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本土涌现了多家EDA创业公司,尤其在数字仿真、验证方向,可以理解这背后有本土一直以来在数字EDA工具方面相对薄弱、需要快速补全的原因,但EDA工具的开发到成熟绝非一日之功,我们在基础薄弱、人才匮乏的背景下,要尽可能缩短数字EDA工具产品从0到1,从能用到好用的这个周期,需要哪些支撑因素?
同时我们看到有本土EDA龙头已经开始通过收并购的方式逐渐集中,鉴于目前全球EDA工具的集中化情况,对于本土众多新创的EDA企业而言,是否也存在一个黄金窗口期?这个窗口期大概有多长?
本期《芯洞察》,我们对话合见工软销售副总裁刘海燕,寻找答案。