网络交换芯片CTC8096,该芯片是第四代网络交换机芯片,成功打破了国际巨头的垄断,填补了中国在这一领域的技术空白。

回顾自己的创业经历,孙剑勇坦言:“我们非常幸运,投资人在不同阶段给予了我们很多支持,为我们的企业注入了力量。然而就整个行业来说,融资一直都很困难,因为投资机构更倾向于投资短期回报的项目。大多数投资机构都不愿意投资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回报的企业。对于创业者来说,关键还是要依靠自己,因为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02、上半年利润增长超200%,预计前三季度利润增长超4000%

根据公司招股书显示,盛科通信是国内领先的以太网交换芯片设计公司,主营业务为以太网交换芯片及配套产品的研发、设计和销售。

公司全系列以太网交换芯片具备高性能、灵活性、高安全、可视化的产品优势,充分融合企业网络、运营商网络、数据中心网络和工业网络各应用领域的增强特性,具备全面的二层转发、三层路由、可视化、安全互联等丰富的特性。

以下是以太网交换芯片的主要产品系列:

盛科通信的第二大类产品是基于公司自研的以太网交换芯片构建的以太网交换机。产品在设计上融入新兴的白盒交换机、SDN(软件定义网络)等创新理念。目前,这些产品在分流领域、安全领域、云计算领域和SDN领域建立了应用样板,实现了现网应用。

以太网交换机主要产品:

从收入细分来看,盛科通信的收入主要来源于以太网交换芯片、以太网交换芯片模组、以太网交换机、定制化解决方案等,而且以太网交换芯片营收占比超过60%。

2020年至2022年,盛科通信的营业收入分别约2.64亿元、4.59亿元、7.68亿元,同比增幅为37.59%、73.91%和67.36%;主营业务毛利为1.24亿元、2.16亿元、3.3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58.31万元、-345.65万元、-2942.07万元。

不过从今年经营情况看,公司的盈利情况有着大幅改善,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6.43亿元,同比增长82.88%;归母净利润为3545.80万元,同比增长202.02%。公司预计2023年1-9月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3,800.00万元至4,200.00万元,同比增长4,756.83%至5,247.02%。

公司主营业务增长明显,营业收入大幅增长。2023年营业收入增长的同时还出现扭亏为盈的情况。良好的业绩支撑下,公司的发展情景很大程度被市场看好。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在中国境内共拥有395项已授权发明专利,在中国境外共拥有5项已授权专利;拥有处于有效期内的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5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31件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目前没有实际控制人和控股股东,但是股东阵容强大,盛科通信背后集聚了中国振华、产业基金、中新创投、中国电子等4家国资。

根据企查查显示,盛科通信一共获得3轮融资,分别是中新创投100万元天使轮,英菲尼迪1000万元A轮融资和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和深中电共同投资的3.1亿元B轮融资。

03、中国商用以太网交换芯片市场占率第一

根据IDC、灼识咨询数据,截至2020年,全球以太网交换设备的市场规模为1,807.0亿元。2016-2020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5%。再看国内市场,以太网交换设备的市场经历了更快速增长。截至2020年,中国以太网交换设备的市场规模为343.8亿元,占全球以太网交换设备市场规模的19.0%,2016-2020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9.6%。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574.2亿元,2020-2025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0.8%,并且中国占全球以太网交换设备市场规模将达到27.2%

从国内市场份额来看,2020年中国商用以太网交换芯片市场以销售额口径统计,博通、美满和瑞昱分别以61.7%、20.0%和16.1%的市占率排名前三位,合计占据了97.8%的市场份额。此外,盛科通信的销售额排名第四,占据1.6%的市场份额,在中国商用以太网交换芯片市场的境内厂商中排名第一;中国商用万兆及以上以太网交换芯片市场方面,盛科通信的销售额排名第四,占据2.3%的市场份额,在中国商用以太网交换芯片市场(万兆及以上)的境内厂商中排名第一

在供应端推动下,5G元宇宙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促使了对以太网交换设备的需求增长。同时,随着国家半导体国产化浪潮的助推,作为国内以太网交换机芯片领域的领导者,盛科通信还将迎来更加光明的市场前景。

文字:薛路皓

编辑:刘程星

推荐器件

更多器件
器件型号 数量 器件厂商 器件描述 数据手册 ECAD模型 风险等级 参考价格 更多信息
C5750X7R2A475K230KA 1 TDK Corporation Ceramic Capacitor, Multilayer, Ceramic, 100V, 10% +Tol, 10% -Tol, X7R, 15% TC, 4.7uF, Surface Mount, 2220, CHIP, HALOGEN FREE, ROHS AND REACH COMPLIANT

ECAD模型

下载ECAD模型
$2.22 查看
HK100522NJ-TV 1 TAIYO YUDEN General Purpose Inductor, 0.022uH, 5%, 1 Element, SMD, 0402, CHIP, 0402, HALOGEN FREE AND ROHS COMPLIANT
$0.07 查看
BSS84PW 1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Small Signal Field-Effect Transistor, 0.15A I(D), 60V, 1-Element, P-Channel, Silicon,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 FET, SOT-23, 3 PIN
暂无数据 查看
盛科通信

盛科通信

盛科通信为国内领先的以太网交换芯片设计企业,主营业务为以太网交换芯片及配套产品的研发、设计和销售。以太网交换芯片是构建企业网络、运营商网络、数据中心网络和工业网络的核心平台型芯片。

盛科通信为国内领先的以太网交换芯片设计企业,主营业务为以太网交换芯片及配套产品的研发、设计和销售。以太网交换芯片是构建企业网络、运营商网络、数据中心网络和工业网络的核心平台型芯片。收起

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

电子产业图谱

公众号:张通社;源于张江,联通创新,服务社会!张通社以链接每一家科技企业为目标,以数据为驱动,为地方政府、科技园区、投资机构、银行、券商、律所、会所、知识产权等企业服务机构第一时间提供科技企业的需求信息,解决科技企业与服务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